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震区日记之二:
汶川的公路桥,只有钢丝,没有钢筋
文/周筱赟
昨天(1月28日)一早起来,我们三个人在都江堰包了辆出租车,往汶川县映秀镇赶。
车沿着山间公路行驶,一路所见,真所谓“山河破碎,满目疮痍”,对面的山体,都是一道道滑坡的痕迹,有的甚至是整面山体都发生了滑坡,望过去全是碎石块。
车快到映秀镇,看到前面横着一座倒塌的公路桥,司机说当时进入映秀的371国道阻断,就是因为这座公路桥倒塌。这里聚集了很多人和车,我们也下了车。公路桥的残骸上写着“5·12汶川特大地震震中遗址”,很多人在拍照。有一些拿着专业相机,应该是记者,但也有很多人拿着傻瓜机或手机在拍照,说的都是四川话,应该是成都市民,利用春节假期开车来看看。男男女女、老老少少,爬到断桥上去拍照,这里俨然成了“灾区自驾一日游”的重要景点了。
大多数人都在公路桥右侧靠江这边拍摄,我走近左侧断面,突然发现,断面里很粗的几根钢筋,竟然是几十根一两毫米的钢丝捆在一起,外面再包上铁皮,根本就不是整根实心的螺纹钢!我和同行的《华商晨报》摄影记者吴章杰一说,他说这就是××(报名)的记者。他拍了不少市民在断桥拍照的照片,构图、色彩等都比我好多了,但他也没注意到钢筋的问题。
不过对钢筋的问题,我还是觉得没底,毕竟我没学过建筑学或土木工程。我就知道空心砖强度就不比实心砖差,万一钢丝缠在一起比整根钢筋强度还高,那就闹笑话了。我后来请教大才女刘天昭,她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又是世界级名校UCL(UniversityCollegeLondon,伦敦大学学院)建筑系的硕士,我把情况告诉了她,又把照片发给她,问这种情况是否符合建筑学的规范,她说她不做专业很久了,问了以前的同学,她同学又去问了同事,说这种做法肯定是不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