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歌说事》(11)说说我们身边的广场舞
各位坛友网友:
欢迎关注《谢歌说事》(11),今天是2014年7月10日星期四,我是主持人谢歌,我在广安向您及您的家人问好。近日,有网友电话打进社区热线投诉说广安很多地方的广场舞扰民,苦了那些上班族,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谈一谈发生在我们的身边影响着我们日常生活的广场舞吧.广场舞是融自娱性与表演性为一体,以特殊的表演形式、热情欢快的表演内容、以集体舞为主体的,在公共场所多人参与的,以娱乐身心和锻炼身体为目的的,非专业性的舞蹈艺术表演活动。
据艺术史学家考证,人类生活最早出现的艺术形式是舞蹈,广场舞蹈源于社会生活,产生在人民群众之中,群众是广场舞的创作者和表演者。广场舞有着自己的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如今的广场舞中运用了各个舞种中形式多样的技巧。
广场舞的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其中又以妇女居多。据悉,广场舞最早起源于2008年的东北小城佳木斯。这一年,佳木斯市体育局以扭秧歌为原型,编排了一套融合了体育、舞蹈、健美操等多种运动元素的行进间有氧健身操,并为之配乐,适逢时任佳木斯市委书记林秀山提出建设快乐城市的口号,最后定名为“佳木斯快乐舞步健身操”。此后,经由佳木斯市体育界的推广,国家体育总局、中国老年人体育协会先后调研并在全国范围内推介,该套健身操风靡中国大陆。佳木斯快乐舞步被纳入河南省全运会开幕式的文艺表演。
在社会生活中,广场舞因其良好的健身效果和喜闻乐见的形式,应当仅仅是一个名词,广场舞的流行与当下中老年妇女的健身需求结合之后,又促进了这部分人群改变了以前的蜗居生活转而形成交流互动。但是,在实际的实践中,小部分广场舞因为组织混乱,对周边居民有时候会产生扰民的不良影响,因此有网友发帖和投诉广场舞, 建议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管理但是这却惹怒了广场舞大妈,由此拉开了大妈们和市民的大战.。
有网友发帖称:提到起床,哥就来气,广场舞的受害者有木有啊!
让我们首先去领略一下大妈们的风采:据纽约时报报道:广场上万人齐练瑜伽,神似中国广场舞。中国大妈把广场舞跳到俄罗斯的莫斯科红场,当地民众称此举扰民。俄罗斯警方到场制止、劝退。在法国里昂也有跳广场舞的中国大妈,被当地警方制止。广场舞诞生于中华大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大妈们传播中华文明文化的丰功伟绩,在中华文明史册中,留下了闪光的一页!必将在全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在中国,大妈们的广场舞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官方、警方都不敢管。
浙江温州有一位网友发帖称;伟大的温州人民终于出奇招了,高音炮还击大妈。因小区屡受广场舞噪音影响,业主们曾多次去交涉,但都被大妈“赶”了回来。于是,600多位住户凑了26万元,买了一套“远程定向强声扩音系统”,一旦广场舞响起,就循环播放警报声,成功将“敌人”逼退。
谢歌呢,还是认为,可能是因为大妈们实在是太忙太忙了,所以大妈紧绷的精神和操碎的心都急需要一种娱乐活动来放松一下。于是,广场舞才横空出世,应运而生。手搜女人频道独家调查显示,在参与调查的超过5000人中,有89.55%的人身边充斥着广场舞大妈的身影,58.65%的人觉得广场舞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36.08%的人在向大妈们提意见的时候遭到了鄙视和白眼。
于是,好话说不通,所以,由此产生的矛盾越来越多:2013年8月,大妈在纽约跳广场舞遭到附近居民投诉,被美国警察铐走;同月,北京昌平的史某因不满广场舞大妈噪音过大,用非法购买的双管猎枪开枪恐吓,还把自己饲养的三条藏獒放出来冲散跳舞的人;2013年10月,汉口中央嘉园小区专属广场舞大妈的露天舞场遭到高楼泼粪,不少人都被撒了个满头满身。
但问题是,广场舞大妈很高调。每天晚上,大妈们不再上街跳广场舞了,改成在院子里跳了,跳就跳吧,都11点过了还不散场?!!你这么牛,院子里的人都是知道的....
有网友在提到广场舞的时候就是真的生气了,下面摘录几条:
“都是些神经病......”
“看嘛,现在年纪大了才晓得身体不够好,锻炼啥子嘛,年轻的时候还不都却耍朋友打麻将切了。”
“有很不正常的表现欲”
"疯子些,觉得自己嘿幸福样,舞个屁呀"
"人家老年人跳个舞,没得啥子得只要不扰民就好".
"可是让人更气愤的是,您怎么早上也搞起了?早上6点就开始了,音响那么大声音,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还睡不睡了???苦逼的上班族容易吗?您一放就是一两个小时,您良心何安啊?"
据报道,某地区广场舞大妈被指扰民被泼粪,于是,广场舞大妈们集体喊冤:请照顾更年期妇女。如果要评出网络大热词语的话,“大妈”一词必定能榜上有名。自从疯抢黄金开始,“中国大妈”便威名远扬,让世界为之震惊,之后大妈涉及的业务也越来越高端,从葡萄酒、豪车到济州岛房产、比特币,中国大妈甚至征服了世界,杀进了牛津词典:据媒体报道,“中文热词Dama(大妈)”有望以单词形式收录进《牛津英语词典》2014年的更新中。有网友说,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广场舞。因为外国没有城管卢浮宫广场都被咱的广场舞大妈占领了。中国大妈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了。
有网友调侃说:中国大妈无处不在,中国大妈也硬是威武得很哪,但是不能再去为她们点赞赞了!
首都师范大学文化研究院研究员蒋璐撰文认为; “广场舞”是室外文艺活动的一种,是自发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对广场舞的群体性没有必要进行过度解读,事实上,除了“广场舞”之外,很多人还会参加交谊舞、合唱、乐器演奏等多种形式的室外文艺活动。种种的室外活动形式,对大爷大妈来说,附加了多重意义。其一是健身锻炼、陶冶情操;其二是填充生活,很多老年人退休后的闲暇时间都用来参加这些活动;其三是人际交往,广场是大爷大妈的小社群,在这里切磋技艺、交友甚至恋爱。文化生活空间对老年人至关重要,甚至是整个生活的核心空间,这一问题在公众视野中被忽视和埋没了。
从文化生活的角度来讲,老年人是名副其实的弱势群体。由于各种原因,他们无法享受现代的文化产品。首先是技术壁垒,当今的大多数文化产品都基于互联网科技,而很多老年人并不会使用电脑。即使掌握电脑技术,老年人还是不愿像年轻人一样终日守着数码产品,他们的视力是个问题,而且,出于健康着想,他们倾向到室外活动一下身体。现时如火如荼发展的文创产业似乎与老年人并没有什么关联,新兴的文化产品侧重阅读、可视化媒介,呈现个体化特征,而严重缺乏社会交往的老年人对群体化的文化交流更感兴趣。老年人并不喜欢“长途跋涉”去参观文化展馆,那样会耗费体力,有时更要支付交通成本和参观费用……总之,文化发展与老年人渐行渐远,老年人的文化需求被日益边缘化。由此带来的是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空间被忽视和不断挤压。在网络和交通工具的帮助下,青年人的文化生活空间可以延伸到整个城市,甚至是跨地域的。而老年人的文化生活空间却更多地局限于社区。在社区规划中,我们却极少看到这方面的特殊观照。一个典型的表现就是,房屋买卖市场在评估一个楼盘价值的时候,教育、医疗、商业和物业服务都是受重视的指标,公共文化设施却极少被提及,因为在政府规划、开发商、以及年轻的居住者看来,社区公共文化设施近乎可有可无。然而对老年人来说,退休之后的大量闲暇时间都需要在类似的空间中度过。正是这种文化生活空间的供需矛盾,才出现了社区资源纷纷被老年人“占领”的现象。小区道路和台阶被老年人用于聊天、晒太阳,社区图书馆被老年人用于打乒乓球、下棋,“广场舞”也是老年人空间需求的表现之一。
谢歌点评:看来,地球人已经阻止不了大妈们跳广场舞了。“广场舞争夺战”现象并非中国内地城市独有。据报道,2006年在香港屯门公园进行文体活动的老年人因噪声问题与附近居民、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执法人员冲突。其间,老年人捍卫文化生活空间之强硬,政府管理之两难,与诸多由于广场舞引发的案例如出一辙。随着我国老龄化趋势加剧,老年人文化生活空间相对匮乏的矛盾将日益凸显。那么,在我们广安也和国内外其他的地方一样,不时有类似的事情发生,这就希望我们广安的政府特别是文化宣传部门应关注类似“广场舞”这样的民间自发文化活动,分析其背后体现的深层文化需求,在公共设施建设方面给予资源支持。这不仅是公平分配文化资源、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题中之意,也是保证公民基本文化权利、维护社会稳定的需要。总之,一句话也是本栏目观点:希望广安的天空蓝如未来,环境更美好,社会更和谐。 本期的《谢歌说事》播报完毕,欢迎拨打社区热线,提供栏目话题和新闻线索,也请您在帖子后面良性互动跟帖。用心回帖 就是尊重.我在读到你用心的回帖后会是很长很长时间的感动.文字和图片是我们彼此交流的眼神,每一段跟帖内容和文字都是你用心的结果。主持人谢歌祝您愉快!再见! 栏目提示:由于本栏目每天一期显得工作量过大,而且在话题选择和编排上难免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坛友谅解,话题也不完全就代表本栏目观点,而仅仅是一种探索与参考,双休停播。同时欢迎社会各界团体和个人予以建议与合作。 栏目主题:百姓生活、吃喝玩乐、情感故事、文学影视、行游天下、你扯我谈、
风声、雨声、浪涛声、声声入耳,你事、我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栏目风格:接地气、正能量。 栏目宗旨:和谐、交流、繁荣、共赢。
(2014第11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