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名的由来】 从前,一位法国航海家到达西非海岸,他上岸后问一当地的妇女:“这是什么地方?”那位妇女不懂
法语,用土语说了声“几内亚”,表明自己是妇女。航海家误认为是地名,因此,就传开了。
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由三个平行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从左至右依次为红、黄、绿三色。红色象征为自由而斗争烈士的鲜血,还象征劳动者为建设祖国而作出的牺牲;黄色代表国家的黄金,也象征普照全国的阳光;绿色象征该国植物。另外,红、黄、绿三色也是泛非颜色,几内亚人视之为“勤劳、正义、团结一致”的标志。
为盾徽。黄色盾面上绘有交叉的枪和剑,上方是一只衔着
橄榄枝的
和平鸽,盾徽基部为国旗颜色,下端的饰带上写着“劳动、正义、团结”。国徽的主题表达了几内亚人民捍卫国家独立和自由的决心,以及对自由、和平的热爱。
面积245857平方公里。位于西非西岸,北邻
几内亚比绍、
塞内加尔和马里,东接
科特迪瓦,南接
塞拉利昂和利比里亚,西濒
大西洋,海岸线长352公里。地形复杂,全境分4个自然区:西部(称下几内亚)为狭长的沿海平原。中部(中几内亚)为平均海拔900米的富塔贾隆高原,西非3条主要河流——
尼日尔河、塞内加尔河和
冈比亚河均发源于此,被称为“西非水塔”。东北部(上几内亚)为平均海拔约300米的台地。东南部为几内亚高原,有海拔1752米的宁巴山,为全境最高峰。沿海地区为
热带季风气候,内地为
热带草原气候。
964万(2006年)。全国有20多个民族,其中富拉族(又称颇尔族)约占全国人口的40%,马林凯族约占30%,苏苏族约占16%。官方语言为法语。各民族均有自己的语言,主要语种有苏苏语、马林凯语和富拉语(又称颇尔语)。全国约87%居民信奉
伊斯兰教,5%信奉
天主教,其余信奉拜物教。
科纳克里(Conakry)是全国最大城市。位于几内亚西南沿海,濒临大西洋东侧,由罗斯群岛、卡卢姆半岛和与半岛相连的沿海陆地组成,是几内亚的最大海港,也是
西非的最大海港之一。属
热带雨林气候,1月盛行北风,7月为南风。人口约200万,最高气温35℃,最低气温22℃,每年5至11月为雨季,年均降雨量约3000mm。人口约110万(2006年1月外交部网站)。万,。
9~15世纪为加纳王国和马里帝国的一部分。15世纪
葡萄牙殖民主义者入侵,1885年被
柏林会议划为
法国势力范围,1893年被命名为法属几内亚。19世纪后期,萨摩利•杜尔建立了乌拉苏鲁王国,坚持抗法斗争。20世纪初,阿尔法•雅雅领导了大规模反法武装起义。1958年9月28日,通过公民投票反对法国戴高乐宪法,拒绝留在法兰西共同体内。同年10月2日宣告独立,成立几内亚共和国,塞古• 杜尔任总统直至1984年3月病逝。1984年4月,以兰萨纳•孔戴上校为首的军人发动政变,宣布成立几内亚第二共和国,孔戴自任总统。1992年4月改行多党制。1993年12月举行首次多党民主总统选举,孔戴当选,并于1998年和2003年蝉联。
1990年12月23日,几内亚举行公民投票,通过了根本法。根本法规定,实行总统制,总统兼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总统由普选产生,任期五年,可连任两届。2001年11月修改宪法,新宪法规定,总统任期由5年延长至7年,可连选连任,并取消总统候选人年龄不得超过70岁的限制。
几内亚军政府宣布,忠于联合国宪章、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和不结盟运动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永不干涉别国内政。军政府大力推行“发展外交”,积极寻求国际支持和援助。
1959年10月4日,几内亚同
中国建交。
一、双边政治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几内亚共和国于1959年10月4日建交。几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
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
中方重要往访有:
周恩来总理(1964年1月)、
陈毅副总理兼外长(1964年1月和1965年9月)、耿飚副总理(1978年10月)、黄华副总理兼外长(1981年11月)、赵紫阳总理(1982年12月)、钱其琛国务委员兼外长(1992年1月)、
李岚清副总理(1995年11月)、
唐家璇外长(1998年6月)、全国政协副主席陈锦华(2000年7月)、黄菊副总理(2005年11月)、外交部部长助理翟隽(2007年7月)等。
几方重要来访有:总统塞古·杜尔(1960年9月和1980年5月)、总统兰萨纳·孔戴(1988年7月和1996年6月)、总理拉明·西迪梅(2000年9月)、经济和社会理事会主席米歇尔·卡马诺(2000年3月)、总统府外交合作部长卡马拉·哈贾·玛哈瓦·邦古拉(2000年10月来京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2000年部长级会议,2001年8月)、外交部长马马迪·贡代(2004年10月和2006年8月,2006年11月来华出席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等。
二、双边经贸关系和经济技术合作
建交以来,中国为几援建了广播电视中心、人民宫、金康和丁基索水电站、自由电影院、卷烟火柴厂、总统府等。自1985年起,中国公司进入几劳务市场。1997年1月,中几双方签订关于合作开发几农业项目并为此成立科巴农场的协议。
1960年9月,中几签订贸易与支付协定。1988年7月,双方签署新的贸易协定。2007年双边贸易额为3.57亿美元,同比增长89.9%,其中中方出口2.64亿美元,进口9235万美元。我主要出口机电产品、纺织服装、药品、茶叶等,进口少量的原木、锯材和铝矿产品等。
三、文化、教育、卫生、军事等方面的双边交往与合作
1959年10月和1981年7月,中几先后签订了两个文化合作协定。1999年10月,中国四川艺术团在几访问演出。2000年8月,几青年、体育和文化部长阿布代尔·卡代尔·桑加雷访华。
中国从1973年开始接受几留学生。2006年,几在华奖学金留学生共37名。
1967年12月,中几签订关于中国向几派遣医疗队议定书。中国从1968年6月起向几派遣医疗队,迄今已派20批,累计532人次。目前,中国在几工作的医疗队员15人。
中几军事合作始于1961年。几方重要来访主要有:国防部长阿卜杜赫曼·迪亚洛(1992年4月和11月,1993年)、总参谋长依布拉依马·迪亚洛上校(1999年)、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康代·杜尔中校(2000年)、领土管理、权力下放和安全部长穆萨·索拉诺(2001年)、总参谋长卡马拉准将(2003年)、国防部办公厅主任康代·杜尔上校(2006年)。我重要往访主要有:兰州军区司令员刘精松上将(1995年)、总后勤部政委周坤仁上将(2000年7月)、国防大学外训系主任姜普敏少将(2001年)、济南军区司令员陈炳德上将(2002年)、国防大学防务学院院长朱成虎少将(2007年6月)等。
四、重要双边协议及文件
1959年9月28日,几内亚教育部长巴里·迪亚瓦杜受总统塞古·杜尔委任前来北京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十周年庆祝活动。10月4日,陈毅副总理兼外长与迪亚瓦杜会谈,双方一致同意两国建立外交关系,互派大使,并发表联合公报。当晚,我广播公报内容并于5日见报。联合公报全文如下:
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几内亚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几内亚共和国政府决定建立外交关系,并且互派大使级的外交代表。
编辑本段【行政区和主要城市】
全国划分为首都科纳克里市和七个行政区(REGION),即金迪亚区、博凯区、拉贝区、马木区、法拉纳区、恩泽雷科雷区和康康区;行政区辖33个省(PREFECTURE)和科纳克里市5个市区;省下分为专区(SOUS-PREFECTURE);基层行政单位为自然村或城市街道。主要城市有:金迪亚、博凯、拉贝、马木、法拉纳、恩泽雷科雷和康康。这7个城市均为7大行政区首府。
金迪亚大区:下辖金迪亚省(KINDIA)人口30万、科亚省(COYAH)人口6万、杜布雷卡省(DUBREKA)人口9万、弗雷卡里亚省(FORECARIAH)人口17万、
特里梅莱省(TELIMELE)人口20万。该大区首府金迪亚市位于富塔-贾隆高原南端,海拔400公尺,距首都东北137公里,距玛木市160公里。金迪亚市为几铁路和公路的交通要冲及农林产品集散地,盛产铝矾土;设有富拉农学院、水果研究所、类人猿研究所和蛇伤血清医学研究所;市郊辟有动物园和植物园。大区内有中国援建的邦邦-亚迪亚农技推广站和中国江苏国际公司承建的科纳克里城市供水工程。
博凯大区:下辖博凯省(BOKE)人口21万、博法省(BOFFA)人口13万、弗里亚省(FRIA)人口7万、高瓦尔省(GAOUAL)人口12万、孔达拉省(KOUNDARA)人口9万。该大区首府博法市距首都300公里,距康姆萨市52公里。市内建有博物馆和机场。在孔戴总统家乡博法省的科巴地区,中国曾于70年代援建了甘蔗种植场和榨糖厂,现于原址上建立了中几农业合作公司;中国河南国际公司驻几基地也设于此。在博凯和弗里亚地区有美国等外资经营的铝矾土大型企业,被称为“国中之国”。
拉贝大区:下辖拉贝省(LABE)人口24万、库比亚省(KOUBIA)人口9万、莱鲁马省(LELOUMA)人口16万、马利省(MALI)人口17万、杜盖省(TOUGUE)人口11万。该大区首府拉贝市位于富塔-贾隆高原中部,距首都西北431公里,距玛木市141公里,距马利市126公里,距孔达拉市252公里。 市内有中国援建的广播电台,中国援几医疗队拉贝分队驻地设在机场和国宾馆附近,40公里外有中国援建的金康水电站。市郊种植着大面积香蕉、芒果、柑橘和柠檬林,玫瑰、桂花和茉莉等花卉争奇斗妍。拉贝盛产蜂蜜、胡椒和香精。原法国香料厂已停产。
玛木大区:下辖玛木专区(MAMOU)人口18万、达拉巴专区(DALABA)人口12万、皮塔专区(PITA)人口21万。该大区首府玛木市距首都275公里,距法拉纳市184公里。 中国在该区曾援建农具厂、农田整治项目及多处城市供电工程。
法拉纳大区:下辖法拉纳省(FARANAH)人口15万、达波拉省(DABOLA)人口8万、丁基拉耶省(DINGUIRAYE)人口13万、吉西杜古省(KISSIDOUGOU)人口20万。该大区首府法拉纳市距首都460公里,距吉西杜古市137公里。 中国在法拉纳市曾派驻医疗队,在达波拉曾建有农技推广站和花生榨油厂。
恩泽雷科雷大区:下辖恩泽雷科雷省(N’ZEREKORE)人口43万、贝拉省(BEYLA)人口24万、盖凯杜省(GUECKEDOU)人口54万、洛拉省(LOLA)人口21万、马桑达省(MACENTA)人口39万、尤木省(YOMOU)人口19万。该大区首府恩泽雷科雷市距首都954公里,距康康市382公里,距边境城市洛拉(LOLA)35公里,设有机场、博物馆及旅馆。市内每周三为大集。 中国在恩泽雷科雷市曾派驻医疗队,在马桑达曾建有茶叶种植场和加工厂。
康康大区:下辖康康省(KANKAN)人口26万、凯鲁阿内省(KEROUANE)人口12万、库鲁萨省(KOULOUSSA)人口13万、芒加纳省(MANDIANA)人口20万、西基里省(SIGUIRI)人口24万。该大区首府康康市位于尼日尔河支流米洛河左岸,海拔377公尺,距首都东北690公里,距吉西杜古市190公里,是几东部地区经济中心和国家公路网中心,也是通向内地铁路的终点和米洛河航运起点,建有机场。 康康市的历史比首都还长。100多年来,这里一直是几内亚的传统商业中心,闹市区有非洲典型的集贸大市场;从上几和森几开采的金刚石均在此地集散,有数十个国家派驻的代表常年在此选购钻石。中国在康康曾援建有砖瓦厂和中波广播转播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