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p2.pstatp.com/large/1000/1635776888
台湾作家李敖尖锐地说:“电视是批量生产傻瓜的机器。”他的话不是没有道理。
据研究资料显示,人在看电视时脑电波和睡眠时的脑电波非常接近。坐在电视机前,大脑无需主动反映任何问题,身体也是一种松懈的状态,这对大脑和身体正处于发育时期的少年儿童非常不利。
学龄前经常看电视的孩子和经常阅读的孩子相比,上学后智力差异明显。
因为儿童早期是智力启蒙的最佳机会,而智力发育需要获得不断的信息刺激。电视是被动的、生活化的活动,孩子能从电视上了解到一些东西,但和阅读相比,它对儿童的智力刺激作用很小,所以智力启蒙效果也很小。用电视启蒙而不注意阅读启蒙,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还有习惯的问题。孩子从小长时间地在电视前呆着,容易形成离开电视就无所适从的状态;任何需要付出意志努力的事情,对他来说都有困难,都提不起兴趣。这种惰性会迁移到学习上,使他对学习这种需要主动意识和意志努力的活动望而却步。
http://p1.pstatp.com/large/1002/1537361029
现在大部分家长都明白应减少孩子看电视这个道理,但是如何减少,是让家长头疼的一个难题。
很多家长都觉得孩子似乎很不懂事,很不自觉。其实,不要孤立地看待一件事和一种现象,孩子“不自觉”的形成原因有多方面,它多半反映了家庭中有积淀已久的教育问题。最主要的,就是遇到什么事情时,家长在处理方式上充满强权作风,不注意体贴孩子的情绪、面子、能力、愿望等,多是采用直接告知的方式来教导或批评孩子。比如数落孩子看电视时间太长,强行关电视,要求孩子回房间学习等。
采用这类处理方式的家长应该想一想,关了电视,就关了孩子看电视的愿望了吗?让他离开电视坐在书桌前,他就是去学习了吗?如果不是出于自觉自愿,不仅当天的学习谈不上用心,接下来明天后天他也不想去好好学习。他看电视的愿望在压抑中更被强化,他的内心在看与不看间充满矛盾和痛苦——这样不是在教育孩子,只是一再损伤他的自觉和自信。
请相信孩子是一颗禾苗,润物细无声的教育对他最有好处。
孩子身上原本有一种积极的自我完善的天性,如果一种“控制”对他的个性及意志没有损伤,而是帮助他更好地适应一些事情,他就会在这种适应中更加健康地发展自己的天性,并在体内生长出“自我控制”的力量——这就是孩子“懂事”、“自觉”的来源。
少看电视的行动如果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做起,实现起来则容易很多。而且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家长如果在孩子小时候纵容他无度地看电视,实际上是在给孩子制造一个大麻烦。不少家长在孩子年幼时一般不计较孩子看多长时间电视,随意让孩子跟着老人从早到晚地看电视,甚至有的人嫌孩子打扰,就用电视机哄孩子。只是等到孩子上学后,有了作业和考试,才开始和电视争夺孩子。
http://p2.pstatp.com/large/1002/1537458293
如果孩子在上学前习惯了“看电视”这个事儿,没有发展出其他兴趣,上学后突然被限制看电视,他会非常不适应。他的习惯突然被管制,他的享受突然间变成错误;他本来每天活得自由自在,大人突然要求他“自觉”、“努力”,可他无从去寻找这个东西,只好“不自觉”、“不努力”。无论他表面如何和家长顶牛,他内心其实是很为此痛苦的。
在控制孩子少看电视方面,我认为正确的做法是,在他很想看的时候让他心安理得地去看,不要让孩子一边看电视一边觉得有负疚感;但平时家里要尽量少开电视,家长自己在看电视上做到节制,以身作则,用行动产生说服力,而不是用语言。
最糟糕的情况是,家长自己整天在客厅里看电视,孩子从自己的书房跑出来想看一会儿,却遭到训斥。理由是,我是大人了,工作一天很辛苦,并且现在不需要学习,可以晚上看电视;你是孩子,需要好好学习,需要完成作业,所以不应该看电视。
这样的道理听起来是没错,孩子也无法反驳,但这种说法造成的效果非常不好,你实际上是在告诉孩子:电视是一项特权享受,我已经有资格享受了;你还没有资格,你只有好好学习,将来才能获得这样的资格。
这种感觉让孩子觉得他和大人不平等,他意识到了大人的强权,他也意识到了“学习”和“享乐”是对立的。他理性上知道应该去学习,可是天性中的享受愿望又让他非常想看电视。这种矛盾让孩子不舒服,不舒服感如果经常刺激他,就会慢慢激化起它对电视的渴望和学习的厌烦。
可是有的家长表示这一点很难做到,有的是管不了自己,有的是管不了配偶,有的是不好意思让家里的老人委屈,总之电视就是不能不开,也不能少开——如果这样,就没招了,连家长们做起来都有难度、都不想做的事,为什么要求孩子做到呢?
http://p2.pstatp.com/large/1001/1643272279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家长的行动比言语更有说服力。要尽可能减少环境中的诱惑,而不是劝说孩子去抵抗诱惑;要用“人性”来体恤孩子,而不是用“神性”来要求孩子。我认为每个孩子都是非常懂得感恩的,如果家长在和他相处中很体贴他的心,他也会反过来以他的“懂事”和“听话”回报家长。
电视如美食,本身没什么错,但享用要有节制。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要想办法让他学会有节制地吃东西,而不是把美食锁进冰箱,惹得他总想瞅个空偷吃几口。
家庭教育中,在任何事情上,家长和孩子都不要形成这种猫捉老鼠的关系。不要让孩子因为“听话”或害怕家长才不看电视,要培养它的理性和上进心,让少看电视成为孩子自觉自愿的选择。
摘自《好妈妈胜过好老师》
http://p2.pstatp.com/large/1001/1643340349
温馨提示:
1、关注“新东方大愚童书”的微信公众号:xdfshaoertushu ,了解更多有关少儿英语、亲子教育的信息。回复“亲子阅读”,可参与近期的【赠书活动】。
3、参与“互动”,发起话题和参与话题讨论,小编会定期随机抽取互动者赠送小礼物一份!(“互动”社区在手机下方)
http://p2.pstatp.com/large/971/6792521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