苌弘(周);周代阴阳五行理论中,以五种颜色代表方位:青绿色象征青龙,表示东方;以朱色象征朱雀,指南方;白色象征白虎,表示西方;黑色象征玄武,表示北方;黄色象征龙,指中央,这种方位思想一直延续到清末。
二相:赵雄、赵贞吉;宋、明时期;明初的建筑风格,与宋代、元代相近,古朴雄浑,明代中期的建筑风格严谨,而晚明的建筑风格趋向繁琐。明朝宫殿黄绿瓦面,青绿梁枋,朱红墙柱,白色栏杆的风格,更成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色彩特征。那时出于两相位,建筑应取向于宫廷建筑色彩,明黄琉璃瓦、汉白玉台基与栏杆、红墙、青绿色调的彩画。趋于北京宫殿色彩的基调,在蓝色天幕笼罩下,格外绚丽璀璨,显示了皇宫的豪华高贵、与众不同的氛围。按照“五行”说,青、白、红、黑、黄五方位色中的黄色代表中央,是皇帝所在。因此,琉璃瓦以黄色为最高等级。北京宫殿主要建筑用黄琉璃瓦以显皇威,即源于此。
三状元:范崇凯(唐)、赵逵(宋)、骆成骧(清趋于晚清);据宋《营造法式》卷三十四记载,彩画的种类分为五彩、青绿、朱白三大类。朱白色系配上灰瓦很可能是唐朝建筑的主色;北宋绿色琉璃瓦大量生产后,唐朝开始,黄色成为皇室特用的色彩,皇宫寺院用黄、红色调,绿、青、蓝等为王府官宦之色,民舍只能用黑、灰、白等色,利用色彩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唐代以赤白装饰配以灰色的做法就显得单调而不相称,因此建筑外观开始趋向华丽,梁枋斗拱也随之变为宋朝流行的青绿系统,使檐下更为森肃清冷,整个建筑外观更加明确生动;(明朝宫殿黄绿瓦面,青绿梁枋,朱红墙柱,白色栏杆的风格,更成为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在一般人心目中的典型色彩特征。这种大面积使用朱、青、黄、白、金等原色的方法,效果强烈鲜明,在对比中寻求协调统一),正是明清官式建筑用色的成功之处。
四大家:张大千、张善孖、范长江、喻培伦。(色彩趋于晚清与近代建筑相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