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012|评论: 66

[转载主题] 《张飞何处捉严颜 今巴州非古巴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2-28 14: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猛张飞计擒严颜的故事,在四川各地,特别是达县地区,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张飞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抓住严颜的呢?一般传说是,张飞捉严颜是在巴中城(近来有人发表文章,还这样说。)所谓“张飞夜过巴州”(巴中古时曾叫过巴州),就是其“历史依据”。其次,还认为巴中县曾有严颜的庙和碑刻可凭。
      其实,只要翻一翻史书,就明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一.张飞捉严颜的时间是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5年)地点是巴郡(而不是巴州)郡治所在地的江州(今重庆市)。《华阳国志》记载:建安“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下巴东入巴郡。巴郡太守赵笮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蜀志.张飞传》称:“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时间,地点都说得非常清楚。
      二.巴中,从东汉和帝年间(89---105年)建置开始,经两晋至南北朝的粱以前,其间四百余年,一直叫“汉昌县”(或汉兴县),直到后魏宣武帝延昌三年,才定为“巴州"。《寰宇记》:“延昌三年(公元514年)”于太谷郡地置巴州。建安十九年,假如严颜真是在“巴中”被捉,张飞“夜过巴州”一语,应说成“夜过汉昌”才对。还没巴州之名时,就说成巴州之事,显然系传说误巴郡为巴州。
      三.诸葛亮,张飞,赵云取成都的进军路线,也没有经过巴中。《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今泸州地),犍为;飞攻巴西(今阆中);亮定德阳(今遂宁县地)。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拒亮,败于陌下(今遂宁县东南十八里处)”。从南,北,中三路向成都进军,并对成都形成包围。“夏,刘主(刘备)克雒城,与张飞等合围成都”。
      四.关于巴中城曾有严颜的庙,碑。这并不能说明张飞在此地捉到严颜的事实。《巴中县志》中有关记载,也并未提到此点。同理,忠县也有严颜的墓,碑,并不能说明严颜是在忠县被擒的。

                                                           (原载《通川日报》,作者章文仪,《达县县志》主编)

post_newreply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8 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爱巴中,但更爱真理!
手机网友  发表于 2014-12-28 17:24
呵呵,我们阴灵山还有严颜的神位呢.其塑像栩栩如生,甲在身,刀在手,银发冉冉,双目炯炯,震一方水土,保一方百姓,虽此巴州非彼巴郡,但来了就不要走了,巴州城里草坝街还有你的墓呢!你在巴中买了房,户口也就迁到巴中了!观音菩萨老家也不是巴中的,不也在巴中住下来了吗!

发表于 2014-12-28 21:06 | 显示全部楼层
:lol:lol

发表于 2014-12-28 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整的这个背景有点整眼睛,分析得有道理!

发表于 2014-12-2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听途说!!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豌豆哥哥 发表于 2014-12-28 23:15
你整的这个背景有点整眼睛,分析得有道理!

          尊敬的豆版主:              当时发表时,并无那背景,现在却出现那东西,我都糊涂了!

       能否帮我改正一下?

发表于 2014-12-29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知半解,钻故纸堆而无真学问,我巴中人民别被忽悠。
后主入蜀,兵分两路,一走水路溯江而上,一走陆路经汉中西乡、通江、巴中、阆中抵广汉。
米仓道中历来为入蜀两条要道之一,大巴山南江、通江、万源、城口多有隘口,故巴中为巴山锁钥,巴中以西再无天险。张飞取巴州后以严颜为先导,沿途28关扣关而降,诚不欺人。
巴州得名,是蜀主刘璋设巴东、巴西两郡,取两郡中间节点汉昌县设巴州,驻以重兵,也因之后名为巴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呆子不足以论。


发表于 2014-12-29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寿的三国志为公认的信史,楼主为什么不读三国志?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0:39 | 显示全部楼层
bz-xyz 发表于 2014-12-29 10:05
楼主一知半解,钻故纸堆而无真学问,我巴中人民别被忽悠。
后主入蜀,兵分两路,一走水路溯江而上,一走陆 ...

             你编的“历史”更没人相信!
          难道不看古籍,只听你信口雌黄!

发表于 2014-12-29 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的是个咬卵犟,通川日报发个狗屁文章你就信到命心里。我喊你读三国志,那才是信史,而不什么华阳国志、寰宇记之类的小抄。还有你既然爱巴中,在巴中论坛发贴,要有公德心,要认真考据,不要道听途说。你是故意黑我巴中呢还是故意黑我巴中呢……?。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1:00 | 显示全部楼层
bz-xyz 发表于 2014-12-29 10:10
陈寿的三国志为公认的信史,楼主为什么不读三国志?

       猛张飞计擒严颜的故事,在四川各地,特别是达县地区,可算是家喻户晓的了。但是张飞究竟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抓住严颜的呢?一般传说是,张飞捉严颜是在巴中城(近来有人发表文章,还这样说。)所谓“张飞夜过巴州”(巴中古时曾叫过巴州),就是其“历史依据”。其次,还认为巴中县曾有严颜的庙和碑刻可凭。
      其实,只要翻一翻史书,就明白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一.张飞捉严颜的时间是东汉献帝建安十九年(公元215年)地点是巴郡(而不是巴州)郡治所在地的江州(今重庆市)。《华阳国志》记载:建安“十九年,关羽统荆州事,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溯江下巴东入巴郡。巴郡太守赵笮拒守,飞攻破之,获将军严颜”。《蜀志.张飞传》称:“飞至江州破璋将巴郡太守严颜,生获颜”。时间,地点都说得非常清楚。
      二.巴中,从东汉和帝年间(89---105年)建置开始,经两晋至南北朝的粱以前,其间四百余年,一直叫“汉昌县”(或汉兴县),直到后魏宣武帝延昌三年,才定为“巴州"。《寰宇记》:“延昌三年(公元514年)”于太谷郡地置巴州。建安十九年,假如严颜真是在“巴中”被捉,张飞“夜过巴州”一语,应说成“夜过汉昌”才对。还没巴州之名时,就说成巴州之事,显然系传说误巴郡为巴州。
      三.诸葛亮,张飞,赵云取成都的进军路线,也没有经过巴中。《华阳国志》:“赵云自江州分定江阳(今泸州地),犍为;飞攻巴西(今阆中);亮定德阳(今遂宁县地)。巴西功曹龚谌迎飞。璋帐下司马蜀郡张裔拒亮,败于陌下(今遂宁县东南十八里处)”。从南,北,中三路向成都进军,并对成都形成包围。“夏,刘主(刘备)克雒城,与张飞等合围成都”。
      四.关于巴中城曾有严颜的庙,碑。这并不能说明张飞在此地捉到严颜的事实。《巴中县志》中有关记载,也并未提到此点。同理,忠县也有严颜的墓,碑,并不能说明严颜是在忠县被擒的。

                                                           (原载《通川日报》,作者章文仪,《达县县志》主编)
post_newreply


发表于 2014-12-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文化真可怕,没文化认不倒爹妈!楼主可能以为我说的三国志是三国演义……无语了。

发表于 2014-12-2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国志》是由西晋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代历史的断代史,同时也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陈寿曾任职于蜀汉,蜀汉灭亡之后,被征入洛阳,在西晋也担任了著作郎的职务。《三国志》在此之前已有草稿,当时魏、吴两国先已有史,如王沈的《魏书》、鱼豢的《魏略》、韦昭的《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国无史,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而最终成书,却又有史官职务作品的因素在内,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三国志最早以《魏志》、《蜀志》、《吴志》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已合为一书。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bz-xyz 发表于 2014-12-29 10:10
陈寿的三国志为公认的信史,楼主为什么不读三国志?

         《三国志》中的《蜀志.张飞传》不是有记载吗?

发表于 2014-12-29 17:0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一知半解,钻故纸堆而无真学问,我巴中人民别被忽悠。
后主入蜀,兵分两路,一走水路溯江而上,一走陆路经汉中西乡、通江、巴中、阆中抵广汉。
米仓道中历来为入蜀两条要道之一,大巴山南江、通江、万源、城口多有隘口,故巴中为巴山锁钥,巴中以西再无天险。张飞取巴州后以严颜为先导,沿途28关扣关而降,诚不欺人。
巴州得名,是蜀主刘璋设巴东、巴西两郡,取两郡中间节点汉昌县设巴州,驻以重兵,也因之后名为巴中。
尽信书不如无书,书呆子不足以论。

年味推荐官 2016年优秀网友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4-12-29 17:41 | 显示全部楼层
争论激烈,也是好事,谈古论今,引经据典,去伪存真。乃文人之雅趣也。但个别人不要出口伤人。有失斯文。

 楼主| 发表于 2014-12-29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bz-xyz”:                1.“楼主一知半解”,天下的学问浩如烟海,有谁是全知全能?!所以我就不敢像你一样站在云端之上,威风八面,傲视一切。既然你学贯中西,博古通今,有“真学问”,请问你说的“后主入蜀”一句中,那“后主”是指谁?
          2.我转载了别人一篇文章,你就说是“钻故纸堆”,但你又叫别人去看《三国志》,难道《三国志》就不是故纸堆了?!为了驳斥别人,就出言自相矛盾。
         3.你说了一大篇张飞的进军路线,有鼻子有眼,好像当年你就随张飞入川,一切历历在目。如若不然,你又是根据哪本史籍?请将原文刊出。
         4.既然“张飞捉严颜”这样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何《巴中县志》上除了一个民间传说,而无其他史实记载。《巴中县志》58页:"东汉和帝永元三年(91),分宕渠县北境(今巴河流域)置汉昌县,治今巴州镇,属益州巴郡。建安六年(201)分'三巴’(巴郡、巴东郡、巴西郡),改属益州巴西郡(治今阆中)。十八年(213),刘先祖置巴西郡于汉昌县(《资治通鉴》胡注“巴州”)二十三年(218),巴西郡还治阆中,并析置宕渠郡(治今渠县),汉昌属之。”睁开眼睛看看,东汉至三国时期,那时的巴中究竟叫什么县!
          5.<三国志>和《三国演义》,我年轻时就已知道。我倒提醒你不要把它们混为一谈。
          6.讨论问题,要以理服人,不要只顾给对方扣帽子。帽子再多,也不等于真理在你手里。
          7.你是"有文化"的鸿儒,不妨把你的经典发表在论坛上,让大家见识见识。我也好天天学习。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