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803|评论: 1

[原创]爸爸妈妈请别走

[复制链接]

2017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9-1-27 20:46 | |阅读模式

爸爸妈妈请别走

 

 

 

 

 

     [三年级留守学生刘佳(化名)的奶奶病重,爷爷几次电话把爸爸妈妈召回家,在爸爸妈妈的精心护理下,经过一月的住院治疗,奶奶终于病愈出院了,爸爸妈妈安顿好爷爷奶奶和刘佳,收拾好行装又准备出门打工,临行前,刘佳拉着爸爸妈妈的手,苦苦哀求爸爸妈妈不要走,面对着泪流满面的七岁女孩,爸爸妈妈茫然不知所措。路过时,看到这伤心的一幕,叫人于心不忍。记下这段文字,仅供留守学生关爱者、研究者参考。]

爸爸,不要走。你走了,我就没了安全感。我不敢上学,上了学又不敢回家,我怕横冲直撞的车辆,我怕喜怒无常的河流,我怕滚石,我怕雷电,我怕被人欺负,我怕被人利用。我十分胆怯,好像人人比我强大,我比谁都弱小,说话不敢高声,走路不敢大步。我时时在忍让别人,别人好像处处在挤占我。我没有受到惊吓,就好像得了恐惧症。老师说我心里不健康,我也觉得心胸越来越狭窄。爸爸,你是我的胆,你走了,我就没了魂,不走行么?

妈妈,不要走。你走了,我的生活就没了滋润。母女同心,女儿想吃什么,想穿什么,心里想什么,你最清楚。每次放假回家,奶奶花了很大功夫给我做的饭菜,我总觉得没有妈妈你做的可口。奶奶花很多钱给我买的衣服,我总觉得没有妈妈你买的合身、好看。衣服扣子掉了,奶奶年老眼花,无法穿针引线,我只有用锁针扣着。我在学校住读,每次奶奶给我送衣服、送粮菜,直撞教室,老师虽然不说什么,可同学们笑话,弄的我非常没面子。爷爷每次老师交流时,总只有一句话:“给我管严点。”老师说什么,爷爷似乎并不在意。老师无赖的说:“现在的家长素质比以前差多了。”我有许多高兴的话、苦闷的话没地方说,就是说了,也没人听。妈妈,不走好吗?

爸爸、妈妈不要走。你们走了,爷爷、奶奶太苦了。60多岁的爷爷做6个人的庄稼,能行吗?奶奶喂猪、养牛、放养、做家务,力不从心,疾病缠身。庄稼收割的时候,忙得没日没夜,躺在床上没听到鼾声,只听到呻吟。去央人互助吧,那家都是老人、小孩。你们走了,我连个开家长会的人都没有。我需要字典、词典,还想买几本课外阅读书,可给爷爷、奶奶说,他们却说小学生把课本学好就行了,要这些干什么?学数学需要圆规、直尺、量角器、三角板,学美术需要画板、颜料、画笔,做手工需要剪刀、小刀、卡纸。这些我得不到基本满足。特别是家庭作业,我没人辅导。爷爷奶奶是个睁眼瞎,只知道叫我做作业,我遇到疑难问题,他们也是一问三不知,问同学,也是瞎子牵瞎子。学校老师考虑我家的困难,给我免了杂费、书费,还给了我寄宿补足,老师叫爷爷奶奶领补助时,他们说是学校在退费,为这事,老师不知纠正了多少次,可他们就是转不过这个弯,让我这个受关爱的学生,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爷爷、奶奶年纪大了、体力弱了,又没有文化,他们只能管我吃穿,不能理解我的心思、辅导我的学业。你们寄回的钱,爷爷、奶奶舍不得花,每用一角钱都要算计,他们活得太累了。爸爸、妈妈不要走了,我需要你们的疼爱、关心、理解。

你们执意要走,女儿也没办法,女儿也理解你们。一家6口,上有老,下有小,衣食住行、生疮患病全靠你们支撑。女儿一定听爷爷奶奶、老师的话,做一个孝顺、勤学的孩子。

 

        

        

        

 

        

        

        

留守女孩的守望
       

七岁的留守女孩何帝潘,住在某镇七村四社,在该镇中心小学四年级四班读书。家中6口人,父亲何孝礼,母亲何美玲,爷爷奶奶年近七旬,还有一位90多岁的外祖母。父母长年累月在外打工,她一直由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养育。由于身体不好,爷爷奶奶的劳动力丧失,90多岁的外祖母还要有人伺候,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就是父母在外务工的每人每月几百元钱。由于家庭经济特殊,孩子懂事,独立生活能力强,与老师、同学和睦、友好相处,学习习惯好,自觉性高,学业成绩优异。
        

何帝潘留守家乡近四年了。幼儿园、一、二年级在七村小学读走读,早上七点左右吃早饭,下午四点左右吃午饭。从三年级开始就在镇中心校读住堂,开始了独立生活的历程。她没有跟着爸爸妈妈走南闯北,她抱着希望留守在家。她在守望什么呢?
        

她守望亲人的呵护。爸爸妈妈是她最亲的人,但他们打工太忙、太劳累,没有时间照顾她。爷爷奶奶虽说年纪大、身体弱,但他们对她疼爱有加。家乡还有外公外婆、叔伯婶娘、舅舅舅妈和很多很多的亲人,他们会给她幸福、快乐,他们对她的爱在某种程度上胜过爸爸妈妈。她在爸爸妈妈那里失去的将会在这里得到补偿。
        

她守望童年的欢乐。随爸爸妈妈四海为家,她就成了流动儿童。她失去了给她童年快乐的大山、河滩、田野。最为可惜的是她失去了朝夕相处的小伙伴。童年生活中没有他们的相伴、相帮可不行。童年是在玩玩乐乐中度过的。
        

她守望学业的进步。家乡的老师她都认识,和蔼可亲、乡音易懂、朝夕相处、治学严谨、师德高尚。学生有百问,老师百答而不倦,学生如不问,老师反而主动来问学生。课程开得齐,活动搞得多,天天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她守望老师的疼爱。自从一踏进中心校,数学老师文建蓉老师就做了她的班主任。老师有爱心、有童心,对每个同学犹如自己的孩子,特别对留守学生更是无微不至。在关爱留守学生活动中,老师做了她的爱心妈妈,就像亲妈妈一样关心她、照顾她。如果有一天没有见到老师,心里就好像空荡荡的。学校的老师都很好,把学校建成了留守学生之家。
        

留守学生的命运并不是都很悲惨,她就是幸运儿中的一个,她的守望是有价值的。
        

 

打工家长不带走孩子的缘由剖析
        

一、打工地点不固定。出门打工时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点,哪里的条件好,哪里的工价高就往哪里走。有的在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又在另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就是在一个地方的一个老板手下干活,一年之中也得换几个地方,一个工地的活干完了,要换到另一个工地,两个工地之间相距也很远。没有一个固定的工地,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不方便的。
       

     二、日常生活无规律。打工不是上班有个固定的作息时间,也不像在家那么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要服从老板的安排,要赶工期,要多挣钱,生活自然就没有了规律。作为一般民工来说,除了下雨天或者无活儿干可以歇息外,其余时间都是废寝忘食,就是每日三餐也是送到工地的,晚上还得加班。大的建筑公司办有民工的伙食团,但伙食很简单,去迟了就没有饭吃。自己临时租间房,房价很高,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每月房租三四百元,合伙租房是普通民工常见的生活方式,但带上子女就不方便了。
       

     三、学生入学不方便。在外地又特别是在城市入学讲究很多,什么身份证、入学证明、转学证明、学籍卡等等,这些都可办到。就是因工地的搬迁,学生要随着流动,学校要随着变换不好办。一些普通民工曾经尝试过把子女带在身边,但最终失败了,原因是,孩子一期或一年在这所学校读几个月,又在那所学校读几个月,孩子频繁的转学对学校产生了陌生感、畏惧感,从而导致孩子厌学,又不得不把孩子转回家乡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
       

     四、按月缴费太昂贵。工地距离学校是很远的,孩子读书几乎是寄宿。城市的寄宿制学校的收费本身就高,但由于民工工地的随时变动,学生读书的学校也得跟着变换,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的缴费只能按月缴纳,按月缴纳的费用自然比一次性缴纳的更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民工,要供孩子读高价书,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况且,许多民工在外打工,每月的收入并不是很可观的。
       



打工家长不带走孩子的缘由剖析
        

一、打工地点不固定。出门打工时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点,哪里的条件好,哪里的工价高就往哪里走。有的在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又在另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就是在一个地方的一个老板手下干活,一年之中也得换几个地方,一个工地的活干完了,要换到另一个工地,两个工地之间相距也很远。没有一个固定的工地,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不方便的。
       

     二、日常生活无规律。打工不是上班有个固定的作息时间,也不像在家那么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要服从老板的安排,要赶工期,要多挣钱,生活自然就没有了规律。作为一般民工来说,除了下雨天或者无活儿干可以歇息外,其余时间都是废寝忘食,就是每日三餐也是送到工地的,晚上还得加班。大的建筑公司办有民工的伙食团,但伙食很简单,去迟了就没有饭吃。自己临时租间房,房价很高,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每月房租三四百元,合伙租房是普通民工常见的生活方式,但带上子女就不方便了。
       

     三、学生入学不方便。在外地又特别是在城市入学讲究很多,什么身份证、入学证明、转学证明、学籍卡等等,这些都可办到。就是因工地的搬迁,学生要随着流动,学校要随着变换不好办。一些普通民工曾经尝试过把子女带在身边,但最终失败了,原因是,孩子一期或一年在这所学校读几个月,又在那所学校读几个月,孩子频繁的转学对学校产生了陌生感、畏惧感,从而导致孩子厌学,又不得不把孩子转回家乡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
       

     四、按月缴费太昂贵。工地距离学校是很远的,孩子读书几乎是寄宿。城市的寄宿制学校的收费本身就高,但由于民工工地的随时变动,学生读书的学校也得跟着变换,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的缴费只能按月缴纳,按月缴纳的费用自然比一次性缴纳的更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民工,要供孩子读高价书,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况且,许多民工在外打工,每月的收入并不是很可观的。
       



 

打工家长不带走孩子的缘由剖析
        

一、打工地点不固定。出门打工时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点,哪里的条件好,哪里的工价高就往哪里走。有的在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又在另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就是在一个地方的一个老板手下干活,一年之中也得换几个地方,一个工地的活干完了,要换到另一个工地,两个工地之间相距也很远。没有一个固定的工地,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不方便的。
       

     二、日常生活无规律。打工不是上班有个固定的作息时间,也不像在家那么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要服从老板的安排,要赶工期,要多挣钱,生活自然就没有了规律。作为一般民工来说,除了下雨天或者无活儿干可以歇息外,其余时间都是废寝忘食,就是每日三餐也是送到工地的,晚上还得加班。大的建筑公司办有民工的伙食团,但伙食很简单,去迟了就没有饭吃。自己临时租间房,房价很高,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每月房租三四百元,合伙租房是普通民工常见的生活方式,但带上子女就不方便了。
       

     三、学生入学不方便。在外地又特别是在城市入学讲究很多,什么身份证、入学证明、转学证明、学籍卡等等,这些都可办到。就是因工地的搬迁,学生要随着流动,学校要随着变换不好办。一些普通民工曾经尝试过把子女带在身边,但最终失败了,原因是,孩子一期或一年在这所学校读几个月,又在那所学校读几个月,孩子频繁的转学对学校产生了陌生感、畏惧感,从而导致孩子厌学,又不得不把孩子转回家乡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
       

     四、按月缴费太昂贵。工地距离学校是很远的,孩子读书几乎是寄宿。城市的寄宿制学校的收费本身就高,但由于民工工地的随时变动,学生读书的学校也得跟着变换,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的缴费只能按月缴纳,按月缴纳的费用自然比一次性缴纳的更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民工,要供孩子读高价书,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况且,许多民工在外打工,每月的收入并不是很可观的。
       



打工家长不带走孩子的缘由剖析
        

一、打工地点不固定。出门打工时就没有一个明确的地点,哪里的条件好,哪里的工价高就往哪里走。有的在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又在另一个老板手下做一月。就是在一个地方的一个老板手下干活,一年之中也得换几个地方,一个工地的活干完了,要换到另一个工地,两个工地之间相距也很远。没有一个固定的工地,就没有一个固定的家,把孩子带在身边是不方便的。
       

     二、日常生活无规律。打工不是上班有个固定的作息时间,也不像在家那么自由,想干就干,不想干就休息。要服从老板的安排,要赶工期,要多挣钱,生活自然就没有了规律。作为一般民工来说,除了下雨天或者无活儿干可以歇息外,其余时间都是废寝忘食,就是每日三餐也是送到工地的,晚上还得加班。大的建筑公司办有民工的伙食团,但伙食很简单,去迟了就没有饭吃。自己临时租间房,房价很高,一间十来平方米的房间每月房租三四百元,合伙租房是普通民工常见的生活方式,但带上子女就不方便了。
       

     三、学生入学不方便。在外地又特别是在城市入学讲究很多,什么身份证、入学证明、转学证明、学籍卡等等,这些都可办到。就是因工地的搬迁,学生要随着流动,学校要随着变换不好办。一些普通民工曾经尝试过把子女带在身边,但最终失败了,原因是,孩子一期或一年在这所学校读几个月,又在那所学校读几个月,孩子频繁的转学对学校产生了陌生感、畏惧感,从而导致孩子厌学,又不得不把孩子转回家乡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管。
       

     四、按月缴费太昂贵。工地距离学校是很远的,孩子读书几乎是寄宿。城市的寄宿制学校的收费本身就高,但由于民工工地的随时变动,学生读书的学校也得跟着变换,学生在一所学校读书的缴费只能按月缴纳,按月缴纳的费用自然比一次性缴纳的更高。作为一个普通的民工,要供孩子读高价书,实际上是不现实的。况且,许多民工在外打工,每月的收入并不是很可观的。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09-1-27 21:18 |
这是中国的国情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