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民呼吁少放一些鞭炮 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爆竹声声辞旧岁。每逢新春佳节来临之际,很多市民都习惯以燃放烟花爆竹的方式欢庆传统节日,营造喜庆气氛。但从我市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每年都有因为燃放烟花爆竹而引发的各种火灾,给大家人身、财产等造成损害,而且烟花爆竹还是污染环境的元凶之一。 据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对我市近3年春节期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的分析,大量燃放烟花爆竹释放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各种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及烟粉尘颗粒(如PM10、PM2.5等污染指标物),使空气中污染物含量比正常情况高出数十倍。而当空气中二氧化硫和三氧化硫等有害物的浓度超过允许值时,会刺激呼吸道黏膜,伤害肺组织,极易引起或诱发支气管炎、气管炎、肺炎、肺气肿等疾病,还会与人体内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缺氧,发生中毒症状。 据市环保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前几年的除夕夜,烟花爆竹集中燃放,市区空气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急剧上升,此后数天,市区实时空气质量都是轻度污染,“烟花爆竹产生的灰霾影响范围小,污染物的排放高度和排放量也有限,但在雾霾严重的情况下,污染物很难扩散,还会使每天的污染物累积,让污染加重,如果这些污染‘连成片’,会对环境产生很大影响。” 其实,燃放鞭炮不仅会造成空气污染,还会产生噪声污染。医学数据显示,在夜间,人们所能接受的噪声不得超过45分贝,也就相当于蛙鸣声。而烟花爆竹燃放时的爆炸声可达130分贝以上,远远超过人听觉和耐受的限度。 此外,每年过节燃放烟花爆竹后,街道、小区都是遍地狼藉,满是碎纸片,使清扫马路的清洁工人的工作量比平时大了许多,我市每年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清扫。 “如今很多旧民俗已被新民俗取代,从过去的闭门守岁,到如今的旅游过年,从过去的登门拜年,变为微信祝福,风俗习惯也应该与时俱进。‘找年味’不应以破坏空气质量为代价。”市环保局该相关负责人说。 保护环境是每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 针对燃放烟花爆竹易造成环境污染这个问题,记者来到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大家纷纷表示愿为保护环境出一分力。 毛女士:放鞭炮确实对环境伤害很大,特别是大型的烟花每年都会让天空烟雾弥漫,少放烟花爆竹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市民的义务和责任。 姚先生:其实,以往过年我挺喜欢放鞭炮的,觉得很热闹、很喜庆,但现在看到这么多关于环境污染、造成火灾的报道,心里感触很深。今年我不会再去放鞭炮了,希望能带动身边的人。 陈大爷:对于像我这样的老年人来说,有很多鞭炮的声音特别响,突然爆炸的时候很吓人。而且燃放之后空气很差,呼吸都有些困难。本来现在雾霾就严重,这样无疑是雪上加霜。 马先生:我觉得每年春节最辛苦的就是环卫工人,他们的工作量在春节期间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在此我呼吁,少放一些鞭炮,让他们早点下班回家与家人团圆。 本报记者 黄燕 实习记者 王静宇 摄影 王若冰 原标题:不放烟花爆竹 照样过一个祥和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