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264|评论: 30

[文朋诗友] 鹿鸣女儿美不美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5-1-4 18: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吴三桂反清,“定国公”谭宏坐镇保宁府,时年七十有余;其人鱼肉通江百姓,横征暴敛,荒淫无度。凡避于天堑之男丁,莫不苛捐逼税;隐匿于丛林妇孺,有姿色者,莫不充妾,无一幸免······
鹿鸣山有张姓女子遭此厄运,为保全贞节,铁胆骂贼,奋力挣断衣袖,飞身陨崖。二百年前,其事迹载入鹿鸣山记事碑。

蜀其靖耶,献藩启封以来,谯纵、李特、刘闢望、见知祥、玉镇、谭宏种种者,皆为蜀蠹,岂仅一通江云雨哉,岂仅通江至鹿鸣山下运哉!蜀之视通江,犹太山之下培塿也!无何正德庚午而保贼陷之,崇祯丁丑而闯陷之,至嘉庆初而教匪又陷之,通江其病矣。蜀之视鹿鸣山下,犹沧海之一粒也,无何张子孝矣,代父从贼而遭阨,张女烈矣,骂贼断袖而陨崖,或受离乡之苦,或罹毁室之灾,甚至刀伤火灾,鹿鸣山下之人其凋敝矣。一夫不口时矛之,辜帝君之隐念也,而谓帝君之心,不在此一隅乎,其神再填入水之在地,帝君之灵爽也,而谓帝君之神,不在此一隅乎,况建熏德斋于庚申,刊书印教,入戒林者十之八九,迄今春徹坛,生等续议宣讲会,朔望无少焉,山下之人,以帝君之心为心,而帝君亦心乎山下人矣,诏扎此寨显示,以避难之区,而朝夕团聚,善者坚善,恶者化恶,即隐寓成德之方,人心回而浩劫免,何难处险若夷,履危亦安哉!乃寨功未竣,先建一宅为帝庙计,大非帝君之本愿也,生其额曰:宣讲堂,使宅是寨者,时禀五伦八德之义,顽男悍妇,永归淳良,内供木位书帝衔,有事则群萃而共奉之,无事则家口而户祝之,至于绘象图形,寺观惟然,山下人云连星布,而此山为主,德欤否欤,山神自监也,使欲邀福而刻木塑泥,生计左矣,生其鉴诸口。
同治元年壬戌中秋日忠义宫上大夫秦降于鹿鸣寨之宣讲堂
山下居士一斋张载阳丹书

女儿美不美
铁胆骂贼
奋力断袖
飞身陨崖
最优美的弧线
让界畔高耸
壁垒森严
隔绝
物以类聚,鸟以群飞

女儿美不美
且将笑靥许晴空
彩虹初起
山花临风
一杯粗茶,能煮
三分龙肝
七分凤髓
密密飞针还锦绣


女儿美不美
跟定哥哥不反悔
若得断桥无缘修
除非
石头开花,马生角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8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5 06:09
:curse::curse:

发表于 2015-1-5 14:07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5 15:00
这哈我看你咋块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6 17:19
好好好好

发表于 2015-1-7 0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啥美的?把女人的贞操和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其实是对女性的迫害。现代社会已经不提倡了。
难道鹿鸣还想修贞节牌坊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7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让1968 发表于 2015-1-7 07:35
有啥美的?把女人的贞操和名节看得比生命还重,其实是对女性的迫害。现代社会已经不提倡了。
难道鹿鸣还想 ...


先生言论委实不敢苟同!
一: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生命,这种善意值得点赞;但是,当生命处于被动,失去尊严的时候,生命必须要有思想坚持,以生命换取尊严才是生命本身和必要的内涵。如果生命仅仅只是以活下去为理由,这种生命又有什么价值?
二:文化是人创造的,倘若我们老是丢弃而没有保留,找不到一种文化归属或对存在的文化一直排斥而不认同,试问,你寂寞吗?
三:鹿鸣山的贞节牌坊自有人文活动以来一直就有,并且存在于心里,思想上,不局限于形而上学上,始终身体力行。
四:感谢你的临帖。

发表于 2015-1-8 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鸣李志国 发表于 2015-1-7 20:43
先生言论委实不敢苟同!
一:站在生命的角度看待生命,这种善意值得点赞;但是,当生命处于被动,失去 ...

无论什么理由,生命权都是第一位的。没有了生命,什么伦理道德、远大理想都是空谈。
中国历来都有杀身取义的说法,但也有忍辱负重的说法。这两方面都有不少的事例予以佐证。很多时候,死是很简单的事,一死百了。但活下去需要更多的勇气。
司马迁完全可以不受宫刑一死了之,但世上就没有《史记》传世了;蔡文姬也可以当烈女,但世上就少了个才女,很多遗失的古籍也就永远流失了。你心目中那位美丽的鹿鸣女子,一死倒也痛快,可谁来照顾她年迈的双亲呢?她不担心她家人遭受迫害吗?
所以现代人经常讨论:遇到强奸,是拼死抵抗,还是递避孕套?
中国古代树立贞节牌坊,有其合理的一面,但也有落后的一面。从夫妻忠诚义务角度讲,不发生婚外性行为是符合大众传统道德的。但让女人从一而终,而男人却可以三妻四妾,却是封建糟粕。
如果生命不可以顽强活下去,按照你的高论,汉民族早就灭族了。在元朝,汉人结婚是没有初夜权的。新娘要让蒙古族的统治者睡了以后才可以和新郎同房;清朝的时候,不蓄长辫就杀头。所以,俺不苟同你的意见,望谅。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辩论精彩!
司马迁忍辱负重是为不辱父命;蔡文姬身逢乱世不由自主,他们的确有才,很遗憾,没有节。
元朝汉人没有初夜权,清朝留长辫子,汉人的确活下来了,但却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鹿鸣女儿虽然没有活下来,但她的灵魂及脊梁是一个民族的梦,是生命高山仰止的绚丽!

发表于 2015-1-8 15:20
鹿鸣李志国 发表于 2015-1-8 14:02
先生辩论精彩!
司马迁忍辱负重是为不辱父命;蔡文姬身逢乱世不由自主,他们的确有才,很遗憾,没有节。
...

你说的那个“节”,不仅不同民族,甚至不同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战俘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民族就有不同的理念。西方民族认为,只要个人尽力了,为保全自己的生命,投降不是耻辱。战争结束后还可以当总统。而东方民族信奉的宁死不降。以至于对战俘进行迫害。比如朝鲜战争,对越自卫反击战,很多归国的战俘都受到某种程度的迫害。其实,有战争,就必然有战俘。个人尽力了,到了弹尽粮绝的时候,或者伤重不省人事的时候,成为俘虏,并不出自他们的自愿。即使他们牺牲了,对改变战局并无半点帮助。对他们不幸的遭遇受到不公平对待,是没有道理的。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8 19: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让1968 发表于 2015-1-8 15:20
你说的那个“节”,不仅不同民族,甚至不同个人都有不同的定义。比如在战俘这个问题上,东西方民族就有不 ...

社会可以将人分作几个阶层,但是“气节”是每个人所拥有的,不分卑贱。同时气节也是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华表;生命活下去可以有很多解释与说辞,但气节所依附的生命必然是更高贵的。
鹿鸣山记事碑所载历史以及记载的事件是站在道家的角度,无不从生命的本体出发,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所以才有“谯纵、李特、刘闢望、见知祥、玉镇、谭宏种种者皆为蜀蠹”的论述。语言不多,但足可惊世。遗憾的是却没有引起文化工作者的重视。
吴三桂先是反明,接着反清,所到之处狼烟四起,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谭宏坐镇保宁府,倒行逆施,淫威泛滥;鹿鸣女儿虽沦陷虎口,然而心系已经统一的清朝,至死不从,这种气节以及爱国爱家思想却备受先生质疑。
我的疑惑是先生既然经纶满腹,换位一下,设若对等的历史条件及其情况下,先生该如何应对·······?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5-1-8 22:09
辨论更好!

发表于 2015-1-9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鹿鸣李志国 发表于 2015-1-8 19:11
社会可以将人分作几个阶层,但是“气节”是每个人所拥有的,不分卑贱。同时气节也是人立于天地之间的华表 ...

朋友所说的“名节”与“生命”比较起来,就好比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离开物质基础去空谈意识形态的东西,没任何意义。就好像是当下的中国,如果离开解决老百姓最基本的吃饱穿暖这一主题(人的生存权),去谈平等、博爱、自由等人权,又有多大意思?按照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需求是有层次的。先追求的是生存的需要,然后才是精神的需要。脱离当时的历史发展阶段和生产力水平,去空谈名节,并不可取。
中国封建王朝的更替,无非就是成王败寇。明朝、清朝,乃至吴三桂,都不存在谁正义,谁不正义的问题。他们做的事都一样:推翻别人,自己做皇帝,自己来鱼肉百姓。而历史,更多时候是胜利者书写的。在清朝树立个反对前朝的烈女形象,符合其利益需求。但未必符合现代人的审美标准。
元朝、清朝,都是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对汉民族的压榨是很残酷的。鹿鸣当时乃至现在居住的人口,应该以汉民族居多。说什么“心系已经统一的清朝”,有明显拔高的嫌疑。你说是捍卫自己的性权利,倒还可信些。在当时的情况下,汉民族屈从清朝少数民族的统治,本就是件没名节的事。不知道朋友在这点上为什么要选择性失明,而视而不见?真正有骨气的汉人,应该像孙中山那样“驱逐鞑虏 复我中华”。而不是做清朝的顺民。
朋友,朝代更迭发生的战争,都是内战,与爱国没半点关系。从汉民族角度,明朝是汉人政权,吴三桂打的是“反清复明"口号,这才是正统。认满清为祖国,那是认贼作父。是件很没名节,很掉身价的事。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杀猪匠。 发表于 2015-1-9 12:43
写得很好!不要求每个
看客都接受!

闲暇之于讨论讨论不伤大雅!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5: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让1968 发表于 2015-1-9 13:01
朋友所说的“名节”与“生命”比较起来,就好比毛与皮的关系。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离开物质基础去空谈意 ...

就先生所回复的言论作如下答辩:
一、“名节”与“气节”虽一字之差,实乃谬则千里。气节是儒家所赋予,倡导人的浩然正气,由内而发,不掺杂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的东西。
二、马斯洛告诉了你人的需求有层次,并且也阐述了生存的需要,但他没有给你说,生存首先要有一个安定的环境。
三、鹿鸣山的历史是无数战乱与动荡中积淀的精华,追求并渴望有一个安定的环境,来不及谈论平等、博爱、自由等人权,也无暇顾及吃饱穿暖这一基本生存的需要,因为他们还面临着战火的蹂躏,毁家灭室、妻离子散的灾难。他们唯一的需要就是国家太平。
四、清朝定鼎中原以后,吴三桂为自身利益反清,战火蔓延至大半个中国。所到之处,鸡犬不宁,荼毒百姓,相较满清,其人有过之而无不及。从人格上说,先反明,后投清,接着又反清,这样人格的人与肆意践踏生命的事件你居然还谈论什么正统,名节?
五、本人尊重事实,历史就是历史,不能因为鹿鸣女儿曾寄身过清朝而就随意更改,相信你也没有这个能力将清朝从历史中抹去。我讲述这个故事以及讴歌鹿鸣女儿有我自己的审美情趣,我哀伤她的决绝,我尊重她的选择,我痛恨那段因为利益、贪婪而屠戮的岁月。你可以以利益的眼光及思维来判定我的需求是利益,但你不可以因为利益而随意掩盖事实!
六、元朝统治者夺取汉人的初夜权,元朝最后还是灭亡,汉人还是汉人;清朝勒令蓄长辫子,以为天下都是满人,实际上都是自欺欺人。统治者却忽略了中华文化的绵软悠长,几百年下来,那些满人、蒙人比汉人还汉人。先生宁愿要一个残暴不仁的吴三桂也死活不承认清朝的存在,不可谓不虚情假意。
七、三百年前的鹿鸣山有人看破红尘中这些尔虞我诈,宁愿偏居一隅,潜心道学与儒学,一边教书育人,一边探究生命的意义,虽然诰命文林郎,但终身没有入仕途!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5-1-9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