据地方史志记载,早在四五千年以前,嘉陵江南充区河段内的先民们,就在西充这块古老的土地上繁衍生息,他们不仅与中原民族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而且创造了中原远古文明所含的地方文化。创造这种文化的先民为“百濮”等族。
大约公元前21世至公元前771年(夏、商、西周),相传禹分天下为九州,县境随四川皆属梁州。殷商、西周时,又将梁州并入雍州,县境隶雍州。
约公元前5世纪,居住在今湖北清江流域的巴族之一的禀君徙入川东地区,建立巴国,县境隶巴国。巴子建国以后,继遭秦楚夹击,政治中心相继由江州(今重庆)、垫江(今合川)迁到阆中。战国时,县境仍为巴国地。
公元前316年(周慎王五年),秦灭巴、蜀后建立巴郡和蜀郡。从此,县境隶巴郡阆中县。
公元前200年,刘邦称汉中王,巴地遂为汉有。西汉王朝建立以后,即以将军纪信(西充紫岩人)“诳楚存汉”之功,分阆中县置安汉县,继又分阆中县置充国县(东汉初并入阆中县,后复置)。从此县境分别隶巴郡的充国县和安汉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