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开来说话就很长,就从问题的最根本简单的来说: 基于目前及可能今后相当长时间存在的现象:人口的负流出。 至于人口的重要性在此不再赘述。
营山应采取以下策略应对: 一、乡村基建 营山的部分乡镇(特别是上山区)可以放弃部分村道及相关基础设施的建设。个人预计10年~20年内,相当部分的村乡会撤并,将从行政版图上抹去。历史和经济社会发展运行规律所注定,及上世纪90年代对三农的过份榨取,目前的修路及基建等已于事无补。相关基建款项可以作高龄无收入人员补贴,让之安享晚年。(如果真这么运作,相关部门及人员可能会担有风险) 二、产业政策 基于各种现实原因,营山的工农商难有大发展。在招商引资方面均不占优,难以引进优良企业及形成某一产业的完整产业链。在目前国家全行业过盛的情况下,在引进和培育本土企业上不可投入太多的精力。 三、城建 营山目前的城建基本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不要再投资高大上的基建项目,如果是企业行为,政府应了解及控制其投融渠道,如在营山融资投向地产项目的高利贷等,以免压榨社会流动资金,造成社会动荡。 四、交通 营山的交通是把双刃剑。个人感觉营山一铁四高,甚至今后可能的两钱四高,会方便大量的常住人口间歇性外流而行成的人口外迁。(如果不认可这条,可到河北靠近北京的部分县城作具体考察,交通物流强过营山很多,但是县城萧条,和目前营山比差太远了)。君不见没几个人因营山通铁路、高速公路而回流,反而跑南充去买衣服的多了?所以个人认为决定一个城市的不是基建,也不是交通,是人。营山目前最大的优势是人口基数大。 以上是几个大的方面,余下的要谈谈决定营山长盛久安,保持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繁荣究竟靠什么? 产业,肯定是靠产业。但是怎么搞?搞什么?搞不搞得起?这都是个问题。 联想到一环路作为城市道路没有非机动车道,我对营山的产业发展不抱有任何希望。最大的希望还是什么都别搞,搞也是浪费钱。这话很难听,我先抱歉一下。
人,城市的兴旺发达还是靠人。据我个人的悲观测算营山20年后会在目前的人口基数减少20%~30%。那么问题来了,人的流出无法控制,那么在人口的增长上有文章可作吗? 天无绝人之路,有的。
如果现在营山能放开生育,鼓励生N胎,每生一个孩子政府奖励2万元,但前提条件是户口在营山呆上10上,不然赔偿政府10万元,这样可行?行的,保守估计10年后有部份孩子因上学等相关问题会迁出。那政府岂不是无本买卖?一增加了人口,保证了消费,为城市发展添了活力。二、每个孩子2万元财政压力也不是很大,完全可以承受。
可能有人说的歪理,有人说是馊主意。我只想说,营山很危险,基本上无路可走,搏吧。 有魄力吗? 敢闯禁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