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49|评论: 1

[乡镇.振兴] 大唐杨贵妃的家乡都江堰聚源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4-9-13 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ttp://www.vjiazu.com/data/uploads/2014/0913/16/5414025b26200.jpg                                                                        ■【聚源导江村】落妃池故地
http://www.vjiazu.com/data/uploads/2014/0913/16/5414027c3a08d.jpg                                                                                    ■【聚源河段】
http://www.vjiazu.com/data/uploads/2014/0913/16/541402a320d88.jpg                                                                          ■【聚源河段】河水与老闸门
http://www.vjiazu.com/data/uploads/2014/0913/16/541402b5a6463.jpg    ■【聚源导江村】古县城早无踪迹,只留下这株1400年树龄的老银杏
http://www.vjiazu.com/data/uploads/2014/0913/16/541402c754646.jpg                                                                               ■【聚源】导江村秋景
   

    聚源:导江村里觅古韵

   文字传递下来的讯号,总是会在我们对已经淹没的历史关注时,给我们以或大或小的惊喜,比如走马河、徐堰河、柏木河、五斗河和江安河自西向东贯穿全镇的聚源镇。千年以来就留下了导江、聚源、落妃池、迎祥寺等地名、遗址,而这些普通的名字,即使在经历过“512”大地震以后,还是不为人们所熟悉:

    聚源镇的历史,可以上溯到三国蜀汉永年,现在聚源镇的位置设置了都安县。唐朝这里先后改为盘龙县、灌宁县、导江县(县名从水的细节,便可以看出此地与河流的关系)。距今1300年的古导江县治地一直延续到宋代,县治就在今天的导江村。

    “聚源”得名就要晚至清代了。清代道光年间,这里设立了学舍名“聚源义学”,至咸丰年间,这里又设聚源心一局,开始用“聚源”作为行政区划地名,聚源场集市原在导江铺,元代于铺西1公里处新建集市,取名新场,民国2年(1913)正式改为聚源场。

    落妃池的传说与杨玉环的出生地有关,更有来头,也更有争议:宋太宗赵炅时地理总志,著名史学家乐史撰的《太平寰宇记》中,《杨太真外传》载:“杨贵妃,小字玉环,弘农华阴人也……高祖令本金州刺史,父玄琰,蜀州司户,贵妃生于蜀,常误坠池中,后人呼为“落妃池”,池在导江县前。”《杨太真外传》的说法在《旧唐书·杨贵妃传》中得到印证。四川《灌县志》(古青城县、导江县均在灌县内,灌县即今都江堰市)的记载更为翔实:“杨父玄琰为蜀州司户参军,生妃于蜀导江县,有落妃池,妃幼常坠之。……杨妃池,在治东二十里,即古落妃池。”

    名人故里热,曾经盛极一时,而在聚源,这股热浪却一直以不温不火的态势进行:几年前,都江堰在此镇准备修建展现都江堰水利工程修建过程的水博物馆,包括鱼馆、雕塑公园、茶庄、温泉宾馆等的中心岛景区。有一家开发商看中了聚源“四江穿镇”的水资源,设计开发“导江古韵”的旅游景观,并吸引了14名画家到这里建画室。

    聚源又一次被关注,则是“512”地震后,规划都江堰新城区时,曾有专家提议将都江堰新城区迁至7公里外的聚源镇,那里有大片的田野,“好画最新最美的图画”,但后来在市民的反对下不了了之,为受灾民众修建的安居房,没有离开都江堰的主城区。






  (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11-28 15:08 | 显示全部楼层
赞一个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