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泸州19岁的小伙小曾离开了这个世界。从昨天早上8点开始,小曾一直在微博中直播着自己自杀的过程,从买药到他失去意识,他一共发出38条微博。在最后的几条微博中,小曾一直说自己意识模糊,甚至流露出了求生的欲望,“炭燃了。安眠药起效了,我还不想死,但是没法自救了。”昨日12:34,小曾写下了19岁人生的最后两条微博:“到了最后一刻你却拉黑了我。”与此同时,网络上各方正想尽各种办法寻找小曾的位置,最终位置由警方锁定,虽然家人和警察赶到家中将其救出,但当小曾送至医院仍旧没能抢救回来。
>>关于19岁少年
1995年小曾出生在泸州。11月14日,他刚过完自己的19岁生日。小曾2岁多时父母离异,他由外婆带大。就在出事的前两天,小曾告诉了外婆一个秘密,说他在网上认识了一个女孩子,对方在国外,明年春节会回来。他让外婆不要跟别人说,因为暂时还没定。外婆说,娃娃才19岁,只觉得还是个孩子,全当是在开玩笑。
在外孙离去后的几小时,外婆才看到外孙留在微博上的那些话。当看到外孙似乎是“为情所困”时,外婆说,“他好憨嘛,前两天他说耍了个女朋友,我也没有反对,面都没见过,不晓得为啥子(自杀)。”
>>勿在“直播自杀”中热闹围观
写下《世界如此险恶,你要内心强大》的青年学者石勇,曾如此分析过直播自杀现象:一心求死的人,已经对这个世界无话可说,既不希望有人看到,也不想看到别人了。所以,他如果“直播自杀”,说明他即使求死的程度很强烈,仍然想和这个世界打交道,也即仍有生的留恋。
于此而言,在网友的围观下,固然有人报警并试图安慰,但那些点赞甚至仍以炒作之动机揣度的人,或许是以最残忍的方式断绝了一位有自杀念头的青年最后一次与世界打交道的机会,和其对生的最后留恋。自此以后,希望安慰与报警,应该成为每个围观者的自发选择,而哪怕只是“安静的围观”,也胜过点赞与讥讽。
除此之外,网站方面,对于此种直播自杀,能否建立有针性的组织干预体系,提升救助效率,值得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