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820|评论: 2

[玄龙门阵] 张三异的故事连载-玉环岛人敬仰的同知张坦熊(图)蒂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10-7 1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辽阔的东海之滨,有个美丽富饶的海岛其名玉环(岛),它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碧海蓝天中格外耀眼。素有温岭门户之称的玉环岛,气候宜人、物产丰富,那里柚香柿艳,虾贝满仓,鱼市四季不绝,绿树常年成荫。
玉环岛远在浙江,并孤悬海外,曾经也划入楚国的版图。几经前朝后世,玉环数度易主,到了明王朝洪武二十年(1338年),因倭寇猖獗,沿海肆意奸淫烧杀,掠夺财富,岛民们无法生存,加上中国的海岸线长,顾东不能顾西,国库又拿不出钱来建设强大的海军,朝廷把岛民全部迁往内地,玉环岛和其他岛屿就像一个养不活的孩子抛弃到海里了。爱新觉罗氏统治中国之后,通过顺治、康熙、雍正三朝的励精图治,收编抛弃了近四百年的小岛玉环,雍正五年(1728年)清王朝设立玉环县,隶属温州府,并派出第一任的同知张坦熊,从事艰难的拓展工作。
张坦熊在玉环的6个年头中,为玉环县做过许多有益的事情,在玉环人民乃至全国官场中均有口皆碑。玉环的老百姓专门为他建造“张公亭”来纪念这位为地方造福的父母官。152年之后,清光绪五年光绪帝还下诏把张坦熊的牌位供奉在玉环的名宦祠中,享受春秋两季的祭祀。历任同知都有缅怀他的记述。一直到他离开玉环岛后近三百年的现在,岛上人们还时常提到这位开山鼻祖。就连玉环城关小学2004年,纪念建校276年的日子里,在重修校志中写道:“本校前身为清雍正六年(1728)同知张坦熊于厅治西南创设的义学,距今已有276年的历史。”传说张同知带领三百童男童女,上岛开垦才有玉环的今天。当地人俗称张坦熊为玉环建县鼻祖,常年等礼膜拜香火不断。
张三异的几个孙子中,要数张仲璜的两个儿子张坦麟、张坦熊出类拔萃高人一筹。他俩自小就聪明过人见人夸,自踏进学堂那天起,小哥俩就展现出一目十行,记忆超群的读书天赋。他俩按部就班仕途同畅,于康熙五十年(1711年)两人同榜中举,成为朝廷及人们茶余饭后的一段佳话。张坦熊留下不少动人的故事。下面将流传最广的故事中掇菁撷华:
  1)智破荒野命案
  张坦熊到桐庐上任不久,常带衙役到各处体察民情。
  有一天,他们一行经过一座山头,有人来报,山坡丛林间发现死尸。张知县带人赶去一看,是一具中年男尸,脸部、颈间伤痕累累,很明显是被打死的。仵作查验了半天,除了伤痕,只看到死者贴身布袄上有银袋被扯落的线痕。
  县吏看了看荒野的四周,皱着眉头凑近张知县耳旁说道:“大人,这样的无头案,还发生在荒山野岭,是很难破的。我说您初来乍到名声要紧,万一破不了此案,怎样向上司交代呀!还不如以被猛虎所伤,就地掩埋算了。”
  张坦熊正色说道:“这怎么行!当官是要为百姓办事的,哪有为自己前程,把百姓的生命置之度外之理。这案,一定要破!”
  方圆十里的人听说出了命案,陆续赶来围观。张坦熊双眼一扫围观的人群,发现其中有个人,不像别的人那样好奇地争看死尸,却睁大眼睛老在仵作(法医)和县衙官差身上打转。他当即暗暗把两个差人叫到一棵大树后,吩咐道:“你们两个赶快把公差服换了,去了解那个穿蓝衣衫的人,再向村里打听他的为人。问清楚了,一人来报,另一人仍然跟着,切不可让他跑了!”
验尸完毕,暂且收棺。张坦熊和众衙役走了五里多地,才到最近的一个小村庄。张坦熊装作肚子疼痛,要在村里找地方歇息。公差在村里转了一圈,回来禀报:“老爷,这村没有大房子能容下我们这么多人,只有一间土地庙,却是门无板窗无户,根本不能住人。再说,听说这地方常有老虎出没,危险哪!”
  张坦熊进土地庙看了看,说:“还可以住嘛,找几领草席把门窗遮拦一下,怕什么!”
  这时,派去跟随的差人来报:“老爷,那个穿蓝衣衫的人叫郎凤奇,邻近分水县人,多年来在这一带卖五谷杂粮。村人都说,他和村里一名有夫之妇的女子有勾搭。别的什么,他们就不知道了。”
  张坦熊马上派公差把朗凤奇拘来,登堂提审,并单刀直入喝问:“你为什么杀人?”这朗凤奇倒也镇定,回答说:“冤枉呀,老爷。我没有杀人。”不管你怎么审问,他还是这句老话。张坦熊也不逼他,只命先行关押起来听后的发落。
  张坦熊叫过一公差说:“你去找一间空房,要前后各半间的。前半间关押朗凤奇,你藏在后半间,听听他讲些什么。”
  朗凤奇被关进去不久,张坦熊又把和他勾搭的妇人的丈夫关了进去。这人一进门又哭又闹,指着朗凤奇骂:“你仗着有几个钱,跑来私通我老婆,我忍了。如今为何又下这样的毒手?这不连累了我,我也被关进来了。你呀,真的害死我了!”朗凤奇大大咧咧地说道:“我做的事,我自己都不怕,你怕什么?他们找不到证据的!等过了这一关,我多给你一些钱粮就是了。”
躲在后半间的公差把听来的话,一五一十向张知县禀报,大家都很高兴,命案终于可以破了。张坦熊却说:“慢着,杀人的凶器、被抢的小银袋还没找到呢,我们还得费一番心思才是。”
  师爷献计说:“老爷,让朗凤奇老老实实交待,难呀。不如对他讲明:只要认了,可救他一命;不招,重棍打死!他一害怕,就会招认了。”
  张坦熊摇摇头说:“万一他真的招认了呢?这是杀人案,我如何救得了他?”师爷说:“咳,不过是骗他供认罢了,哪能真的救他!”张坦熊说:“当官的岂可不讲信用?斩首之日,我有什么颜面对他?再说,我在桐庐不止一年半载,以后再审案,犯人必定会说,这个县官骗人,宁可打死也不能招认。那么再要破案就难了。”
  张坦熊亲自带人到朗凤奇租住的房子搜寻凶器和银袋,公差们找遍了角角落落,都没找到,大家都急了。张坦熊让人找到房主,这是个年过70的老人,他说自己只能提供一点点线索。于是,张知县下令在关押朗凤奇的房里设起公堂。
  朗凤奇一上堂,仍是昂头摆脑,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模样。这时,后半间屋的边门开了,藏着的公差出来,把朗凤奇和妇人丈夫的对话学了一遍,把朗凤奇惊呆了,嘿,想不到“隔墙有耳”呀!妇人的丈夫原本就吓得擞擞发抖,听公差这么一说,更是胆战心惊,把自己知道的全抖了出来。老房主也说,昨天夜里朗凤奇喝了许多酒,提了一根粗木棒外出,回来时木棒却不知去向。
  三个人一对堂,朗凤奇瞒不住了,只得如实招认:自己与死者和同一妇人私通,经常争风吃醋。昨夜酒后性起,一怒之下把他乱棒打杀,拖到山上丢弃。他原以为这里山高地远,官府不会过问。没料到碰上了这么个认真办案的县令,事情还是败露了。
  按照朗凤奇的供认,公差在山谷找到了沾血的木棒和小银袋。自此,朗凤奇杀人一案证据确凿,审结上报。从接案到破获,前后不到两个时辰工夫,村里的百姓赞叹:“这个新来的县令,真的好有本事咯!”
  2)秉公办事严惩真凶
  张坦熊在桐庐知县任上,破命案,惩劣绅,深得百姓爱戴,上司也时有所闻。适逢邻县富阳的知县出缺,暂时无人接任,上司让他兼作管理一段时间。
  张坦熊到富阳的第三天,接到杭州魏太守的公文。原来,富阳典史金某(知县下面掌管缉捕、监狱的属官),长期奸淫霸占自家乳娘,乳娘的丈夫一怒之下告到府衙,魏太守发下批文,要富阳县严加审处。过了一会,又有批文送到,是杭州府同知转来的,说是魏太守的意思,对金典史宜网开一面,免于追究。
  张坦熊面对前后两个批文,心想:一会儿说要严查,一会儿又说要宽免,这魏太守怎么出尔反尔呢?他召集幕僚商议,有人说:“得罪了太守,对老爷的前程不利。再说,您只不过是暂时的兼理,不如按后到的批文,给太守一个面子吧。”张坦熊说:“身为官府的人,却干出奸占人妻的勾当,百姓最为痛恨,此时一定严加查办?我定要按太守的前一个批文办!”
  于是,张知县马上召集县衙大大小小的官史、公差到公堂,把乳娘丈夫的告状和魏太守的前一个批文当堂宣读了。未等审讯,金典史已吓得双腿发抖,把自己的劣行全招了,哀求从宽处理。张坦熊喝令他签名画押,关入大牢,又亲手草拟公文向魏太守禀报:“金典史罪行确凿,已按您前一个批文审结。现将金典史的招供书和您前后两个批件一并呈缴。”着差役速报杭州府。
  第二天一早,一批地方绅士相约前来拜见,领头的绅士对张坦熊说:“今天县城有头面的人都来了,只有一个杨绅,到杭州办事未归。他和历任县令私交甚好,每年都向县衙捐助几千两银子,他一定会来拜见您的。”张坦熊早听说这杨绅作恶多端,只是微微点了点头,不露声色。

  早堂过后,省里黄巡抚来文,要张坦熊赴省协同破一命案,张坦熊立即前往。轿子行至半路,见对面来了一辆华丽的轿子,边上跟随的有一二十人。张坦熊以为是过路的高官,正打算下轿拜见,差役来报:“这是本县有名的杨绅,他已经下轿过来了。”县衙的轿夫连忙把轿杆放下,以便张知县出轿回礼。谁知他却端坐轿内看书,一动也不动。
  杨绅行拜见礼,张坦熊在轿内问道:“咦,杨绅呀,上司行文让你到省里去,你怎么回来了?”杨绅警觉地问:“到省里?什么事?”张坦熊笑了笑说:“我不知道。你从省里来,怎么反倒问我?不如我们一同赴省吧。”
杨绅看看不像是什么坏事,就叫大部分仆从先回县,自己坐轿跟着张知县同行。走了一程,张坦熊估摸那些仆从已走远,当即变了脸色,扣下杨绅,派几名得力公差护着,悄悄送到县衙关押。
  到了杭州,张坦熊先去拜见魏太守。名纸送入,只见太守府的中门大开,门人恭迎请进。张坦熊心中一惊:“这不符礼节呀!上司接见属下,哪有开中门的?一定是太守怨恨我没有把金典史一案办好,故意给我难堪。不过,我行得正,办得公,怕什么!”正想着,魏太守已快步出来迎接,连声说:“请进,请进!”张县令深深一拜,说:“不敢当,太守过于谦让了。”魏太守说:“哪里话!金史一案,全仗你秉公审结,还了老夫一个清白,老夫从内心敬你、谢你、迎你,实在不是谦让啊。”
两人一交谈,张坦熊才得知,乳娘的丈夫得知杭州府前后两次批文不一,认定是官官相护,又把状告到省里。这一状不但告金典史,连带把魏太守也告了。黄巡抚见了告状,追查下来,魏太守有口难辩。正好张县令审结金典史案的公文送到,巡抚把杭州府前后两个批文一对照,真相大白:这后一个批文,是杭州同知假借太守名义下发的,同知作弊,魏太守庇护的嫌疑消除了,所以他十分感谢张坦熊。
  魏太守带张县令拜会巡抚。黄巡抚赞扬了张坦熊秉公办案,问道:“听说富阳有一恶绅,你知道吗?”张坦熊回答说:“知道,他姓杨,属下正为他的事要向抚军禀报。”巡抚又问:“你兼理富阳不过三天时间,何以知道?”张坦熊说:“桐庐和富阳邻界,我在桐庐时,常常听到这人的恶行。他结交官府,私收公粮,占人妻女,百姓敢怒不敢言。今天路上相逢,我已将他收监了。”
  巡抚大喜,拍着手说:“好,好哇!三天时间,审结金典史,监禁杨乡绅,张县令,你干得好呀!”当下吩咐设宴,好好款待张县令。
  说来也巧,张坦熊兼理富阳时,朝廷选用的富阳新知县已出京,只是在途中生病,死了。重新改选任官,又延了些时日。张坦熊得以在这段时间把两件大案审结。提审杨绅那天,富阳百姓争相观看,乡下的人甚至雇船进城。他们说:“真是老天有眼,让张县令兼理了几个月知县,这两个恶人才得以除去,富阳百姓有福份啊!”
后来,朝廷要开发浙南沿海诸岛,新辟玉环厅,张坦熊以同知衔赴任,不久因政绩卓著被升任成太守。以后又调往云南按察司任按察使。


注:张坦熊(1679-?)湖北汉阳柏泉(古时称丰乐里)人,清康熙辛卯科(1711年)中举后,前来浙江,先后任桐庐、富阳的知县,玉环厅的同知。在浙江任职期间,他兴利除弊(兴办对国家人民有利益的事业,除去各种弊端。)、铲暴安民(铲除恶霸暴头的黑势力,保证百姓平安)。
玉环岛近照
玉环.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4-10-10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根据光绪廿年三修《张氏家谱》中记载:张坦熊(康熙甲子1684年---乾隆辛巳1761年、按照三修家谱),字详男,号郎湖。湖北汉阳人。仲璜四子,坦麟弟。清康熙五十年(1711)举人。初任浙江桐庐县令,调仁和县令,补玉环同知,擢守台州,不久转任天津道。乾隆三年(1738)升任云南按察使,乾隆十六年(1751)去职还乡。特此更正。

 楼主| 发表于 2014-11-24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4) 民间流传的故事

   张坦熊在桐庐任职时,河中间漂流一空船,船上载一少女尸体,脸面有拍打伤,顶门有石击伤。张坦熊仔细勘查,发现少女所穿新鞋底部有少许泥土,针孔呈黑色,由此断定少女不是长住船上。他下令将尸体暂时收殓,派一名衙役换上船家的衣服,将船移到船多的码头,在一旁监候,如有寻船的人,便带到县衙。过了3天,衙役带回一人。张坦熊讯问:“船是你的吗?”回答“是。”“原停在何处?”“在某临江楼下,第二天清晨不见了,今天才找到。”张坦熊让船主领衙役到原停船处的楼下。衙役敲门,开门的人一见是官衙来人,大叫道:“隔壁许妈打死了婢女,嫁祸于空船,怎么牵连到我!”原来,许妈怒打其婢女耳光,邻家前往扯劝,更激起许妈的火气。许妈捡起一块石头抛击,误中奴婢顶门,后移尸于空船,起碇放流。许妈被带至官衙,一讯而服。

   张坦熊在仁和县率先执行有利于贫穷农民的“摊丁入亩”政令。钱塘县令慑于富绅势力,久议不决。钱塘乡民敲锣聚众,进入北新关鼓噪罢市。县令仓皇失措,求助于张坦熊。张坦熊知抚军李卫处事素来果敢严厉,若其派兵镇压,势必滋成巨案,于是单骑赶至北新关。乡民听说是仁和张县令到,很快安静下来。张坦熊对乡民说:“仁和县已摊丁入亩,钱塘县与仁和县同属一府,政令哪能不同?只不过迟几天罢了,我决不会欺骗你们。抚军十分愤怒,正派亲兵去抓张坦熊,忽有报道:“张县令求见。”抚军怒色未消。张坦熊从容说道:“乡民们哪敢对抗钱塘县令?只不过是为摊丁入亩的事请求恩典。坦熊已经转令他们回乡候示你们知道,鸣金聚众,罪当斩绞,抚军马上要派兵来捉拿你们吗?我特来护送你们出关,不要迟疑!”众乡民欢呼散归。抚军李卫接到乡民闹事的警报,急传张坦熊见。有人说张坦熊躲出城了。”抚军改容,连呼“好官”,赞不绝口,随即下令督办。钱塘县摊丁入亩的事5天告竣,上下帖然。

   在仁和县,某将军的女婿夜闯民宅,被羁押到县衙仍然仗势咆哮不已。张坦熊厉声制止,连夜依法严办。次日清晨,抚军传见,责怪他与将军对抗。张坦熊说:“将军素以贤明著称,我是怕他女婿败坏他的名声。此案已经上报,等待批准执行。”抚军无可奈何,只得转交理事官审释。又,按规定,每隔3年送一次死亡满兵的遗骨回京,地方官须用车船伺应,士兵往往借此机会恣意勒索渔利。张坦熊到任之后,将军告诫士兵:“这个官可不能与以前的相比,你们要谨慎行事,触犯刑律,我不会袒护你们。”因而地方与军队相安无事。某一天,将军宴请宾客,张坦熊应邀而至。将军对张坦熊说:“你真厉害!”张坦熊回答说:“坦熊不知道利害,则有厉害;如果知道利害,就不敢厉害了。”满座宾客莞尔而笑。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