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卢小波

卢小波开一帖为广大收藏爱好者免费鉴定瓷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5-1 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是,我们看到国内形形色色的元青花研讨会,各地收藏家,拿出大量元青花"真品",北京的某些知名专家也跳出来充当小丑.满天飞的鉴定证书...】

如果要论元青花那话就更多了,哈哈哈哈哈。。。。缠枝莲花葫芦叶你知道吗? 波普怎么说的你知道吗? 我如何说的你知道吗?

发表于 2007-5-1 23: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不是我谦虚,就我现在的水平和在圈内的资历,尚无资格评论洪武釉里红,因我没有条件上手大量真品实物,古玩是一门实践的学问,没有研究,自然就没有发言权了.至于从胎,釉,器型,工艺等方面详细点评,我看就不必了,要我细说,我也只能摘抄资料咯.】--卢小波

文物鉴定是门严肃的学科,既然自己没把握就不要评。

发表于 2007-5-1 2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晓波年纪轻轻,沾染不少文博界的坏习惯,答复也是那么八股,程式化。

哈哈哈哈。。。我见得太多。

说不出古代釉里红发色机理能鉴定瓷器吗?

发表于 2007-5-1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讨论瓷器是一回事情,鉴定瓷器是另外一回事情。

哈哈哈哈哈。。。。。四川的鉴定水平我清楚得很。哈哈哈哈。。。四川的古玩市场我也很清楚。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1: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来看看几件真的洪武釉里红,由于除了故宫的那图片外,我没有完整器的图片了,只好上几张瓷片的图片,可以比较清晰的看到洪武釉里红发色的呈色情况.可以明显的感觉到它具有的红宝石般润泽,那样颜色纯正的发色,这是仿品所无法达到的.




研究瓷片比研究完整器有一个好处,完整器只能从底足露胎处看到部分胎质,而瓷片可以从横断面清楚的看到胎质,胎质是瓷器鉴定最重要的一环.我们来看看横断面

 

下面这件是一件明洪武釉里红执壶的残器,壶流,通俗点说就是壶出水的那一部分.看发色



看横断面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市场上充斥的大量各式各样仿明早期釉里红器的屁股.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2:00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润泽的釉水,纯正的发色,洁白致密的胎骨,和紧密的胎釉结合.是仿品无法达到的,知其真要知其所以真,知其假要知其所以假.明白了解了真品是什么样子的,有什么特点,再看仿品,即使仿得再象,也不过是画虎成犬了.

关于洪武釉里红的讨论到此结束,恕不再谈.

如果绿杨瓷迷朋友有意进一步讨论的话,你不妨先把图片发到中华博物网瓷器鉴定,或者裴光辉鉴定网,或者华夏收藏网.如果说东西到代的话,鉴定费用我负责,并对于我卤莽点评你的藏品当面向你道歉.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0:58 | 显示全部楼层

釉里红又名釉下红,起源于宋代均窑的紫红斑釉,也有极少圈内几位专家说法是起源于唐代四川邛崃的邛窑(我个人赞同并且肯定这种说法,并且以为邛窑的含铜导致红色窑变是后期景德镇釉里红的雏形,目前这一说法并不为学术届接受),其工艺方法和青花完全相同,都是在胎上绘画后罩透明釉在高温下一次烧成,区别在于青花用钴料为呈色剂,而釉里红用铜料为呈色剂。

 

釉里红是元代江西景德镇创烧的一种釉下彩绘。以氧化钴和以氧化铜为着色剂的釉里红色料所绘制的釉下彩的装饰,  它以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高温还原后呈现红色。古代瓷工在制作釉里红瓷器时,先在瓷坯上描绘图案,然后施上一层透明釉后,再进窑在1300℃左右的高温中一次烧成。元明时期釉里红器物以碗、罐居多。装饰简单,有缠枝莲、缠枝牡丹、草叶纹等。由于铜在高温下容易挥发,而且在釉中容易扩散,使得釉里红瓷的制作工艺非常难控制。铜红的呈色与加热铜材所得氧化表层(即铜花)的使用的浓度有关,而且必须把它在釉中的浓度控制在千分之几;同时铜花制备颜料时,要研磨得十分细,否则难以形成美丽的红色。烧成温度和气氛对釉里红的呈色也有很大影响,温度过高,铜全部挥发;温度过低,则釉面发蒙,红彩不能呈现出亮红色,氧化气氛或还原不足,易使彩色发暗或发乌。

 

 

铜红时窑室烧成气氛要求十分严格,必须在高温还原焰气氛中才能呈现红色。它是元代景德镇瓷器中最难烧制,也是最为精美之作。元代釉里红器的胎质一般呈灰白色,釉面以青白釉为主,器底无釉处呈火石红色。铜红原料在烧制过程中极不稳定,窑室气氛稍有改变,其呈色就变得灰暗发黑,或出现铁锈色。还原铜在高温下非常容易挥发,不易做出色阶清晰的图案,所以只能平涂线描,画面比较单调。因此,釉里红器产量非常少,能流传到今天的器物也就更加稀有了!而青花釉里红是指在同一器物上先用钴料和铜料给彩,再罩透明釉,高温下一次烧成的瓷器。由于铜红和钴蓝所需的气氛不同,能同时呈现两种不同的理想色调,就更加困难了。

 

 元代釉里红完整器被发现并见诸报端的不过数十件,其中大体可确定制年代的有两次:一次是韩国新安海底沉船上发现的釉里红诗文碟,烧制时间不晚于1331年;另一次是江西发现的带元至元戊寅(1338年)款的青花釉里红塔式四灵盖罐和青花釉里红楼阁式谷仓。此外,江西高安发现的青花釉里红开光大罐、江苏吴县发现的元釉里红云龙纹大罐等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近二十年来,景德镇窑间有元釉里红残片出土,为研究元代釉里红提供了依据。

 

 

  明代洪武釉里红传世极少,其胎体细腻,釉面洁白,再和明艳的釉里红相配合,达到了釉里红工艺极高的境界。而且还出现了以白釉铺地剔花填红釉的新技法,所填红釉已经略微高出白釉釉面,这是宣德釉里红的一个特点。由于高温铜红釉烧成难度极大,后世仿品难以达到。

 

明洪武年釉里红较为盛行,呈色浅红而带灰色。当时的器物釉面有的有纹片。除了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及口径在20厘米的大碗为釉底外,其它均为糙底。装饰以线描为主,纹饰有缠枝菊纹、缠枝牡丹、缠枝莲等,与元代的人物故事、动物、鱼藻等图案相比,就显得简单了。器型除了瓶、壶外,还有盘、碗、罐等。

 

 

        随着元青花热的持久不衰,元釉里红更成为热中之热,仿品大量出现。据报刊上有些藏品介绍文章看,大多不可靠。这些仿品严格来讲无论哪一方面都和真品有别,但其中几个地方可特别注意。胎骨过于细腻;底面旋削痕不清或有人为做出窑红的情况;釉层青灰、粗糙、肮脏或干枯,没有透亮滋润感,釉里红呈色暗红或铁红,过于均匀,不见灰黑或苔绿,也无烧飞情况;有些仿品是用其他呈色剂,发色与釉里红不同;纹饰有些采用明清瓷画法,有些模仿至正型元青花画法。

 

 

还是附几张图片吧,注意看一下这个釉里红执壶的底,你自己把这把壶和你那把壶比较一下.同样也是瓜棱开光缠枝花文饰执壶,这件是典型的新的,没有收藏价值。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用WORD辛苦打了一晚上的字,竟然没发上去??????郁闷死我了。..算了。..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好象发上去了,这张帖子里面的图片上的瓷器全部都是现代仿洪武釉里红器.都是近年的新产品,注意比对你手里的足墙内的火石红,大凡看到这样的火石红.都枪毙的

 











 楼主| 发表于 2007-5-2 0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的朋友似乎有些激动.

关于明洪武釉里红,我说了一些自己表示谦虚的话,并且不愿意仔细点评你这件执壶.我从心里当然非常愿望四川能够出一件洪武釉里红完整器.这在全国乃至华人收藏圈都是非常光荣的事情.我也乐意评点你的瓷器价值连城,我们两得其乐.但这只会害你.记住,不迷信专家是收藏爱好者一种非常值得赞赏的心态,但是不代表可以否认一切,怀疑一切,拿无知当成无畏,对其他任何人不会有损失,除了自己.

如果是在华夏收藏网,这样的东西就是邀请我点评我也不会评的,如果是在收藏家家里实物鉴定,一旦碰到这样的东西,我也会点头摸棱两可的.因为没必要因为别人的一件东西的真伪而脸红.于己无补,于人无补,但是我会善意提醒,以后不要再买类似器.在古玩圈就是这样,要向一个只懂得1加1等于2的人解释100的平方是怎么回事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

明洪武釉里红是比较难得的,在国际市场上完整器的拍卖价以百万千万计,就算我自己并没有能力藏几件完整器,但是不代表我手里没有残器和瓷片标本,如果你觉得我连釉里红是什么都不知道,就敢开帖胡乱帮别人鉴定东西的话,那我不是丢人现眼,自取其辱吗?

发表于 2007-5-4 14: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卢兄!!!!收获良多

[em02][em02][em02]

发表于 2007-5-13 16:44 | 显示全部楼层
QUOTE:
以下是引用235711在2007-5-13 16:42:00的发言:
请看一下它值钱不?,是什么年代?

缸高35cm,口径35cm,底径22cm




款文“铜官二社 李长伏制”


青花 高11cm,口径12.5cm 




发表于 2007-5-13 16:42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它值不值一钱

请看一下它值钱不?,是什么年代?

发表于 2007-5-14 18: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5-15 0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7-5-16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55楼和57楼朋友,已经在你开的帖子里面单独回复.

另外,请朋友发图的时候将图片象素修改至800X800以下,54楼的几张图片我打开足足用了5分钟.

 楼主| 发表于 2007-5-18 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点评54楼的两件瓷器

第一件,民国时期地方性窑口烧造的绿釉卷缸,低温釉器,且窑口偏,不受收藏界青睐,收藏价值小.

第二件,很开门,比较典型的光绪时期青花三足炉,双龙戏珠文饰也是非常典型的同期文饰,遗憾有伤,做为入门收藏品不错.可以作为断代标准比对器.完整无伤的话,市场价值大概500元.

发表于 2007-5-19 23: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感谢卢老师的工作,也学到了很多知识,再次感谢。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