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海南省的省会。
在海南建省之前我对海口是不甚了解的。那时,我只知道我国南边有个海南岛,距离我们太远太远,我们那里有很多人在那里农场割橡胶;正是因为远,需要内地人开垦,还有人把那时的海南称为蛮荒之地。
海南建省之后,随着我的年龄的增大逐渐了解和认识了海南,也了解和认识了海口。而在近两年,我对海南对海口更是有所关注,比如天气的变化、比如台风的登陆。因为我的亲家也在海南。
去年11月,我女儿女婿结婚成家。女婿是海口人,他和女儿是大学同学。女婿在四川的大学毕业后先是到了广东工作,后来辞职应聘到了四川。去年结婚后,海口的邻居知道他成家在成都,还给他爸开玩笑说他把儿子嫁到了大陆。
2002年春,我到过南方一些省份,也到过海南。就在上个月,我又一次到了海南。这次到海南是因为我的女婿有一次休假的机会回海口探亲,女儿也就同去。去年他们结婚时就请我们去一趟海口,我们没有能去。于是,今年这个机会我是不舍得放过的,就和妻子商量在他们回到海口期间去看一下亲家。
女儿女婿比我们先去,我和妻子晚去三天。同我们一道去的还有我的姐姐。我叫女儿在网上给我们订了机票,当然机票钱我们是自己出的。女儿说她请我们出去她就出钱,我这人一是一二是二。依存那句古话:父子虽亲财不亲。我现在有退休工资不会用她们的钱的。这次我们不能在同一时间出行,即使在同一时间出行,我也不会和他们坐同一趟飞机的。因为现在飞机的安全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多一份留意,多一些让步。
10月20日,我们从深圳到海口。12年前,我也是从深圳到的海口。但那次,我们好像是坐的轮船过去的。晚上上船第二天早上才到,坐了整整一个晚上。漆黑的夜晚,油轮行驶在茫茫的大海如同一叶孤舟,什么也看不见,什么也听不见。看得见的只有相对而坐的人,听得见的只有汽笛的声音,显得孤独和无助。有此晕船的人肠胃里还翻江倒海。那次我对海上坐船可是深有体会了哟,害怕再次出行再坐轮渡。这次到海口,我早早地就叫女儿在网上订了打折机票,深圳到海口305元钱。只是要早上4点就往机场赶,因为是6点50分的飞机。飞机只飞行了50多分钟就到了海口。考虑天时那么早,路线不熟悉,女儿女婿从他们家中来城里接了我们。我们下机后出机场门口,有大巴、有出租。听说大巴要20元一个人到市区,坐出租40多元就可到省委党校门口附近的汽车站。因为女儿女婿平常回家就是坐车到省委党校门口转班车回到镇上的。我们下车就找出租,出租在门口依次排队拉客还有专门的交警维持秩序。出租问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如实回答,他们开价都是150元、100元,最少也要80元,我们知道价格还价50元,没有人愿意就此拉上我们。在等了几个出租发车之后,终于有一个出租接受我们的价格,但他说他还要再拉一人,对此我们予以妥协。在等到了另一个乘客后我们从机场出发,20多分钟后女儿女婿与我们相会。他们在网上联系的租车公司,两天时间200元租车费用再加100元钱的保险,租车按时开来,满箱加油,还车时按时开去满箱加油就是。
女婿中学之前都是生活在海口的,对当地情况自然比我们要熟悉得多。当然我们不熟悉也不要紧,无非要多查一下地图,多学一些普通话。到了海口,他们当地人都是说的当地海南话,不知道的人还以为是民族话呢,外人一点都听不懂。女儿女婿安排我们吃了早餐就开车让我们在海口市区转了一圈,再把我们拉到海边一个绿色长廊的健身场地。那天,尽管天气很热,紫外线很强,但还是有很多的中老年人在那里做操和散步。那绿色的长廊,那轻佛的海风,让健身的人们忘记了高温和疲惫。我们沿着长廊漫步,再到海边吸吮湿润的空气,也就少了闷热多了凉爽。再看了海口,这里的海可真是海的入口,在山地和楼房的包围之中不那么大,很平静很安祥,不像宽阔的大海,那么气势那么壮阔,那么波浪冲天。
我们走累了,在一处卖椰子的地方停下休息。平时我们喝的是瓶装的椰子汁是经过加工的饮料。这里卖的椰子,可是树上砍下来的新鲜的椰子,我可是一定要尝尝的。听说只有海南的椰子才是正宗的椰子,我也没有考证,再贵我也一定要尝尝。12年前,我们到海口时,那时椰子是3元还是5元一个我记不清楚了,反正我是舍不得花钱去尝的,还说平时又不是没有喝过椰子汁,实话说这之后还是有些后悔,走到海南都不曾尝尝正宗的新鲜椰子汁。这次女儿花了50元买了5个刚刚从树上砍下的新鲜的椰子,老板砍开口子插上吸管,送到我们座位前,我们细细口味。虽然没有饮料那么香甜,却是非常正宗纯正,地道的清香地道的原汁原味。我庆幸这次没有再错过品尝正宗椰子汁的机会。
在这里观景之后我们还到假日海滩去看了那里的海。同样看到的是静静的海滩,同样看到的是海边道路上葱翠的树。只是这里的海天更加协调更加完美。阳光、海水、沙滩、椰树相映成趣,构成一幅美丽的自然画卷。女婿指着远方告诉我:跨过琼州海峡,就是广东的陆地。
到了海口,除了看海、自然还要吃海味的。进高档餐馆品尝名厨海鲜我们是不能奢望的,但吃那些原汁原味的海味还是有这个条件的。女儿女婿可能以往也是这样吃的海味。他们把我们拉到一个叫大排档的地方,可能这里规划的一大片地方,都是这样的大排档。有连着房子的,有直接就像菜市场一样搭着棚子的,场面很大。在鲜活市场上女婿说着海南话和那些卖海鲜的贩子讨价还价,买了200多元的海贝、海鱼之类。因为我对海里的生物不太了解,只能这样叫一些名字。拿到海鲜饭店去加工,再按规定价格收加工费。就这样,我们吃了一餐地道的由当地百姓做的海味。我看饭店墙上的价格表,还专门写有加工价格,细到种类和斤两,看来他们这里管理还是非常规范的。虽然我们在大排档吃海鲜,没有高档的环境没有出奇的味道,但毕竟是吃了一次自己亲手买的看得见的、真正新鲜的放心的海鲜。
再后来,我们就从海口城里开车一个多小时,到了女婿在海口秀英区东山镇上的家。
在这个镇上,我体验了亲家他们这里的生活。平常,我知道他们与我们生活习惯不一样,很明显的是他们口味清淡,基本上不吃辣椒花椒生姜蒜,特别是我那亲家一介书生教师为业闻到炒辣椒的气味就会咳嗽。这次我们去海口,亲家怕他们买的菜我们不喜欢,就叫我们和他们一道去市场买菜。到了他们的市场,不看不知道,以为他们的市场根本就没有辣椒花椒生姜蒜这些东西卖,实际上我们市场有的,他们市场都有;他们市场有的,我们市场未必都有,那就是海鲜。我们买的辣椒花椒生算姜及其他一些时鲜蔬菜。他们那里的菜好多还比我们地方便宜。比如小葱4元一斤,比我在老家买的便宜;冬瓜几角钱一斤,还收拾得干干净净;葫芦爪更是便宜到一元钱一个还没有人买,一个至少都在一两斤重以上。猪肉价格与我们地方差不多,但好肉孬肉的部位与我们不同,他们是胸脯肉值钱,圆尾肉不逗人喜欢。难怪,我们在他们镇上吃的5元一碗的米线里面有精肉片,赞叹他们这里早餐做得好,而他们有人却不愿意吃米线里的肉片。
他们所在的这个镇,听说是一个大镇,人口有好几万。由于顾虑台风影响,房子都修得不高,只有两三层。街道绿化很好,但行道树不能超过房顶,所以每年都得砍枝。我们去时,街道正在整修,可能不久就将焕然一新。
这个镇是一个出了英雄的镇,抗洪英雄李向群就是从这里走出来的。1998年,湖北荆江大堤遭遇洪峰遇险,入伍才两年的李向群随部队抗洪,连日连夜的不停战斗,终于累倒在大堤上,用生命书写了人民子弟为人民的的壮丽诗篇。时任总书记的江泽民为他题词“努力培养和造就更多李向群式的英雄战士”褒奖他的英雄行为。
李向群的英灵回到老家,老家群众集资自发修建了向群广场,建立了纪念碑,政府命名他生前就读过的一所小学为向群小学,经历过的一条道路为向群路,来弘扬英雄精神传承革命传统。那天下午,我到向群广场虽然没有手持鲜花,但我是心怀敬意地仰望了广场上他那仍在抗洪的塑像,拜读了江泽民 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题词,然后经过向群小学,沿着向群路结束我海口串亲的游览活动再次回到我那亲家的家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