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互相愛

[原创·贴图] 你不知道的中国历史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5 15:20 | 显示全部楼层
晁安,男,风姓,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三任帝。
  曲秦二十九年(己未,公元前6902年),晁安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地密城。伏羲女娲政权第二十四任帝随秦的末年,帝随秦因晚节不保,逐渐走向堕落,使得大伏羲氏族各部出现混乱。乱世多灾,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部分地区受灾十分严重,一些受灾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央氏衰落和帝随秦无道造成,许多族民对中央氏的统治产生了强烈不满,于是要求中央氏交出执政权,改选贤能者为帝。帝随秦十分恼火,却又无可奈何,急火攻心,不久便一命呜呼。帝随秦死后,大伏羲氏族更加混乱。栗陆氏、骊连氏、尊卢氏、赫胥氏、祝融氏、混沌氏等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都想称帝,相互间剑拔弩张,局势非常紧张。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出来主持政务,讨论由哪个部落执政。然而,争执了很久也没有结果,各部落大酋长互不相让、据理力争。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由纯血缘的伏羲氏执政。就这样,伏羲氏的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上帝位。
  随秦二十五年(庚寅,公元前6871年)秋,晁安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因晁安是在各部族为了平衡的情况下,以其尊贵的血统坐上宝座,但他却是一个头脑简单、有勇无谋之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治国之道,并且贪吃好色,处理问题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好恶。当时,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对她一见钟情,千方百计的讨好她,而伏安又是一位精明能干、野心勃勃的女子,她很快掌握了晁安的短处,利用自己的魅力完全将他征服。不久,帝晁安便把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调入帝都,并让她主管朝政。数年后,伏安利用晁安授予她的权力,很快控制了整个大伏羲氏族,完全架空了帝晁安。于是,觉得帝晁安已经失去利用价值的伏安,准备将他害死。
  晁安十五年(乙巳,公元前6856年)春,伏安邀请帝晁安前往砀山打猎,毫没戒心的帝晁安欣然前往。他做梦也没想到,为了权力,他心爱的女人早对他动了杀机。当他俩高高兴兴地站在一处悬崖边欣赏山中风景时,伏安乘帝晁安不备,将其推下悬崖。崖下到处都是乱石,时年47岁的帝晁安当即被摔死,其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在位起讫:公元前6871——前6856年。
  生卒年:公元前6902——前6856年。
  出生地: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北)。
  年号:晁安元年(辛卯,前6870)。
  晁安,男,姓风,名晁安,号伏羲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五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三任帝。
  晁安于曲秦二十九年(己未,前6902)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密城。
  伏羲女娲政权第二十四任帝随秦的末年,帝随秦晚节不保,逐渐走向堕落,一味地追求个人享乐,好逸恶劳,疏于国事,使大伏羲氏族各部落出现了混乱。乱世多灾,国家多难,自然灾害频频发生,部分地区受灾严重,一些受灾的居民被迫逃离家园。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因为中央氏衰落和帝随秦无道造成的。许多族民对中央氏的统治产生了强烈的不满,诅咒和漫骂帝随秦,要求中央氏交出执政权,改选贤能者为帝。帝随秦十分恼火,但却又无可奈何,一时急火攻心,身染重病,不久便一命呜呼了。
  帝随秦死后,大伏羲氏族更加混乱了。各部落大酋长都想争夺执政权,相互间剑拔弩张,局势非常紧张。栗陆氏、骊连氏、尊卢氏、赫胥氏、祝融氏、混沌氏等几个势力强大的部落都想称帝。在这种情况下,只好由纯血缘伏羲氏的大酋长来主持政务,讨论由哪个部落来执政。但争执了很久也没有结果,各部落大酋长互不相让,唇枪舌剑,据理力争。最后大家一致同意继续由纯血缘伏羲氏来执政。这样,伏羲氏的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上了帝位。
  公元前6871年秋天,晁安正式即位称帝,成为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五任帝。
  晁安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卯年(前6870)为晁安元年。
  晁安是一个头脑简单有勇无谋的人,根本不懂得什么治国之道。而且贪吃好色,处理问题完全凭借自己的主观好恶。当时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是一位年轻貌美的姑娘,他对她一见钟情,千方百计讨好她。而伏安又是一位精明能干野心勃勃的女人,她很快掌握了晁安的短处,便利用自己的魅力完全征服了他。没过多久,帝晁安便把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调入帝都,让她主管朝政。数年后,伏安利用帝晁安授予她的权力,很快控制了整个大伏羲氏族,完全架空了帝晁安。她觉得帝晁安已经失去了利用价值,准备将他害死。
  晁安十五年(乙巳,前6856)春天,栗陆氏的大酋长伏安邀请帝晁安前往砀山打猎,帝晁安欣然前往。他哪里知道他此行走的却是一条不归路。为了权力,他心爱的女人早已对他动了杀机。当他们高高兴兴地站在一处悬崖边上欣赏山中风景时,伏安乘帝晁安不备,突然将他推下了悬崖。崖下到处都是乱石,帝晁安被摔得脑浆迸裂而死。
  晁安在位执政虚记十六年(王大有《三皇五帝时代》),卒于晁安十五年(乙巳,前6856),终年四十七岁。

  晁安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晁安。

 楼主| 发表于 2018-3-26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伏安,女,风姓,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六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首任帝。
  随秦六年(辛未,公元前6890年),伏安出生在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栗陆氏也是大伏羲氏族风姓的一个分支,主要活动在今黄河以南开封市以东,其中心地在商丘市的夏邑县一带,东北靠近安徽省的砀山。从小聪明机智的伏安便勇武过人,善于打猎,还练就一手投石打鸟的本领,能用精巧的石块击落空中飞鸟,并且弹无虚发、百发百中,因此深受族人的称赞。据说,她能独自入山与野兽搏斗,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其机智勇敢赢得全族的信任。在伏安十八岁时,便被推选为栗陆氏的大酋长。在她二十岁时,伏羲女娲政权的二十四任帝随秦因治国不利,大伏羲氏族出现混乱,各部落大酋长都在争夺帝位,看到这种状况的伏安心生一计,立刻提出推举纯血缘伏羲氏的晁安为帝。她的建议得到各部落大酋长的响应,于是伏羲氏的大酋长晁安便被推举为帝。继而,她利用晁安好色的弱点,主动和他私通,从而得到他的信任,逐渐把执政权掌握到了手上。
  晁安十五年(乙巳,公元前6856年),为了夺取帝位的伏安,设计把帝晁安骗入山中,并乘其不备,将其推下山崖摔死;接着她假作悲伤地向族人宣布,说帝晁安不慎失足落崖遇难而死,并亲自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葬礼之后,她便堂而皇之地坐上帝位。伏安即位后,因勤政爱民,认真治理国家而得到大伏羲氏族各部落的好评。
  伏安三十年(乙亥,公元前6826年),年65岁的伏安卒,其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11:37 | 显示全部楼层
起望,女,风姓,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七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二任帝。
  晁安十四年(甲辰,公元前6857年),起望出生在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城,其姑母为栗陆氏首任帝伏安。当时,虽已经有了对偶婚家庭,但因为是以女性为主体的婚姻,外部落的男人很少有人长时间留下来。这些所谓的丈夫,陪伴妻子的时间,多则数月少则几日。由于男人的频繁更换,大多数孩子都不知道父亲是谁,他们只知道有母亲、姨母和舅父。起望的母亲只是栗陆氏部落的一名普通女子,她和帝伏安是同代姐妹。帝伏安因没有孩子,便十分喜爱聪明伶俐的起望,并将她认作女儿,留在了自己身边。有意培养她的伏安,于是令起望学习政务,掌握治国之道。后来,帝伏安在晚年时,宣布立起望为帝位继承人,居然引起栗陆氏内部一番争议。当时,族中另有一位才华出众的男青年,许多族人都拥护他,建议立他为帝位继承人。然而,帝伏安坚决反对。在她心目中一直认为:男人好色、贪利、忘义、没有责任心,不适合当一国之主;只有女人掌管天下,国家才能兴旺,社会才能发展。所以,在她的坚持下,起望还是成为了帝位继承人。
  伏安三十年(乙亥,公元前6826年),帝伏安去世,起望即位称帝。即位后的她,仍立都于象城。由于先帝伏安在世时打下的良好基础,起望执政期间并没有花费多少心血,大伏羲氏族依然是天下太平,人民照旧安居乐业。
  起望二十五年(庚子,公元前6801年),年57岁的起望卒,其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卷 伏羲女娲政权 第二十八章 河 圭(栗陆氏3)
  
   在位起讫:公元前6801——前6732年。
  
   生卒年:公元前6828——前6732年。
  
   出生地:栗城(今河南商丘市夏邑县古城)。
  
   立都: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年号:河圭元年(辛丑,前6800)。
  
   河圭,女,姓风,名河圭,号栗陆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政权的第二十八任帝。大伏羲氏族栗陆氏执政的三任帝。
  
   河圭于伏安二十八年(癸酉,前6828)出生在栗陆氏的活动中心栗城。她是栗陆氏二任帝起望的外甥女,是在栗城中长大的。少年时代便关心国家大事、关注人民疾苦,热爱公益事业,时常做一些修桥补路助人为乐的好事,深受族人的赞扬。帝起望晚年时,栗陆氏族人一致推举河圭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801年,栗陆氏二任帝起望去世,栗陆氏族人拥戴她坐上了帝位,大伏羲氏族各部落也都表示认同。
  
   河圭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以辛丑年(前6800)为河圭元年。
  
   河圭终生未婚,她把一生的心血都献给了国家和人民,她为大伏羲氏族的发展和壮大沤心沥血,鞠躬尽瘁。直到九十多岁还在忘我的工作。
  
   在河圭晚年,栗陆氏族中先后有多名青年男女巴结她,想要成为帝位继承人,但都被她一一回绝了。他认为:一国之君应该是有德者居之。栗陆氏的后代爱慕虚荣,奸猾有余,贤德不足,没有一人具备帝王的才能。因此,他一直没有确定帝位继承人,只是在临终前立下遗嘱,将帝位传给伏羲氏的年轻女才子圭嬜(xin)。
  
   河圭在位执政虚记七十年,卒于河圭六十九年(己酉,前6732),享年97岁。

 楼主| 发表于 2018-3-28 12:04 | 显示全部楼层
夏邑县
0320.jpg
0321.jpg
032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圭嬜,女,姓风,名圭嬜(xin),号伏羲氏。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二十九任帝。大伏羲氏族纯血缘伏羲氏执政的十四任帝。圭嬜约生于河圭五十三年(癸巳,前6748),出生在伏羲氏的活动中心密城(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圭嬜是纯血缘伏羲氏嫡系传人,幼年时便聪敏好学,求知欲极强,颇让族人赞赏。她在少年时代便以德才兼备而广受族人称道。伏羲女娲氏政权二十八任帝河圭是位长寿的帝君,执政期间严格要求自己本族的部落,没有丝毫的护短。她深知栗陆氏族民的不足之处,对她们严加管束,严禁她们做出那些不利于本部落和谐发展的事情,为栗陆氏留下了一个好的印象。

按照大伏羲氏各部落大酋长联合制定的协议,各部落执政期间如果没有腐败乱政现象,下一届帝王仍可由本部落族人连任。河圭在执政的中期就开始在栗陆氏本族中物色接班人,但始终没有找到。她是一位认真负责的帝君,对接班人的品德和工作能力要求的都很严格。她认为治国非同儿戏,如果让一个平庸的人来担当如此大任,搞不好就会把大伏羲氏族引向歧途!所以她本着宁缺勿滥的原则,始终没有确定帝位继承人。

帝河圭执政的晚年,栗陆氏族人见河圭已经到了耄耋之年,老态龙钟,在位的日子已经没有多少了,一些人开始觊觎帝位,先后有多名男女青年巴结她,想要成为帝位继承人。但是帝河圭始终不为所动,一一回绝了那些讨好她的青年人。她是一国之君,她要站在整个大伏羲氏族的高度上来对待接班人的选拔。她认为,选拔储君最要紧的是品德,必须具有大公无私吃苦耐劳的精神,否则就不能胜任。她观察本族那些意欲谋求帝位继承权的人,个个都是奸猾有余,贤德不足,没有谁具备帝王的才能,她怎么可能去举荐她们呢!因此她始终没有选定接班人,储君之位一直空悬。

河圭六十七年(丁未,前6734),帝河圭听说伏羲氏部落出了位德才兼备的少女,便宣召她到帝都工作,让她管理朝政上的一些日常琐事。这位少女果然不是平庸之辈,对所做之事尽职尽责,工作十分出色。帝河圭心中甚喜,亲自为她赐名圭嬜。经过一段时间的细心观察和考验,她心里已经有了底。三个月后,她召集各部落大酋长议事,宣布立纯血缘伏羲氏的女子圭嬜为帝位继承人,各部落大酋长均无异议。这一年圭嬜才只有十五岁。

圭嬜十五岁时入朝辅政代管天下,她不辞辛苦多次深入民间了解民情,解决各部落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为各部落民众做了许多实事,颇受族民拥护。

圭嬜勤勤恳恳地工作了两年,在她十七岁的时候,九旬高龄的帝河圭突染重病。圭嬜到她床前探视,帝河圭拉着她的手说:“国家大事就全都交给你了,你一定要尽心尽力去做,不要辜负了我的期望。”圭嬜说:“前辈放心,晚辈一定会带领各部落族民努力奋斗,让大家共同走上富裕的道路。”

这年深秋,帝河圭病情恶化,数日后便与世长辞。十七岁的圭嬜在族人的拥戴下继承了帝位。她即位后依然立都于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以庚戌年(前6731)为圭嬜元年。

圭嬜没有辜负帝河圭的希望,在她执政期间依然保持着勤恳务实的优良传统,使大伏羲氏族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着。

但是没有天灾人祸的和平年代却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各部落人口增长迅速,沿河地带不仅高处布满了村庄,有些部落为了取水方便,甚至冒险在低洼处兴建了村舍。随着人口的增加,食物也成了一大问题。尽管各部落每年都在开垦荒地种植粮食,但是由于生产力低下,粮食产量过低,打下的粮食还是不够用,只能靠采集野菜和猎取动物来补充食物。由于大量的捕杀,部落辖区的野生动物也越来越少,人们开始担忧起来。一些部落建议限制人口生育,施行堕胎和杀死新生儿的做法,以维持人口的平衡。但是大多数部落不赞成,认为那样做实在是太残忍了。

这时骊连氏的大酋长泰望提出了扩张领地的建议,得到了各部落大酋长的支持。于是各部落组织青壮年成立对外扩张的队伍,向周边的地区进攻,驱逐那些弱小的部族,使大伏羲氏族领地不断扩大。在这次扩张领土的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骊连氏的大酋长泰望。她不仅为大伏羲氏族立了大功,而且成了各部落大酋长的崇拜对象。

圭嬜是个明白人,深知人心所向不可违拗,看样子未来的执政者应该是骊连氏了。于是她在晚年时也效法先帝河圭,没有在本氏族中挑选接班人,而是重用功勋卓著的骊连氏大酋长泰望,并且亲自向上天和大伏羲氏族臣民举荐泰望为帝位继承人。
确定接班人之后不久,圭嬜就病死于国都。

圭嬜十七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约六十七年,卒于圭嬜六十六年(乙卯,前6666),享年八十三岁。她的遗体葬在象邑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圭嬜。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圭嬜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732——前6666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6748——前6666年
出生地:密邑(今河南郑州新密市)
立    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纪    年:圭嬜元年(庚戌,前6731)
葬    地:象邑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3-29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湖遗址出土的9000年前文物
0325.jpg
0326.jpg
0327.jpg
032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望,女,姓风,名泰望,号骊连氏。中国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首任帝。泰望约生于圭嬜三十七年(丙戌,前6695),出生在骊山。骊山是大伏羲氏族骊连氏部落的发祥地,其地望大约在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一带,部落活动的中心地约在今骊山镇一带。

骊连氏也是燧人氏东迁的一个重要支脉,原姓风,伏羲女娲政权初期始称骊连氏,女娲为帝时封骊连氏于骊山,主管农业。骊连氏的后代一直延续到氏族联盟时代结束。氏族联盟解体后,骊连氏形成了多个分支,一部分改姓骊(或作郦),一部分改姓连。所以,骊、连两姓的共同祖先就是骊连氏。其后世有一部分移居冀东,建都骊城(今河北秦皇岛市抚宁县)。他们的先祖最少有九千年的历史。

泰望原是骊连氏的一名普通女子,因其能文善武,才能出众,被骊连氏部落推选为大酋长。在她就任大酋长期间,大伏羲氏族的政治、经济、文化都有了很大发展。氏族内部秩序良好,人们过着安居乐业的好日子。和平年代人口发展迅速,获取食物成了这一时期的主要问题。由于当时农业发展缓慢,粮食短缺,人们的食物来源大部分还要靠狩猎和渔业。常年的捕杀使得许多部落统治区域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少,大伏羲氏族各部落都出现了饥饿的危机。这时一些部落首领建议限制人口生育,施行堕胎和杀死新生儿的做法,以维持人口的平衡。但是大多数部落首领不赞成,认为那样做实在是太残忍了。

泰望也坚决反对限制人口生育的做法,她主张对外扩张领地,把一部分人口迁徙到新占领的土地上,这样就解决了食物不足的问题。各部落大酋长一致赞成她的建议,经过一番讨论,最后由帝圭嬜拍板定案,同意施行泰望提出的对外扩张的做法。

接下来,泰望首先组织了一支三百人的队伍,她们拿着棍棒带着干粮出发,向比邻的弱小部落发起攻击,烧毁他们的房屋,捣毁他们的村庄,逼迫他们逃往边远地区。

泰望的成功使帝圭嬜对扩张充满了信心,旋即命泰望为总指挥,各部落根据实力每个部落派出一百至三百人,跟随泰望继续向外扩张。这样一来,大伏羲氏族很快组成了一支五千余人的队伍,分成四路向周边地区推进。那些弱小的部落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阵势,全都吓得望风而逃,大伏羲氏族轻而易举的占领了大片的领地。其统治区域东部已经延伸到沿海一带,南部延伸到今长江以北,西部延伸到陕西和太行山以西,北部延伸到河北省的南部和东南部。由于当时中国地广人稀,大伏羲氏族的对外扩张并没有引发大规模的战争,扩张区域的原有部落愿意留下的便归顺了大伏羲氏族,不愿留下的便迁徙到边远地区新的领地去了。

泰望卓越的领导才能得到了伏羲女娲政权二十九任帝圭嬜的欣赏,不久便把她召入朝中让她辅佐朝政。一年后正式确定她为帝位继承人。公元前6666年,帝圭嬜病死后,泰望正式即位称帝,仍立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以丙辰年(前6665)为泰望元年。

泰望执政期间对大伏羲氏族的边境做了一次详细的巡查。她让各部落在靠近边境的地方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并且在隔离带上挖沟垒石,明示与外族部落联盟的界限。
由于大伏羲氏族的对外扩张损害了其他部族的利益,那些受害的小部落开始互相沟通,结成友好联盟,准备寻找机会报复大伏羲氏族。而且原来那些与大伏羲氏族保持友好往来的部族对大伏羲氏族的做法也很不满,断绝了相互间的外交关系。伏羲女娲氏政权的外交关系变得紧张起来。

泰望晚年时在本族中挑选了一位优秀的男青年为接班人,他的名子叫施工。
泰望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六年,卒于泰望三十五年(庚寅,前6631),终年约六十五岁。死后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泰望。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泰望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666——前6631年
生 卒年:约公元前6695——前6631年
出 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    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纪    年:泰望元年(丙辰,前6665)
葬    地: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3-30 16:23 | 显示全部楼层
贾湖遗址
0322.jpg
03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公,男,姓风,名施公。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一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二任帝。施公约生于圭嬜六十五年(甲寅,前6667),出生在骊连氏的发祥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他是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的侄子(也做外甥)。据说他出生时天空出现了五彩祥云,是有天才人物降生的吉兆。果然施公从小就聪明好学,记忆超群,凡事过目不忘。族里人都称他为神童。
伏羲女娲时代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那时的年轻人大多数都没有什么野心,只知道吃饭、干活、娱乐、睡觉,别的什么都不想。成年的男子最关心的是走婚时能找个好女人,成年的女子最关心的是在婚姻大会上能找到一个英武强健的好男人。而施公则完全不同,他什么都想,天象的奇特变化,自然界万物生长的规律,社会的发展变化,人生的喜怒哀乐,他几乎是样样关注,经常向有知识有学问的长辈求教。由于他虚心好学,很快便成了骊连氏年轻一代中的佼佼者。

施公的整个少年时代都是在骊山度过的。他好奇心极强,想搞清楚山上到底有多少种动物和植物。为了达到目的,他仰仗自己超凡的神力和过人的智慧,曾无数次的闯进骊山,辨识各种植物和动物,区分它们各自的特点。对于那些没有名称的动植物,他就根据那些动植物的不同特点为它们起一个恰当的名子。几年下来,骊山上几乎到处都留有他的足迹。

施公年轻时曾为骊连氏族民做了许多好事。他不仅心地善良,勇于吃苦耐劳,而且有超常的智慧和领导才能,他曾无数次的带领族民围猎、捕鱼、开荒造田,抗击洪水,成了族中最受尊重的人物。他的特殊才能被他的姨母——骊连氏首任帝泰望看中了,便召他入帝都辅佐朝政,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因为当时各部落的大酋长大多数都是女性,男人当首领几乎是凤毛麟角。帝泰望推举施公为帝位继承人,遭到了各部落大酋长的质疑。为了让各部落首领心服口服,帝泰望特意召集所有的大酋长带着本部落的精英人才到帝都集会,公开与施公进行各方面的比试。结果,施公技压群雄,到会的一百多人无一人能难倒施公。

各部落大酋长无话可说了,觉得施公的确是当之无愧的帝君人选,让他成为未来的帝君应该是没有问题。于是一致通过,正式确定施公为帝位继承人。公元前6631年,骊连氏首任帝泰望去世,施公依祖制即位,成为伏羲女娲氏政权新一任帝君。施公即位后,仍立都于象城(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以辛卯年(前6630)为施公元年。

施公在位执政期间,继承发扬先辈的优良传统,倡导节俭,反对浪费,积极发展生产,创造物质财富,努力改善和提高族民的生活水平。他还十分重视思想和文化建设,利用在各部落走访的机会,把他所掌握的各种知识传授给族民,让大家有更多的生产和生活方面的知识,让人们的思想更加开阔,使人们的生活更有情趣。

施公一生有过许多发明,他所命名的那些动物和植物都流传了下来,他的名子却被后世淡忘了。后世只记得“万世皆系于黄帝”,把中国远古历史上的一切发明创造都安在了黄帝头上,严重地侵犯了远古时代那些创造发明者的专利权!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可避免。施公是人不是神,自然也难逃这一规律。他晚年时得了一场重病,后来虽然治愈了,身体却变得十分衰弱。又过了一年,他的旧病复发,不久就离开了人世。

施公三十七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约三十四年,卒于施公三十三年(癸亥,前6598),享年约七十岁。他的遗体埋葬在象城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施公。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公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631——前6598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6667——前6698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  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纪  年:施公元年(丙辰,前6630)
葬  地:象邑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3-31 1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施公(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0321.jpg
0322.jpg
032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1:55 | 显示全部楼层
团良,男,姓风,名团良,号骊连氏。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二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三任帝。团良约生于施公六年(丙申,前6625),出生在骊连氏的活动中心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骊连氏首任帝泰望是他的祖辈,二任帝施公是他的父辈。

团良是个胸怀大志的人,很小的时候就非常羡慕当官的。有一次帝施公来他所居住的村子走访,身边围拢了许多人。孩子们不敢上前,都躲在远处看。团良突然冒出了一句:“长大了我也要当官!”一个孩子问:“你想当什么官,是村长还是社长?”团良把嘴一撇,说道:“谁稀罕做什么村长、社长,要当就当最大最大的大官,做一个像帝施公那样掌管天下的国君。”伙伴们都嘲笑他,说他不自量力,是癞蛤蟆想吃天鹅肉!可是团良并不在乎大家说什么,心里却打定了主意,按照既定目标去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因此他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文,刻苦练武,磨练自己的意志,竭力把自己打造成一位氏族中真正的精英。

团良外貌平平,为人处世也从不占尖取巧,大事小情总是严以律己宽以待人;他有一颗仁爱之心,经常帮助那些老人和身体有残疾的人;他的行为赢得了族人的好评。

二任帝施公听说族里有个聪明的后生从小就想当掌管天下的帝君,觉得挺新鲜,就让人把他带到帝都,想要亲自考察一下他的才智。他问:“听说你想当国君,小小年纪是不是太狂妄了?”团良回答说:“不,我不是狂妄,我是想更好的为族人服务。”帝施公说:“当村长、社长、族长也可以为族人服务呀,为什么你要当国君呢?”团良回答说:“村长、社长、族长只是为本部族做事,而国君要为天下各部落的利益考虑,才真正是做大事。我希望将来能向您一样为全天下人做事,所以我才想长大之后能当一国之君。”帝施公点了点头,心想:这孩子口才倒是不错,如果加以培养,将来一定是位不错的接班人。

帝施公有意要培养团良为接班人,便把他留在了自己的身边。但是他的决定却遭到了一些女性氏族首领的强烈反对。她们认为:从古至今都是女人掌管天下,男人称帝必须得是出类拔萃的佼佼者。团良只是个普通的青年,并无特殊的才能,根本没有资格称帝。

帝施公却不赞成这种观点,他认为:社会在发展,旧的规矩也不能一成不变,女人能掌管天下,男人也照样能掌管天下,他列举了先祖伏羲、太昊、少昊等多位男人治理天下的事实,有力的批驳了各部落大酋长重女轻男的传统观念,依然坚持立团良为帝位继承人。那些女性的大酋长虽然不服,却也无可奈何。
这样团良便留在了帝施公的身边。

帝施公晚年向天神和大伏羲氏族推荐了团良,正式立团良为帝位继承人。
骊连氏二任帝施公去世后,团良名正言顺的继承了帝位。
团良没有辜负前辈的期望,即位后对国事民事天下事,事事关心,积极领导各部落族民,发展生产,建设家园,努力改善族民的生活环境,提高民众的生活素质。在他执政的四十几年时间里,大伏羲氏族一直健康发展,繁荣昌盛,国家富强,人民康乐。

团良执政的晚年时期,族内出了一位神力少年,名叫冠象。此人勇猛无敌,能徒手与猛兽搏斗,将猛兽杀死。在团良三十五年时,西戎部落入侵大伏羲氏族的西部边境。冠象自告奋勇愿意带领部分族人去驱逐西戎人。团良听说冠象足智多谋勇猛无敌,便命令他为首领,在全族中挑选五百名勇士,前去征讨。冠象提出只要男人,不要女人。他要向世人证明,男人并非懦夫,他们也可以成为保家卫国的英雄。团良答应了他的请求,专门给他挑选了五百名壮年男子,由他指挥训练后出征。冠象果然英勇善战,出征不到半年便击败了入侵的西戎人,收复了边境失地,凯旋归国。

因冠象功勋卓著,团良便任命他为辅政大臣,后来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在团良执政的最后几年,他得了头痛的毛病,经常疼得满头大汗,身体逐渐衰弱。由于身体虚弱,他只好退居二线,让冠象主持朝政。没过多久,他便突然发病而死。
团良二十八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约四十五年,卒于团良四十四年(丁未,前6554),享年七十二岁。他的遗体埋葬在象邑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团良。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团良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598——前6554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6625——前6554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  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纪  年:团良元年(甲子,前6597)
葬  地:象邑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楼主| 发表于 2018-4-1 11:57 | 显示全部楼层
象邑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
0319.jpg
0320.jpg
032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象,男,姓风,名冠象,号骊连氏。中华远古氏族联盟时代伏羲女娲氏政权的第三十三任帝。大伏羲氏族风姓骊连氏执政的四任帝。冠象约生于团良十三年(丙子,前6585),出生在骊连氏的活动中心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他的祖辈是骊连氏二任帝施公,父辈是三任帝团良。

冠象天生神力,九岁时就敢独自上山打猎,并且猎获了一头凶猛的野猪。他与族人比赛摔跤,数百名成年人中,竟无一人能将他摔倒。后来三个人同时上,才勉强与他打了个平手。冠象少年时代便成了远近闻名的英雄,有一次他到临近部落去走婚,姑娘们都争着投向他的怀抱,他觉得这些女人都很好,一时傻了,不知道到底该跟哪一个。就在他犹豫不决的时候,那些年轻力壮的姑娘们都想得到他,几乎同时伸手来拉他,有的拉住他的左手,有的拽住他的右手,有的搂住他的脖子,有的抱住他的腰……十几个女人一起上,他吓得使出了浑身力气,推开姑娘们独自跑回了本部落。后来有人问他为什么自己跑了回来,他说那些女人太厉害了,要不是自己力气大,就让她们扯成了几块,再不跑他的小命就没了。大家都说他犯傻,这么好的机会都错过了。他说好什么呀,那些女人比老虎还凶,我可怕了她们!他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此后便再也不敢轻易去参加走婚了。

冠象除了对女人不感兴趣以外,干别的事情都很热心,而且做每件事情都很认真,从不马马虎虎。因为他有一身好力气,村长总是派他去干又苦又累的活儿,他也从无怨言。族民们都称赞他,老村长死后,村民们便推举他当了村长。他当上村长以后,劳动之余经常和一帮男青年练习摔跤打斗,比拼力气和打斗技巧,时间一长,他所在的村子,不光那些男青年善于打斗,就连许多青年女子也都成了打架的高手。

团良三十五年(戊戌,前6563),西戎部落入侵大伏羲氏族的西部边境。帝团良听说冠象领导的村子男女都善于打架,便命令冠象为首领,由他在全族中挑选五百名勇士进行训练,然后前去征讨西戎的入侵者。他提出只要男人不要女人,借以证明冲锋陷阵男人才是真正的英雄。帝团良答应了他,他非常高兴。他把五百人分成了五个小队,每个小队一百人,推选一人为小队长,然后组织训练。半个月后,冠象带着这支队伍西征,与西戎人展开了激战。冠象不仅英勇善战,而且足智多谋,不到半年便击败了入侵的西戎人,收复了边境领地。

冠象因其功勋卓著,被帝团良任命为辅政大臣。帝团良晚年时又推举他为帝位继承人。

公元前6554年,伏羲女娲政权的三十二任帝团良病死于象邑,冠象即位称帝。

冠象称帝后,依然立都于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以戊申年(前6553)为冠象元年。

大伏羲氏族经过一千多年的发展,各部落都逐渐强大起来,部落之间时常因经济利益产生纠纷,有时甚至发生械斗。冠象执政后,十分重视各部落之间的团结,并且经常深入各部落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矛盾激化。

冠象是大伏羲氏族中的一位很有作为的帝君,但是他也有一个严重的缺点,晚年时喜欢听奉承他的话,听不得相反的意见。另外他还有一个小毛病,那就是他始终对女人敬而远之。在他的一生中,喜欢他的女人成千上万,可他终身没碰过一个女人,直到去世时依然还是童子之身。

冠象身体一直很健壮,他每天早晨都是天一亮就起床到院子外的大槐树下练功,年近七十仍力大如牛。族民们都说他准能活过百岁。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有一天早晨他起床后刚刚来到外面,忽然腿一软就摔倒了。等人们发现他时,他已经离开了人世。

冠象三十一岁即帝位,在位执政虚记约四十年,卒于冠象三十九年(丙戌,前6515),享年七十岁。他的遗体埋葬在了象邑西南的伏羲帝王陵(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贾湖遗址),尊号帝冠象。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冠象基本信息】
在位起讫:约公元前6554——前6515年
生卒年:约公元前6585——前6515年
出生地:骊山(今陕西西安市临潼区骊山镇)
立    都:象邑(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东北)
纪    年:冠象元年(戊申,前6553)
葬    地:象邑西南(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境内)

 楼主| 发表于 2018-4-2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今河南漯河市舞阳县境内
0320.jpg
0322.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