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如水

[原创]心情驿站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13:57 | 显示全部楼层

923   希望·神奇的土地

 

   一直没有动笔续我的游记,一则是忙于工作,接着连续一个礼拜在外边跑,静不下心来梳理自己的思绪;还有就是说好照片出来后要给那几个孩子寄去的,一直也没时间去办理。不知道他们是不是早已将我这个游客的许诺忘到了九霄云外,但心里一直歉疚着,直到昨天才去邮局办妥。  

 

也许应了那句话:残缺才是美。措普沟给我们留下了遗憾,却也让我们看到了希望。

 

措拉区政府招待所看上去刚建起来,楼下是居民开的小店,二楼通道两侧是住宿间,尽头是洗手间,说是洗手间其实只是两个简易的厕所,并没有洗手池。原以为宿民居,被子可能会潮湿发霉,看来这种顾虑是多余的。我们是招待所接待的头一批客人,所有房间的卧具全是新铺上去的,房间简陋到除了床上用品,就只有一张凳子了,和川西20年前的招待所差不多。原想借宿民居的机会看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看来也要泡汤了。楼上没有自来水,洗漱都在楼下区政府大院内。出门在外,安全第一。下楼洗漱,房间门自是要锁上才好,于是问服务员要钥匙。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士,看上去象区政府工作人员,对我们要钥匙感到吃惊,说了交押金也不行,还说几年前他也到过马尔康,住旅馆都没有给过钥匙。看他一脸认真相,真是“朴实”得可爱,只好央求那个年长一点的女服务员,说取一把钥匙给我们,保证明天会还给他们。

楼下小店的雅安老乡同意去他们店看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也因安全问题被同行领导否定。好几间房门尚未来得及安锁,战友把大小的行李放到了我们房间。没有任何的娱乐,只好早早的洗漱好,关上简陋的窗,用凳子抵住门,上床睡觉,新被子散发出淡淡的棉花香,很快就进入了梦乡

    措拉区住宿条件是最简陋的,但却是我们住得最踏实的一晚。 

         清晨,站在街边等小店准备早餐。琅琅的读书声划破宁静的晨雾传过来,循声望去,那悦耳动听的声音来自旁边的小楼。看不清楚孩子的脸,甚至那种带着浓浓地方口音的普通话也听不太懂,但仔细聆听,分明听到了“啊!黄河!你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五千年的古国文化”。若是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是诗人光未然的《黄河颂》。我举起了相机,想捕捉下这动人的一幕,也许是有些激动,手微微颤抖着,试了好几次,拍出来都有些模糊,只拍到一张剪影。从孩子身上,我看到了措拉区人的希望   

    从措普沟到理塘,走的全是回头路,我便闭目养神,直到进入海子山风景区。 

          据说海子山是喜玛拉雅山造山运动留给人类的古冰貌遗迹,在冰山的映衬下,显得空旷静寂,四处怪石林立,上千个高山湖泊星罗棋布,传说这些湖泊是上天不经意掉下的眼泪,所以才会这样碧如玉蓝。 

  

海子山的土匪在网上早有所闻,因为我们是四个车组队出行,前后两个车采用对讲机联络,减少了安全隐患。在回来即将再次经过海子山的那天早晨,在蹈城的早餐桌上听说头天晚上一自驾车在海子山被抢,死了一个人,这已是后话。在这里,我要提醒出游的朋友去西部旅游,最好组队前往,多一分安全,少一分担忧。

 

马熊沟应该是这次出行道路最险的,曾被当地人称作“香格里拉魔鬼死亡谷”,沟内奇峰突兀,壁陡如切。理塘到乡城的公路倚崖而建,路的一边是悬崖绝壁,会车的空间也很有限。师傅虽说只是第二次走这条线路,车技却也算得上一流,十二天的旅程对他来说也算是经过了一次考验。

过了马熊沟生态谷,连绵不断的大山深处,—个自然纯净、不染世尘的村庄跳入我的眼帘,我被这片神奇的土地感动着,这难道就是我梦中的香格里拉 

 

在我们寻找最佳摄影位置的时候,一个摄影家协会的车队紧随我们而至。和我们编着同样的车号,不同的是他们穿着那种特有的摄影背心,手中端着比我们更现代、更精致的武器。可无论我们来自何方,来自哪行,我们都有着同样的感受,惊讶于世间竟有这样的仙境,世外桃源非此地莫属。

我不知道这里的人们过着怎样一种闲适的生活,我只希望他们不会有尔虞我诈,不会有勾心斗角,他们应该过着童话世界里那种唯美的生活。 

    乡城——一个让人充满幻想的城市终于出现在了我的面前。一位来自乡城的挚友,曾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幻想空间,一直想看看她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长大,是什么样的水土滋养得那么善良、那么可爱。 

    下榻的巴姆山宾馆应该是乡城最好最新的酒店,和挚友谈起的时候她说没有印象,也难怪,毕竟离开那里也快二十年了。巴姆山酒店正举行一场盛大的婚庆活动,停车场摆了整整有五六十桌酒宴,新娘和伴娘在酒店门口微笑着迎接客人,舞台上,一位男歌手声情并茂的唱着当地的情歌,看见渐渐散去的人们,发现桌上好些菜几乎没动过,我不知道他们看到这些会有什么样的感受,我心里却有一阵阵的痛,这盛大的婚宴背后其实就是一种巨大的浪费。眼前不由浮现出在措拉区将自己带在路上充饥的馒头递给那些山里孩子的时候,他们脸上的欣喜...山里和城里的反差竟然这么大!!

发表于 2006-11-15 14:00 | 显示全部楼层

出来了...........

发表于 2006-11-15 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就对了

赞同你的感慨

愿你永葆这份心情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5 14:2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过奖了

发表于 2006-11-15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机会一定要跟你们一样到处走走```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最近身体欠佳,没有心情写帖,发一些过去的随笔,与朋友分享...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1:1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成长系列:人生之初体验(一)  玩·独立

     对小时候的记忆大概也就从三岁开始的吧!还好,儿子填补了我记忆的空白。从儿子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过去,有了人生之初的体验!
  儿子一岁零五个月,朋友都说长得蛮好,结实可爱。那一双如今少有的双眼皮儿,叫多少年轻妈妈羡慕不已。
  “五·一”节应孩子干妈邀请去“酒乡”——邛崃玩。孩子给朋友带去了欢笑,也让我们见识了他的非凡。
  孩子在家好玩儿不喜说话(确切的说还不会说话)。只能叫出简单的几个字:妈妈、爸爸、爷、奶奶、姐。而且要有诱惑(诸如旺仔小馒头、允诺上街、捉迷藏···)方才开口。
  朋友搬了新居。房子很豪华:160多平米跃式结构,装饰一新。孩子很好奇。自己扶着铁花栏杆,不停地上下,自找厕所,忙坏了我。朋友说:还是去柑子园吃饭吧,那里孩子有玩儿的地方。
  一进柑子园,阵阵花香扑鼻而来,同行的朋友尽情的呼吸着。连声说好地方!真爽!几个大点儿的女孩儿在林荫下玩跳皮筋。儿子也兴奋地穿梭其间。出门从不离手的儿子怎么也不肯让人牵手,让我胆战心惊。开始我总是跟在它的后边,怕他跌倒了。先生说:让他去吧!不会有事的!于是坐得远远的看着他,心里不免埋怨先生只顾自己玩儿牌,关心孩子不够。
  儿子走到姐姐们那里在皮筋儿下瞎掺和。还好,姐姐们都挺懂事,且对他爱护有加,让着他,没出什么磨擦。
  上下台阶是我最担心的,连几十岁的我都摔了两次,有惊无险的还不知有多少回,何况不到一岁半的儿子。可儿子却让我刮目相看,低矮的台阶,上下自如:稍稍高一点的台阶他也会手脚并用,双管齐下地上下。看来儿子已有了自己的思维,不再需要妈妈作拐杖了,是失落还是兴奋,真有些说不清。
  看见儿子独自朝院门口走去,我悄悄的跟在他后边,只听见他边走边大声的叫—妈—妈——爸—爸;妈—妈——爸—爸···简直就是在大喊!到了门口也好像没有回头的意思。我不由想起了“东南卫视”播出的那一集专题片——有你有我之《血浓于水》:遗失的儿子和父母二十年的血泪寻亲路···心里一惊,不由一把抱住了他。
  噢!顽皮的孩子,妈妈的宝贝!
  
   写于 2001年5月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成长系列:人生之初体验(二)  玩·登高   

   

    吃过午饭,朋友邀请我们去当地的名胜——白鹤山游览。
  先生中午显然是喝多了。关于这一点我很不满意。他患过胰腺炎,那是一种致命的疾病,我知道的就有两例,都是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因胰腺炎发作而命丧黄泉。曾经不止一次的告诫过他,可就是不听,还戏说:那样不是很好嘛!你又可以重新选择了···我知道这不是真话,我也不想孩子失去父亲。
  由于前些日子我不小心扭伤了脚,虽说恢复得还不错,走起来也没有什么问题,可在山路上也不敢带小孩。朋友们都争着帮忙,可儿子就是不愿意生人抱!任务自然就落在了他爸爸的身上,这也真难为他了——我却无能为力。
  对待孩子先生也算是蛮有耐心的——朋友们都这么说。可孩子总要挣脱他的“束缚”,自己走,坡度较缓的,他完全自己走,大人只需要在后边跟着,以防万一——后退或窜到路旁的草丛。那是很危险的。
  儿子很吃力地走着,满头大汗,让我心疼不已,看着他比同龄人略显高的身影,我想来来往往的游客,谁又会知道他还只不过一岁零五个月?甚至不会说话呢?朋友们在赞叹之余都在为孩子的行为起一个有意义的名字。有的说就叫“初次登高”吧!有的说叫“人生第一次”,我说干脆就叫“人生之初体验 玩·登高”,他们都表示认可。同行的一中学校长也表示首肯,我也就定了——把孩子这一次的体验变成文字,让他长大以后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体会。
  总算到了一处草坪,孩子似乎也累了,挨着他爸爸坐下,自己吸着朋友给买的娃哈哈果奶,好像不解渴似的,还争着喝他爸爸的矿泉水,由于用力太猛,呛着了,脸涨得通红。朋友们都看他一个人忙乎···
  前方是一段石梯,可能有二十多级吧!本以为孩子会让他爸爸抱上去的,不料,他依旧拒绝了爸爸伸出的手臂,自己手脚并用,一梯一梯地往上爬,没有站起来、更没有回头。我想孩子今后的人生之路也许就会像今天的石级,需要他一步一步地走完,我们也仅仅只能给他加以正确的引导,不能代步的。。。
  前方就是目的地“漏米洞”了,据说有很美的传说。可我该安慰累得够呛的孩子了···
  真感谢朋友给了这么好的机会,让我重新认识了儿子···
  
  
   写于 2001年5月

发表于 2006-11-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可爱的小宝宝啊[em12]

 楼主| 发表于 2006-11-16 1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儿成长系列: 人生之初体验(三) 惜·缘

    白鹤山上有一座佛像,坐落在半山腰的凹处,我们的目的地就在那里。要达目的地,首先要经过一座寺庙。同行的朋友,绝大多数是生意人,很信菩萨的,自然免不了要烧烧香拜拜佛。先生说,还是给菩萨上柱香吧——保佑孩子健康顺利的成长。我不太信这些,但无意反对,由他去吧!
  孩子似乎很乐意参与这种仪式。朋友在菩萨面前虔诚跪拜的时候,儿子也在一旁的蒲团上效仿。其动作之滑稽,让一旁的朋友忍俊不禁,就连一向严肃有加的僧者也变得和善(脸上露出了常人不意觉察的笑容——尽管瞬间即逝,我还是捕捉到了),直说:有缘、真是有缘!
  拜完菩萨,朋友们打算直接到目的地,儿子却迟迟不肯离去,在蒲团上翻过来、爬过去的,先生费尽周折方才抱走了。他还委屈得流下了眼泪。
  大佛旁边是所谓的漏米洞。同行的杨校长给我讲述了关于这个漏米洞的传说——据说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老农家里很穷,常常揭不开锅,但他心地善良,每天上山拾柴火,去镇上换钱买米。一天他来到这里拜佛,祈求佛主保佑他家一日三餐不再挨饿,拜祭完,突然看见旁边石崖上有一个小缝正渗下一粒粒白米,老农用手绢小心的接着,包好带回家去,刚好够开一天的饭。以后老农每天都去接,家里从此不再挨饿。一天老农突发奇想,我何不多接一点,拿去卖,日久天长,我不也可以作富翁么?于是背了一个大大的缸去,可是接了一整天,还是只有那么点,老农想:“一定是那个缝隙太小的缘故,我何不将他戳大一点,那样不就漏得又多又快!”
  第二天,老农拿了工具上山,忙乎了好一阵子。缝隙变成了一个小洞,可老农等了一整天,一粒米也没见着,而且从此以后那个地方再也没有米渗出了。
  唉!真是人心不足遭佛遣啊!
  整座佛像是由一块完整的巨型石壁雕刻而成的,佛像凹进去许多,免去了雨水的冲蚀,保存相当完整,而且文物部门也给他穿上了“新衣”。。。
  先生为随行的四个孩子每人捐了些功德钱。还有随喜功德柜,愿意捐多少就比较随意,一块两块,一毛两毛均可(说是供佛的灯油钱)。我给每个孩子每人一元钱,自己去捐,寥表心意吧!儿子看见姐姐们在往柜子的孔里塞钱,他也“挤”过去,踮着脚尖,往高出他许多的小孔里塞,很费劲地完成了,转过头来看看我们,蛮得意的样子。还嫌不够,于是擅自将人们捐的功德钱(放在衣钵里的)拿过去往随缘柜里塞,惹得收钱的居士婆婆赶紧将衣钵里的钱往身上揣,儿子不依,大哭。。。居士婆婆不得已拿了几毛钱给他,他又去塞进了随缘柜,方才破涕为笑地回到了我的身边。周围的游客都乐了。
  儿子与佛结下了善缘,他这一辈子应该与善为伍了,如果真这样,我就放心了。。。
  
  
   2001年5月

发表于 2006-11-16 12:28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意浓浓

发表于 2006-11-16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发表于 2006-11-16 1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羡慕中,我以后也要生一个可爱的小宝宝,如果条件允许我会生两个,让他们有个伴```嘻嘻```

发表于 2006-11-16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神仙?  妖怪?

发表于 2006-11-17 00:4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儿子太好耍了。且小小年纪显出独立的性格,这是很不容易的。

发表于 2006-11-17 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1年的你写作的时候深情满怀,现在的你应该更具有精气神啊,因为现在没人拖累你了啊,所以,希望看见您更棒更感人的好日记。以上两则写的都特别好,坚持写啊,比如你心里那对儿子和爱人的浓的爱。嘿~

发表于 2006-11-18 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图片点击可在新窗口打开查看

发表于 2006-11-18 2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随心吧,为写而写的东西。。。。。

对了,喜欢如水这名字。

发表于 2006-11-19 13:49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听说这里不错

今天有空,看了一上午

果然名不虚传............

发表于 2006-11-20 1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日读帖,慰问之.....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