邛崃水口镇钟山社区
水口镇产业规划图
央广网邛崃9月30日消息(隆敏 马鲜)“4·20”芦山地震灾后恢复重建中,邛崃水口镇钟山社区充分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积极探索出规范农村产权流转的“钟山模式”,9月30日,记者来到钟山社区,了解这里的“钟山模式”以及灾后重建推进情况。
邛崃市水口镇按照运用统筹城乡的思路和办法推进灾后重建工作,以土地综合整治为抓手,以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打造统筹城乡升级版为指引,围绕“钱从哪里来、人往哪里去、就业怎么办、人心如何聚”,不断探索和创新,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加大各类农村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全面推进住房重建、产业重建。
水口镇钟山社区距邛崃市区10公里、水口场镇9公里,辖15个村民小组,2430人,耕地面积2958亩。
水口模式图
“灾后重建中,我们钟山社区充分运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土地‘预流转’的基础上将农村产权项目整体包装推介,通过成都市农村产权交易所挂牌引进企业投资,同时引入民营担保机构开展非融资性担保,探索出了盘活农村产权资源、规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钟山模式’。”水口镇党委委员余文笑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钟山社区已成功引进北京卓乐剑桥文化交流有限公司,他们投资5000万元以上建设“四川省青少年科教产业园”项目。社区已有246户群众的500亩耕地与该公司签订了土地流转和入股协议。未来,还将有约1500亩耕地和林地通过流转、入股等方式参与公司项目建设。”
四川青少年农业科教产业园 入口鸟瞰图
水口镇钟山社区书记叶凤英谈起项目的运作中具体措施,她说: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组建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产权‘预流转’;整体包装项目,‘挂牌’引进投资企业;健全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农户收益;引入非融资性担保,保护农民合法权益。”
据了解,2013年12月,为盘活农村产权资源,解决农户外出务工后承包地撂荒、房屋空置等问题,钟山社区按照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相关程序,注册成立了钟山旅游开发公司,专门负责区域内农村产权流转、乡村旅游开发、农业发展服务等事宜。公司成立后,结合水口镇灾后产业重建规划和钟山社区土地现状、周边环境、产业资源等条件,确定了“一三互动”的产业发展方向,并通过召开坝坝会、村民代表大会等形式征求村民意愿,统一群众思想,与群众签订了1650亩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权“预流转”协议。
水口镇钟山社区安置点 主体完工的民居
项目引进后,公司与农户签订了规范的产权流转协议。按照协议,农户产权可折价入股公司或者直接流转给公司。目前,项目区内已有180户农户按照每亩每年630斤黄谷的流转金额与公司签订了253亩承包地流转合同,70多户农户自愿将110亩承包地经营权折价入股公司。项目区内的公龙岗安置点建成后,村集体和部分农户还将分别以村集体建设用地、宅基地使用权折价入股公司。整个项目建成后,农户将通过收取流转租金、按股分红、就近就地务工等方式获得收益。
为规范农户和投资企业的履约行为,项目引进后,钟山旅游开发公司引入了成都首信非融资性担保公司为双方的流转行为予以担保,以每亩20斤黄谷的标准收取担保费用。
水口镇钟山社区安置点
“如果投资企业中途撤资,担保公司将承担农户下一年的土地流转租金;如果农户中途退出项目,担保公司将与投资公司共同承担损失。这样的话,老百姓也不用担心土地突然闲置和易主导致他们没有收入。”叶凤英对记者说。
钟山社区15组孙成琼一家五口人,女儿女婿都在附近打工,她在家带孙子:“新房子年底应该就搬进去了,你们看,现在的房子修得很漂亮,路面也全部铺好的,我们看到展板上的规划图,我们这个社区以后是农业观光园区,环境一下子就好了。”问起她家的收入,孙成琼说道:“我们家就我和孙子没挣钱,我老公在社区这里做装修,一天200元,一个月下来还是几大千哦,加上女儿女婿的钱,我们要把房子装修漂漂亮亮的,我们这里空气又好,比住在城里还舒服。”
四川青少年农业科教产业园 总平图
水口镇抓住“4.20”芦山地震的灾后重建机遇,围绕罗河坝、石尊、三溪口、公龙岗、梁山五个安置建设,深挖资源,结合实际,提出了“2335”工作计划,即以水口场镇和马湖二级为“两个中心”,以粮经复合型产业发展区、茶叶休养观光发展区、生态经济林发展区“三区”为载体,以邛芦路灾后重建示范线乡村旅游走廊、水大路川西旅游延伸走廊、龙水路龙门山旅游环线走廊“三廊”为拉动,以桃花山观光、四川青少年农业科教产业园、三溪口渔水人家、李桅茶叶观光接待中心、天下第一保避暑休闲胜地“五个景点”为落脚点,在水口二万三千多父老相亲的共同努力下,力争通过3-5年的时间把水口镇打造成“丽水田园·怡养水口”国家级乡村旅游目的地。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水口镇的灾后重建目前进度为:石尊、公龙岗、三溪口3个安置点基本完成房屋主体封顶,正在进行外墙风貌和总平施工。梁山、罗河坝2个安置点已完成房建施工总量5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