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240|评论: 3

[即时新闻] 巴中市去年37971对新人扯证 5932对夫妇“散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0 11: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月19日,记者从市民政局获悉,我市2014年办理结婚、离婚登记共63679对,其中结婚37971对,离婚5932对,补办结婚证19516对,补办离婚证260对。离结率(离婚登记占结婚结离婚总和的比重)15.6%,远远低于成都市的30%。
  根据数据,从2000年至2014年的14年间,我市离婚登记人数占结婚登记人数的比重有所上升。而从年龄上来看,我市结婚主力军的年龄仍在25岁—29岁,但30岁以上结婚的人数仍占到当年全市登记结婚人数总数的30%以上。

  离婚越来越多
  全市2014年离结率为15.6%,
  低于全省30%的比例
  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科长覃英告诉巴中新报记者,我市2014年登记办理婚姻登记共63679对。其中,结婚37971对,离婚5932对,补办结婚证19516对,补办离婚证260对。全市的离结率达到15.6%,低于全省30%的水平。

  城区离婚夫妇增加:
  巴州城区去年1564对夫妇离婚,
  占全市离婚人数的26%左右
  尽管我市的离结率低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但数据显示,巴中城区的离婚人数逐年增加。
  巴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金艳告诉巴中新报记者,巴州区2014年全年共办理结婚登记8623对,离婚登记1564对,补发婚姻证件5350份,离结率达到18%左右。
  “全市共有5932对离婚,巴州区离婚人数就达1564对,占全市离婚人数的26%左右。”金艳说,这从一个方面说明,人口密度越大、城市化水平越高,人们的思想意识越“前卫”。
  从数据上看,我市离结率逐年增加,很多人开始感到不安。“离婚这么多,再这样下去,就悲剧了。”
  “60后、70后的人思想保守,他们的婚姻比较稳定,但80后、90后的年轻人思想就比较开放。”金艳表示,离婚人数和离结率的增长可以从两个角度看待,一方面这种现象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说明人们对物质、精神的需求提高了,追求的是更自由和更高质量的生活。”
  金艳分析离婚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6种:性格不合而离婚占50%;两地分居导致感情淡漠而离婚占20%;第三者插足而离婚占5%;家庭暴力而离婚占5%;经济压力大,没有钱莫法一起过而离婚,这种情况占5%;为了逃债、购房而离婚的,占5%;其他情况离婚占10%。
  “现在的小夫妇都很冲动,有的结婚一个月之内又离婚了,这种现象一年有2、3对。”金艳说,现在的结婚和离婚程序简单,再加上观念的改变,很多人不再把结婚和离婚看做人生中的一件大事。 结婚年龄两极分化:
  农村人口结婚低龄化,
  高学历结婚年龄越来越晚
  “农村男女青年结婚年龄趋小,一般在22岁—25岁之间。但高学历的青年男女,扯证的年龄越来越晚。”金艳分析,早点成家立业、夫妇一起外出挣钱,成为农村年轻人的心愿;而一些本科、研究生学历的年轻人读书毕业,年龄已达到25岁左右。等工作稳定、有房有车后,他们才考虑结婚大事,此时的年龄已达30岁左右。这也就是大家所称的“剩男”、“剩女”。
  “在社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这种现象是比较正常的。”专家称,人的生命周期节奏会随着社会工业化的过程而改变。在传统社会中,观念、舆论等普遍期待年轻人早点成家,但随着社会发展,年轻人的工作节奏加快,加上社会舆论氛围更加宽容,所以很多人将自己的生命周期节奏往后移。

  “5·20”受欢迎:
  巴城去年200余对新人“5·20”扯证,今年“2·14”不再办理结婚证
  新人们扎堆结婚的情况,几乎年年都能看到。“13·14”、“5·20”或者情人节都是准新人们比较追捧的结婚吉日。
  2014年5月20日,因为谐音“爱你一世我爱你”成为热点。数据显示,这一天全省共有19294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而巴城就有200余对新人扯证,基本达到了全年单日登记结婚人数的最高峰。
  “很多人找算命先生测算结婚的日子,认为只有在这个日子结婚,婚姻才能幸福美满。”巴州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主任金艳回忆,一对新人找人测算了一个所谓的“良辰吉日”,但恰巧是礼拜天。为了满足这对新人的愿望,婚姻登记处的工作人员破例加班,为这对新人办理结婚登记。
  “很多人看重领证当天的寓意,但这与婚姻是否幸福美满无关。”金艳说,比起黄历,现代的年轻人更喜欢选择有谐音寓意的日子登记。而扎堆结婚与人们的从众心理有关,值得注意的是,如果结婚双方关系已经成熟,并且确定适合结婚,那么在遇上有一定寓意的日子时“扎堆”也并无大碍,“不要单纯为了赶日子,而影响了人生的重大决定。”
  金艳透露,2015年的2月14日是情人节,恰巧逢周末,但为了保证工作人员的休息,他们不会办理结婚登记。

  婚姻开销上涨:
  农村的“彩礼钱”成负担,
  城市人的婚宴开销增大
  据记者调查,农村的男青年找媳妇,经济负担越来越重。从“看人户”到拿“彩礼钱”,最低需要花费5万元,最高需要10万元。
  “农村有个习俗,叫‘看人户’,也即女方的亲戚到男方家,和男方的亲戚见面。”一名在巴城从事婚姻介绍的“媒人”说,女方一行人临走时,男方要给所有的来访者发红包,红包数额少则500元/人,多则1000元/人。
  到了谈婚论嫁时,男方要一次性给女方拿“彩礼钱”,这“彩礼钱”少则2—5万元,多则8万元。“我辛辛苦苦把女儿养这么大,男方那么容易就娶过去了?”一名母亲告诉巴中新报记者,男方给女方拿“彩礼钱”是巴中的习俗。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这“彩礼钱”也是水涨船高。
  巴中的一些农村人要负债才能结婚,而城里人结婚也不简单。“首先要看工作好不好,挣的钱多不多。然后还得有房子、车子、票子,否则一律免谈。”一位即将跨入婚姻殿堂的年轻人称,如此苛刻的条件让很多在城市里工作的年轻人谈“婚”色变。
  除了昂贵的“彩礼钱”,婚宴的开销也是一笔沉重的负担。“700元/桌的酒席,外加一桌一包中华烟,另外还有白酒、啤酒以及饮料的开销,加起来一共要花费1000元/桌。如果8名客人,每人送300元,每桌只能赚1400元,莫多大的赚头。”一名刚结婚的年轻人称,现在办酒席攀比风盛行,菜越多越好、剩得越多越好。如果菜太少,则被认为是主人吝啬。

  专家观点:
  离婚就像离职,说明社会更包容
  重庆师范大学心理学教授、婚恋专家周小燕认为,从表面上看,离婚率高表明似乎现代的自由恋爱并不比过去包办婚姻时代更幸福、更稳定,但这体现了社会越来越包容。
  如今,人们看待离婚更像是一个单纯的挫折事件,离婚就像离职,换人就像换工作,只是换了个选择而已。
  周小燕还说,过去人们“从一而终”,对一段婚姻或许有不满,但选择忍耐,如今勇于试错,在探索中前进,不合适就调头,其实只是追求真爱的方式不同,选择成长的路径不同,都不值得“大惊小怪”,这正是这一代人的成长方式。
  周小燕建议,不管婚姻状态如何改变,人们仍然应该保持乐观,“人类追求幸福的理想,终将引领我们走向更好的生活。”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5-1-26 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吧 还是别接了
发表于 2015-1-26 15:05 | 显示全部楼层
数据准不准啊

发表于 2015-1-26 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lol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