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间普通的农舍,祖孙三代围坐在一起。正是午饭时刻,71岁的王天华拿出半瓶老白干,破例与儿子碰了一下杯,以对考上大学的外孙表示祝贺。 7月16日中午,蓬安县新园乡玉牛坡村四组。王天华一家六口高兴得像过年一样。当天上午,王天华的外孙龙昭,从南充十中领回了清华大学寄来的录取通知书。得此消息,王天华特地让女婿龙家福、外孙龙昭来家里小聚。 捧着清华大学的录取通知书,19岁的龙昭高兴之余叹了口气。通知书上告知,入学报名时要交6676元学杂费。面对父亲无奈的目光,龙昭自言自语:“一定想法找份暑期工,凑点学费减轻父母的负担。” 家境贫寒 农村娃发奋苦读 在龙昭的记忆里,他的家境一直不好。 龙昭读小学时,婆婆被查出患了脑血栓。从常年吃药到最后生活不能自理,带给一家人太多的琐事不说,还令家里债台高筑。 “儿子,我们家境就这个样子,要想改变命运,只有靠读书……”多少次,龙家福拉着龙昭的手说着心里话。龙昭从小爱学习,也非常刻苦,龙家福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小学毕业后,龙昭进入蓬安县实验中学读初中。初中毕业时,他以629分的成绩斩获蓬安中考第一名的桂冠。 之后,南充十中向龙昭抛出了橄榄枝:高中学费全免,另给5000元奖学金,每年还发1000元生活补助。正为高中学费发愁的龙昭得知此消息,高兴得不得了。就这样,龙昭在南充十中度过了紧张的高中生活。 父亲受伤 屋漏又遭连夜雨 2002年夏天,龙昭的婆婆去世。为了还债,龙昭的父母不得不外出打工。从广东到福建,再从福建回到四川,夫妻俩并没挣到多少钱。去年春天,夫妻两人到了成都。龙昭的母亲在一家凉粉店打工,父亲到崇州一家具厂上班。 在福建和广东期间,龙家福多在建筑工地上干活。常年的重体力劳动,让他患上了腰肌劳损,腰板经常疼得直不起身来。今年5月13日下午,快下班的龙家福在电刨一块木料时,拇指被削掉了一半。一年四季离不开药的他,拇指再受伤害,恰似“屋漏又遭连夜雨”。 得知父亲受伤,正在备战高考的龙昭曾一度分心。高考前一天,父母特地赶到南充为他助阵。高考成绩公布,龙昭取得了663分的优异成绩,其中,数学考了140分,化学考了94分,生物考了85分。 考上清华 付出终于有回报 “全市理科第五名……”16日中午,记者找到龙昭时,他正在帮助父亲收拾家务。 龙家的三间瓦房位于一大块荒芜的庄稼地边,家门口连路都没有。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为了与儿子难得的相聚,龙家福暂停了在岳母家的搭伙生活,在还没有安好烟囱的家里煮饭。 “我高考成绩在全省排第83名,清华在川要招收100多人……”龙昭说,他在填报高考志愿时,分别填了清华大学的“能源与动力”和“水利水电”专业。 “提前批定向,今后好找工作。”龙家福说,儿子打小就刻苦努力,如今考上了清华大学,他们一家人都感到自豪,多年的付出终于有了回报。他和妻子最大的愿望是,儿子大学毕业后,能谋到一份好工作。 学费无着 希望找份暑期工 在等待录取通知书的日子里,龙昭在学校所在的街道寻找暑期工,凡是贴有招工信息的餐馆,他都上门自荐。然而,一连数天,他找了多家餐馆,都遭到婉拒。 “这两天我在办理入学前的相关手续……”帮助父亲安烟囱的龙昭说,等这几天忙过后,他将再到南充找暑期工。“哪怕是干一个月,挣个千把元也好。”龙昭说,自己挣点钱凑学费,总比待在家里强。 离开龙家时,有些瘦弱的龙昭坚持要送送记者。头上烈日高挂,脚下泥路坎坷,龙昭与记者并排而行。“天上不会掉馅饼!”分手时,龙昭对找到暑期工充满了信心。(南充新闻网 记者 李波 文/图实习生 李海南) 贫困生档案 姓名:龙昭,男,蓬安县新园乡人。 家庭情况:父亲患病,不能干重体力活,现因打工受伤在家休养,母亲在成都一小餐馆打工。10多年前,婆婆患病欠下的债务至今还未还清。一家人全靠母亲每月1000多元的微薄收入支撑。虽然已被清华大学录取,但报名时需要的近7000元学杂费,目前还没有着落。 毕业学校:南充十中 高考成绩:理科663分,已被清华大学能源与动力专业录取。 人生宣言:路是人走出来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