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墨客天静

[原创] 环境问题是本世纪的热点问题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7:3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17:38 | 显示全部楼层
社科院:三峡工程影响气候不超20公里
http://www.cyol.net 2011-11-12 08:16 中青报订阅 收藏本页

  中国气象局与中国社科院发布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回应三峡影响气候传闻

  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一时间,三峡大坝工程被认为是大旱的“罪魁祸首”,是三峡工程导致的大旱。

  11日,发布的2011年《气候变化绿皮书》(以下简称绿皮书)对三峡工程影响气候变化这一问题做了明确回应。

  这本绿皮书由中国气象局、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社科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书中指出,三峡工程并未导致气候变化,对气候影响范围不超过20公里,旱灾的发生与我国大尺度的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

  【问题】长江中下游大旱三峡被指“惹祸”

  今年入夏以来,长江中下游遭遇50年来最严重干旱,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省纷纷因缺水告急。这场大旱给当地带来严重的影响,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50亿元。

  一时间,舆论聚焦到了长江上游的“解渴之水”三峡水库。有人提出“三峡诱发干旱论”,称三峡工程是造成今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大旱的原因。

  在近几年,长江流域发生的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关于三峡大坝诱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的说法争论不止。

  【释疑】干旱是在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的

  记者:三峡大坝为何不会影响干旱?

  绿皮书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三峡库区的水汽主要来自孟加拉湾、索马里和中国南海及青藏高原的输送,库区水汽内循环不足5%。水库蓄水虽使附近水汽的内循环有一定变化,但这种水汽内循环相对于外循环是微不足道的,不能导致比它面积大很多倍的区域性旱涝灾害的发生。

  记者:干旱是哪些因素所导致?

  课题组:长江流域近几年发生的干旱和洪涝等气象灾害,主要是由海洋温度和青藏高原积雪的变化,造成大范围大气环流和大气下垫面(与大气下层直接接触的地球表面)热力异常所引发的,与我国大尺度的旱涝转换规律和降水演变特征有关。

  记者:何为大尺度旱涝转换规律?

  课题组:20世纪80年代前后,长江流域经历了一个多雨的时期,从1999年开始转为少雨期,此后十几年,长江流域年降水量减少了10%—12%,长江流域的干旱正是在这种大的少雨气候背景下发生的。

转自山西新闻网  原载山西晚报
http://news.cyol.com/content/2011-11/12/content_5169929.htm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14 | 显示全部楼层
视频:山西企业将污水转化成废气排放逃避监管
http://video.sina.com.cn/p/news/c/v/2011-11-12/144661558579.html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2日14:46  CCTV新闻频道
简介:  近日,记者在山西吕梁的一家企业检查污水处理时发现,该家企业将废水进行高温处理转化为废气排放,以逃避监管。央视记者在采访当地环保局监察中队长时,对方笑而不答,只称自己只是一个小兵。
  11月12日CCTV新闻频道播出以上视频内容。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川各地争先恐后地建工业园区,以拉动GDP。

殊不知,在二十年内,这些园区将成为终止寿命的凶残杀手。



张江东区上千条死鱼漂浮河道(图)我的搜狐
http://roll.sohu.com/20111112/n325420456.shtml


2011年11月12日15:03

河内死鱼白花花一片 金旻矣 摄

  昨天,市民汪先生致电本报,称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原浦东合庆工业园区)内的顾家浜河内,忽然间死鱼遍布,“甚至还浮着一只死狗”。经合庆镇政府和浦东新区河道署等部门现场查看,初步判定因水质污染所致。

  死鱼遍布河道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汇庆路,看到一片惨状。在顾家浜桥的桥洞下,翻腾起上千条长10厘米左右的小鲫鱼,白花花的一片。死鱼缓缓沿河朝西边漂去,河水腥臭难闻。

  在桥栏杆和河边草地上,许多死鱼被人捞起,晒成了“鱼干”。记者发现,有些鱼身上有红斑,并伴有发黑的症状。

  河边清洁工说,河内翻起死鱼是最近几天的事,顺带连河道都变黑发臭了。而河边企业的保安也证实,前些天还没有这样的现象出现,“今天早上看到很多人围着看,才知道的。”

  将对企业排查

  记者致电浦东新区河道管理署,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查看,初步判定水质受到污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河里的鱼突然大量翻起白肚皮,有时是因为天气原因,气压低、水里缺氧导致鱼儿“假死”,浮到水面上透气。但如果水质变黄、变红、变黑,则说明受到了污染。“几年前工业区也曾发生过类似的事情,可能是有企业偷偷排污。”

  由于顾家浜河是镇级河道,因此由合庆镇政府管理。分管此事的负责人表示,已派工作人员前去查看,确定河水受到了污染。“工业园区共有400多家企业,顾家浜河横贯而过。目前工业污水包括居民生活污水都已纳管,但不排除企业违规排污或河底污水管道破损的可能。”他表示将马上派清理人员将死鱼打捞上岸,下周立即组建联合调查组,对园区内企业进行排查。来源人民网)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工业园区成污染重灾区 园区环境监管乱象丛生
   日期:2011-11-07   

http://www.waterex.cn/waterex_news_5825.htm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23 | 显示全部楼层
江西省湖口金砂湾“生态示范园”成污染重灾区
http://www.cqn.com.cn/news/cjpd/487560.html
中国经济网  2011-11-03 16:17:59
    【节目导视】

    长江边上,生态工业园成污染重灾区(养鸡鸡死了,养猪猪死了,全部养不成);

    工业废水直排长江,环评监测形同虚设(我们罚了他一万块钱,因为我认为这个事也不是那么严重)

    敬请关注本期节目——《“生态示范园”的污染之痛》。

    【演播室主持人】江西省湖口县金砂湾工业园位于长江边上,曾被江西省环保部门授予“省级生态工业建设示范园区”称号。但记者近来调查却发现,这个所谓的“生态示范园”不但“不生态”,而且污染严重,各种粉尘、废气等污染物让周围环境日益恶化,部分化工企业的污水甚至直排长江。来看记者的报道。

    【解说】江西省湖口县地处鄱阳湖与长江交汇处,是环鄱湖生态经济区38个县市之一,沿江而建的金沙湾工业园是当地最大的工业园。高耸的烟囱随处可见,空气中不时传来刺鼻的气味。在园区附近的海山村段家湾,房前屋后都覆盖着厚厚的灰尘,树叶也变成了灰色。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梅佛良:

    就是风向往这边一吹,这边的人就惨了,窗户紧闭,要不然桌子上全部是一层灰。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何爱华:

    工业园对我们肯定有影响,污染好大的。你现在可以到家里去看房子,那个灰尘你把窗户闭得紧紧的都有灰。

    【解说】村民何爱华家的房子和企业的厂房距离不到500米,是村里离园区最近的一家。为防止粉尘进入室内,他家一天到晚门窗紧闭,即便这样,二楼的阳台和房间还是落满了厚厚的灰尘,空调的外挂机和房顶的热水器也被侵蚀得锈迹斑斑。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何爱华:

    就是这种黑色的,你看,这么厚,你看,这个动都没动,这么厚的灰尘,这个黑色的。就是不敢住,随便摸一下,你看,这么厚的灰。

    【解说】在段家湾,一些村民告诉记者,受园区排放污染物的影响,村里种的棉花大幅度减产,叶子焦黄枯败,其他农作物也大幅减产,甚至连家畜都养不活。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王道武:

    以前我们的棉花啊,稻谷长得很好。建厂以后我们的稻子就长得不行,收成低,种的菜地啊,棉花啊,大豆啊都是收成低。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 村民:

    养鸡鸡死了,养猪猪死了,全部养不成。

    (记者:因为什么?)

    就是那个污染,我也不知道,就是那个猪捉回来捉几个有几个死了,养不成,我们养的一大群的鸡全部死了,药吃了没有效。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梅佛良:

    到县里去都检测了,他说这个水严重超标。

    (记者:什么超标?)

    他说像汞啊那些东西,那些化学成分我们不可能完完全全一一说得出来,当时他就说你们尽量不要喝这个水。

    【解说】如此严重的污染,让村民们非常担心,园区排放的各种污染物可能对人体有害.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谢玲玲:

    污染绝对会有的,像我小孩的话,出生几个月到医院去检查就是含铅过高。

    (记者:是因为什么?)

    跟空气(污染)有关系。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马影镇段家湾村民 梅佛良:

    像力山环保的那个油污,它一吹到我们村里,那个皮肤都溃烂。

    【解说】湖口县金沙湾工业园建于2003年,与湖北、安徽两省隔江相望,规划面积13.2平方公里。依靠得天独厚的长江黄金水道水运资源,近几年来,金沙湾工业园迅速步入发展“快车道”,2006年被批准为省级开发区,园区共有70多家企业,其中包括钢铁、冶金、造船、制药等重化工企业。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委书记 卢光辉:

    应该说湖口(工业园)在前期,2005、2006年以前吧,刚刚起步的时候,还引进了一些比较小型的化工企业,那些企业的确是有一定的污染,主要是一些排污排水,主要是水这块。

    【解说】而对于目前工业园周边仍存在着的严重污染,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却一口否认。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环保局局长 龚勇鹏:

    我们工业园所有的项目环评率在全省应该是数一数二的。

    (记者:环评率多少?)

    100%。

    (记者:环评率100%,这是什么概念呢?)

    就是所有企业都进行了环评。

    (记者:参加了环评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环保这块前期的要求他都知道嘛,这是第一个。第二个,“三同时”执行率,“三同时”就是(环保设施)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应该超过90%,国家的要求应该在80%以内吧。

    【解说】但有100%环评,就能保证环保监测100%达标吗?据了解,金沙湾工业园引进深圳的一家公司环境监测公司进行运营,对园区企业排放的烟气、水进行24小时在线监测。但就是这个所谓的“第三方”的环保公司,在2010年12月曾因弄虚作假被国家环保部通报,主要问题是在使用自动监控设备时弄虚作假,擅自停运监控设备,并改动数据。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环保局局长 龚勇鹏:

    这个事也不是那么回事。

    (记者:不像国家环保部通报的那样?)

    不是,因为上面来检查我们跟他过多的申辩是没什么意义的,越申辩他越恼火,再说这个跟我们本身没关系,跟运营公司有关系。

    (记者:你们取消了宇星(环保公司)在江西湖口的运营资格没有?)

    没有,我们罚了他一万块钱,因为我认为这个事也不是那么严重。

    【解说】事实上,在这位负责人口中“没那么严重”的事,却越来越严重。安徽省宿松县汇口镇与金砂湾工业园区仅一长江之隔,今年7月,汇口镇三洲、同马等6个村的的棉花枯焦一片,农作物受损面积近万亩。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7位专家实地勘查认定,污染为为硫氧化合物所致,鉴于汇口周边8公里范围内没有污染型工业企业,根据农作物受损程度自南向北逐步减轻的特点,初步判断污染源位于汇口镇正南面,而这个方位,正是金沙湾工业园所处的位置。

    然而,这样一个存在着严重污染问题的工业园,在2007年和2008年连续两年被评为江西省先进工业园,江西湖口县2009年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而与此相对应的是,2010年金沙湾工业园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位居江西省县级工业园第四位,其发展势头一度被称为“湖口速度”。在“湖口速度”的带动下,工业园的急速扩张也在所难免。

    2010年5月和2011年6月,江西省政府分两次同意湖口县征用土地16.87公顷和27.35公顷,合计663亩,用于金沙湾工业园建设。然而,就在这之前的2010年2月,湖口县便擅自征用了村民的1900亩土地,其中包括至少600亩耕地。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国土局股长 梅韵:

    (记者:这是不是未批先征和未征先占?)

    这个政府有个征地公告,这是实际情况,政府的征地公告你不得不执行哪,政府公告是政府令哪。

    (记者:那你听政府令还是听国家政策?)

    那肯定要听国土政策。

    (记者:那说明你这是错误的嘛,是不是?)

    我不是局长,我是一个操作业务员。

    【同期】江西省湖口县委书记 卢光辉:

    我们不是说大话,这个发展真的要最小的牺牲环境代价,如果严重地去影响环境,严重地去影响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那不如不发展,或者说发展得慢一点。

    【演播室主持人】“生态示范园”究竟示范了什么?面对叫苦不迭的周边百姓,答案可想而知。牺牲生态环境、违背国家政策、损害群众利益,以这些为代价而换取的经济增长,注定不能长久,也是得不偿失的。感谢收看本期节目,再见!

 楼主| 发表于 2011-11-12 21:2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郑永年:为什么中国的资源省变成了问题省?


http://www.zaobao.com/yl/yl120110_002.shtml
发表于 2012-1-11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爱护环境人人有责

 楼主| 发表于 2012-1-11 14:14 | 显示全部楼层
即使树叶黄了,我还是那亘古不变的岩石
http://bbs.cyol.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680660813

发表于 2012-1-11 15:35 | 显示全部楼层
和谐,中庸与平衡始终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准则,但是,这一准则在中国丧失了市场。

发表于 2012-1-12 11:43 | 显示全部楼层
又看了一遍2012:lol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托克托多家企业集中排污 土地无法耕种(图)2012年01月12日 11:0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6)
0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2/01-12/3599530.shtml


    图为托克托工业园区附近,排放大量污水后形成的“污水湖”,面积广阔,异味扑鼻。本报记者 吴 勇摄

  “这污水把村民害惨了,村里得病的多了,我家去年还有三只羊不明原因落胎。”
  ——托克托县伍什家镇树林村村民苗二仁
  近日,有媒体报道称,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多家企业集中排污形成大片“污水湖”,附近环境被严重污染,周边村民怨声载道。报道被多家网络媒体转载,引起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
  记者来到事发地托克托县采访调查此事时了解到,近几年来,由于托克托工业园区内一些企业排污,使附近多个村庄饱受污水困扰。虽经过当地政府和企业多次处理,污染状况并未得到有效改善。

  当地政府表示,目前,排污大户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已被责令停产整改,彻底解决污染问题的近期及中远期规划和措施也在实施之中。
  污染程度重 彻底解决难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此前,也发生过排放的超标污水进入农田,致使庄稼减产、牲畜死亡的污染事件。据托克托县环保局2006年6、7月间的抽样监测显示,当时的污水化学需氧量指标平均高出国家排放标准100多倍。
  近几年间,托克托工业园区开展了污染治理,着手解决园区内特别是制药企业的污水达标排放问题。但是,排污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饱受污水困扰的附近村民怨声载道。“这污水把村民害惨了,村里得病的多了,我家去年还有三只羊不明原因落胎。” 伍什家镇树林村村民苗二仁说,村里的饮用水井早被污染不能使用了,2009年,园区从别的村引来自来水,才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问题。
  托克托工业园区是内蒙古自治区级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示范园区,也是当地政府重要的税源。2003年开发至今,已经形成了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四类产业。其中,生物制药产业已成为一个主要的产业集群,是当地重点发展产业,共有10家企业。
  据托克托工业园区副主任肖文伟介绍,托克托县曾是国家级贫困县,过去一度把发展经济放在首位。2005年引进大型制药企业时没能严格执行“三同时”(即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
  2006年后,工业园区内各企业和园区逐步建立了一、二级污水处理厂。近年来,累计投入环保资金30多亿元,在工业园区的10家涉水企业均建有一级污水处理厂,园区还建成了1座二级污水处理厂。肖文伟介绍,园区内所有企业产生的污水,经自建的一级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才可排入二级污水处理厂进行深度处理。目前,11家污水处理厂全部安装了在线监测设施并联网。
  据当地环保部门介绍,在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前,园区所有企业产生的污水均采取挖池存储、自然氧化净化的办法,大量污水被排放储存在工业园区附近农村的盐碱地,目前已形成了三个大面积的氧化塘,污水总存储量达到约180万立方米。目前时值冬季,氧化塘大部分水面已经结冰,但走到近前,泛着红褐色的污水池依然散发出一股异味。
  按照环保部门审批要求,工业园区二级污水处理厂的“处理达标水”可以作为林灌和绿化用水,但实际上,因生物制药企业的排水量较大,而企业的一级污水处理厂和园区的二级污水处理厂都采用生化处理法,加之生产青霉素等药品产生的废水处理难度较大,当地环保部门不完全具备监测污水是否达标的能力,很难保证企业污水完全达标排放。
  排污企业停产 治污时间明确
  污染问题日前被媒体报道后,托克托县委、县政府于1月9日组织了有关部门、专家召开紧急会议,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治。
  据托克托县代县长杜延峰介绍,已责令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立即进行停产整改,直到长期稳定达标为止;对园区内所有的涉水企业进行全面深入的检查,发现不能稳定达标排放的立即停产;对园区二级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进行全天候的密切监控,确保二级处理达标排放;对氧化塘存放的污水进行安全防控,确保不出现污染事故。
  当地环保部门负责人也表示,派驻的监管人员已进驻企业,24小时监督企业停产状况。
  记者在这里看到,主要污染企业正处于停业状态,污水处理厂正在正常运转。
  托克托县政府1月10日向记者提供的《环保工作情况说明》中提到,污水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工业发展的瓶颈问题。近年来,随着环保标准的逐步提高,当地也一直在力求通过构建完整的污水处理体系,做到污水达标排放。当前正在建设的两项环保工程相继投用后,基本可解决多年来形成的污水排放问题。
  2011年5月,托克托县开始对园区二级污水处理工艺进行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升级,升级后,可将化学需氧量控制在每升60毫克以内。2011年11月底技改工程基础建设工作已完成,目前正处于调试阶段,并等待上级环保部门验收。验收合格投用后,处理过的污水可稳定达到国家一级B的排放标准。
  2011年6月开工建设的三级污水处理厂,管道铺设工程已完工,目前完成了总工程量的60%,预计今年6月投入运行。增加三级处理后,可将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80%—90%的污水作为中水回收,并用于园区自备电厂的发电。对于回用后的极少部分剩余废水,已规划通过煤场喷淋、兑水用于林灌和绿化、自然蒸发等三种渠道彻底消化,最后达到100%利用。
  杜延峰表示,新一届县委政府态度鲜明,决不会因追求工业和地方经济发展而忽略环境保护和民生安全。为解决园区附近饮用水受到污染的问题,截至目前,已通过实施农村人畜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了县城和附近90%自然村的安全饮水问题,另外10%的村庄也要在今年内彻底解决。本报记者 吴 勇
【编辑:邓永胜】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内蒙古中润制药排污不达标 避过风头再生产2012年01月12日 07:59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5)
0



  托克托工业园区经过技改后已经投入使用的二级污水处理厂。新华社记者 任军川 摄
  据新华社电 近日,网络上纷纷转载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多家企业集中排污形成大片“污水湖”、给周边农民生活带来严重影响的事件。
  记者来到事发地托克托县发现制造污染事件是以知名制药大厂——石药集团中润制药(内蒙古)有限公司为主的几家制药企业。
  目前,当地县委、县政府已责令石药中润厂停产整改。但“污水湖”何时能彻底根除前景不明。
  企业大量排污土地无法耕种
  据网络上转载,托克托县工业园区多家企业集中排污,在托克托县五什家镇官地营村、树林村等地形成大片的“污水湖”。
  “污水湖”数米高的土坝里盛满了红褐色的“湖”水,土坝上看不出有任何防渗漏的设施。
  “湖”边不仅树木死亡,土地无法耕种,就连部分村庄的饮用水源也已遭到污染。
  曝光后企业避过风头再生产
  记者调查发现,事实上,托克托工业园区企业污染的问题由来已久,从2006年开始就有不少媒体曾多次进行过监督报道:媒体一曝光,企业就停产整顿一段时间避避风头,过后污水排放依旧。
  记者了解到,在各企业和园区的污水处理厂投入使用前,石药中润公司等企业的污水采取挖池存储,所以形成三个大面积氧化塘——即“污水湖”。污水处理厂上马后,计划将污水实行“冬储夏灌”,用于林间浇灌。
  但实际上,因生物制药企业的排水量较大,且一些药厂的部分废水处理难度较大,所以用于林间浇灌的污水仍然不能做到达标排放。
  ■ 最新进展
  县政府责令药厂停产
  对于“污水湖”污染问题,记者在采访了托克托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托克托县委、县政府已经组织有关部门、专家召开紧急会议,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大力度的整治。
  托克托县代县长杜延峰说,县里已责令石药中润公司立即停产整改,直到排污长期稳定达标为止。
  ■ 名词解释
  托克托工业园区
  托克托工业园区是内蒙古重点工业园区,2003年开发至今,已经形成了电力、生物制药、冶金、化工四类产业。其中生物制药产业共有10家企业。
  据托克托工业园区副主任肖文伟介绍,托克托县2005年引进大型制药企业时没严格执行建设项目中防治污染的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施工、投产使用。


【编辑:姜莹】

http://finance.chinanews.com/ny/2012/01-12/3598468.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01:10 | 显示全部楼层
贵州乌江水库鱼类大规模死亡事发1年未获解决

http://www.sina.com.cn  2012年01月12日22:12  CCTV《焦点访谈》
  贵州遵义的乌江水库水产丰富,这些年来,这里的渔业养殖搞的很红火。可是2010年5月在乌江水库的息烽河河段发生了一起大规模的鱼死亡事件,养殖户网箱里养的几百万只鱼几乎绝产。而奇怪的是,这样一起严重的事件,直到一年半以后的今天,却仍然没有得到处理,鱼死之谜为什么会无解呢?《焦点访谈》2012年1月12日播出《久拖未决的鱼死亡事件》,以下为内容实录: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观众朋友,大家好。
  解说:
  2010年年初,贵州省遭遇了这场历史罕见的干旱。直到5月初,一场大雨才宣告的旱情的结束,然而人们没有想到这场大雨解除了旱情。但同时也让乌江水库区息烽河河段的渔业养殖户们蒙受的惨重的损失。
  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乡养殖户 廖其江:
  我记得是2010年5月13号,就已经死了。
  记者:
  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
  廖其江:
  全部是一片死鱼。
  记者:
  这个网箱里的鱼全部都死掉了?
  廖其江:
  全部都浮上来了。
  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乡养殖户 杨刚:
  最多的一天,一个早上可能是7000多斤吧。
  记者:
  一晚上死了7000多斤的鱼?
  杨刚:
  对,就是36个箱子,总共加起来将近10万斤吧,一条都不剩的,全军覆没。
  记者:
  这是你们家的?
  贵州省息烽县流长乡养殖户 谭辉:
  对。
  记者:
  这已经都废弃了吧?
  谭辉:
  就是废气了。
  记者:
  就是因为没有钱了?
  谭辉:
  对对,没钱。
  记者:
  这个损失对你来说有多大?
  谭辉:
  大了,就是倾家荡产。
  解说:
  我们沿息烽河逆流而上,看到两岸有上百家网箱养殖户。据介绍,这里从2006年开始发展养殖业,有鲤鱼、草鱼、青鱼、鲈鱼和乌鲳鱼等近10个品种。到2010年前后,刚刚形成规模有了收益,可是2010年春天的那场大雨之后,这上百家养殖户无一例外的遭遇了飞来横祸。每家的死鱼少则几万斤,多则10几万斤。据息烽县当时对死鱼进行无害化处理的数量统计,经养龙乡和流长乡就达到了400多万斤。不仅如此,在当时息烽河里的野生鱼也出现了大量死亡。
  贵州省息烽县养龙司乡养殖户 廖其民:
  我发现我的鱼,都是那个鳃出血。
  记者:
  鳃里面有血?
  廖其民:
  鳃里面有血,肿,肿得很大。当时的时候还不晓得这个鱼死亡什么原因。
  解说:
  为什么大旱之后的一场大雨,会造成息烽河河段野生鱼和网箱鱼出现如此大规模的死亡呢?这一突如其来的死鱼事件,曾一度引起养殖户们的恐慌。是鱼病、是污染、还是养殖户自身的管理,一时间鱼死亡的原因扑朔迷离。2010年6月,由贵州省卢伟牵头请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展开调查。那么,这次调查的结果如何呢?
  电话采访: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监测中心 研究员 倪朝辉:
  这次死鱼,明显有竖鳞,眼球凸出,充血等等,这些是典型的磷中毒特征,黄磷中毒是本次死鱼的主要的原因。
  解说:
  通常生活污水中的洗涤剂、养鱼的鱼饲料中,都含有磷化物。所以在内河河道里出现磷化物是正常的,而且没有毒性。只有黄磷等单质磷才有剧毒。那么息烽河水里的单质黄磷是从哪里来的呢?事件发生后,贵州省环保厅也对息烽河流域做出全面勘察。出据的报告显示,黄磷的唯一来源是息烽河上游的一家黄磷厂,记者来到了这家黄磷厂。
  贵州开磷建设建材总公司总经理 邓竹林:
  从我们整个开磷这个基地来说,它的废渣、废气、废水是全部封闭处理以后进入下一个生产系统,是绝不外排的。从这个事情一发生到现在,我们企业都认为不是我们造成的。我认为任何一个事情的出现,它都有偶然和必然,它的必然是乌江库区长期、无序这样一个超密度养鱼,它的偶然是去年发生了极端的干旱天气,所以就形成这样一个事情。
  解说:
  厂方强调,自己是贵州省循环经济先进单位,废渣、废水和废气从不外排,导致鱼死亡是超密度养殖所造成的。息烽河河段有100多家养殖户,当时的网箱养鱼规模的确很大,那么这是否就意味着这是死鱼事件的主要原因呢?
  倪朝辉:   
  我们对这次死鱼分析,我们不认为它是因为缺氧、泛塘,或者流行病等等所致。缺氧死鱼特征的话,它一般是凌晨死鱼,因为水位降低,网箱密度过大,就是晚上没有光合作用情况下河内缺氧。随着太阳出来之后,河内很快就又富氧了,也就是白天的话它是不会死鱼的。另外缺氧死鱼的话,它不是能够全部死掉,它总是死掉一大部分,总会留下一部分,是不会有这种中毒特征出现的。
  记者:
  排除了其它因素?
  倪朝辉:
  对。
  解说:
  看来,养殖规模过大,缺氧、泛塘、鱼病、水体富氧化等等因素,都不会造成短时间内几乎绝产的死亡现象。那么,如果是黄磷中毒,息烽河河段的黄磷又是怎么来的呢?黄磷厂没有故意排放,大量的鱼又是怎样中毒死亡的呢?
  倪朝辉:
  其实我们当初提出黄磷中毒死鱼时,我们并不知道有黄磷厂的存在。因为我们当时对开磷集团进行了调查,它介绍了很多分厂,惟独没有介绍黄磷厂。然后贵州省环保厅组织了他们专业人员,确认了它黄磷下河的原因,厂区地表沟渠被黄磷泥污染非常严重。而且它的物理隔离措施不完善,在强降雨过程下,它无法保证黄磷泥不外泄。
  邓竹林:
  关于这个问题,环保厅在我周边的两条沟渠(水体),监测的数据是0.00009毫克每升和0.00028毫克(每升),在死鱼的这个区域对水体监测0.00084毫克(每升)。农业部关于淡水鱼养殖的标准是0.01毫克(每升),我们远远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解说:
  如果是黄磷中毒,为什么息烽河水体中检测出的黄磷含量极低呢?贵州省环保厅的调查报告给出了分析。由于企业常年的生产积累与企业早期建设过程中环保措施的不完善,导致产业厂区无水处理池、废渣堆积厂、排水沟渠等处的土壤瘀泥中都检测出高含量的黄磷。而黄磷厂厂区雨水从两条沟渠汇入息烽河,汇入点的息烽河上游河段没有检测出黄磷,汇入点下游一共里处的河底瘀泥中却检测出高浓度的黄磷。从这些检测点可以看出,在强降雨过程中,黄磷厂周围多年积累的黄磷的确被冲刷到了息烽河里,而黄磷本身并不溶于水,降雨过后风平浪静,水体中的黄磷会逐渐沉淀到河底。所以河水的水体中就不会检测到高浓度的黄磷。
  记者:
  那么您这企业周边像这些沟渠,或者说河道当中,瘀泥里面所含的高含量的这个黄磷是从哪儿来的呢?
  邓竹林:
  黄磷生产它有尾气排放,这毕竟是20多年的一个老企业,任何一个黄磷企业在它周边有这样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不奇怪的。
  倪朝辉:
  长期的天旱,暴雨降雨过程让上游黄磷厂的地表被严重污染的黄磷泥冲入到河道里面,导致了这些死鱼发生。而且这种中毒特征是和水文动力学条件相一致的。它是从上游直接往下游死,这和上游的有毒废水直接随息烽河往下扩散是有关系的。
  解说:
  农业部,长江中上游渔业生态环境的监测中心是农业部授予的,具有甲基资质,国家最高级别的鉴定机构。加上贵州省环保厅对黄磷污染源的排查结论,完全可以还原事件的真相。可是让人没有想到的是,调查报告已经出去一年多,当我们找到息烽县政府的时候,却得到了这样的答复。
  贵州省息烽县农业局局长 杨朝宏:
  这个结论在哪里?这个我确实没有看到过,我也没有接到过。
  记者:
  我这儿有一个复印件,您看看。
  杨朝宏:
  这个东西我没看到过。
  记者:
  实际上这个鉴定报告,您看在一年前实际上已经出来了。
  杨朝宏:
  一年前出来的?没有收到过这个东西。
  谭辉:
  那么我们问他是什么结果,他给我们很简单的两个字就是说保密。一直是回避的,不直接去指向黄磷厂,要么就是说天灾。
  记者:
  就是有关部门给你们的解释曾经说过这是天灾?
  谭辉:
  对。
  杨朝宏:
  这个我只能说我晓得上头确实有一个黄磷厂,但是这个鱼的死亡是不是黄磷厂造成的,我无权下这个结论。
  记者:
  事件发生到现在为止,黄磷厂有没有跟县政府来接触过?
  杨朝宏:
  这个我不知道。
  记者:
  但是作为工作组,没有主动去找过黄磷厂?
  杨朝宏:
  没有。
  解说:
  没有明确的结论就谈不上任何赔偿,采访结束了,可是我们始终不明白,调查报告已经出去一年时间了,而息烽县政府却表示仍然没有看到调查报告,不知道事件发生的真正原因。在息烽河河段,绝大部分网箱仍在闲置,没有恢复生产。人们已经看不到昔日繁忙的景象。
  记者:
  这个养殖还能重新再做起来吗?
  廖其江:
  我现在连吃的东西都没有了,我们在河边也没有种庄稼。我在河边就养鱼为生,我现在连生活都成困难了。
  演播室主持人 侯丰:
  鱼死了,不是自然原因,而是中毒死亡。有关部门的调查报告也证明了息烽河河底确实沉淀着高含量的黄磷,可是黄磷厂不承认污染。当地政府声称,对污染调查报告不知情,养殖户们的损失无人赔偿,死鱼事件至此也就没了下文。既然是人为原因就应该有人负责,养殖户们的困难也总该有人过问,也许接下去的调查有难度,也许地方政府有苦衷,但是这些都不应该成为无所作为的理由。

 楼主| 发表于 2012-1-13 22:53 | 显示全部楼层
网曝多地知名景区保护不善 恒山成为“采石场”
正文 我来说两句(15人参与) 2012年01月13日15:45 来源:新华网 复制链接 打印 大 中 小   (中国网事)建设性“破坏”,开发式“破相”

  ——网曝一些知名景区保护不善实地调查记

  新华网北京1月13日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恒山啊,已经变成一个巨大的"采石场"”

  “延安红色景区也被房地产"开发"了”

  “北京一些景点,餐馆、商店遍地,经常性举办的商业活动常破坏文物”

  “庐山的一些老别墅竟然被"开发"为商业宾馆”

  随着春节的临近,新一轮旅游潮又将兴起。然而,近期不断有网民在网上讲述各地一些知名景区保护不善的情况,让人不禁对不断出现的“会所门”“别墅门”等景区保护问题产生了忧虑。

  针对网民曝光的一些情况,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赶赴一些景区进行了调查采访,实地了解这些景区遭遇建设性“破坏”、开发式“破相”的情况。

  “遍体鳞伤”的恒山

  恒山,人称北岳,号称108峰,东西绵延150公里,横跨山西、河北两省,与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中岳嵩山并称为五岳。恒山主峰位于山西省浑源县,1982年,恒山以山西恒山风景名胜区的名义,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然而,山西省浑源县的无序开采,正一口口蚕食着恒山的美景。

  记者在山西省浑源县采访发现,由于缺乏监管、长期无序开采矿石,恒山风景区四周群山“遍体鳞伤”,多个山头被挖出大大的缺口,植被遭到严重破坏。放眼望去,青山翠岭变成了土石满坡的不毛之地,令人痛心。

  浑源县城往南10公里进入恒山风景区,道路上挖掘机、推土机、翻斗车以及大货车穿梭往来,带起阵阵粉尘。穿过风景区,记者来到浑源县的大磁窑镇、青磁窑乡等地,沿途20多公里的公路两旁,煤渣、废石料、煤灰煤泥处处可见,公路两侧的大山多处被大面积“开膛破肚”,被破坏的土石堆成土山截断了山间小路,形成令人触目惊心的“白色伤疤”。

  恒山之所以被破坏,根源在于利益驱动,地处山西东北部的浑源县矿产资源丰富,目前已探明的矿产有煤、膨润土、沸石、花岗岩、高岭土等20余种,而且不少非金属矿床均适宜露天开采。

  被“蚕食”的延安红色景区

  在延安,景区里的乱搭乱建影响较为普遍,一些旧址甚至被营业性餐馆、房地产开发“蚕食”,严重影响形象。

  在陕甘宁边区参议会的石牌坊上,办证的小广告随处可见,紧邻参议会大礼堂的有“大礼堂烤肉”等店铺。而延安市政府等旧址则只剩下了文物部门所立的石牌。

  杨家岭革命旧址位于延安市区西北,是中共中央1938年11月到1947年3月的驻地。党中央移驻杨家岭后,机关工作人员利用沟口南侧闲置的一块空地,作为散步和集体活动的地方,后群众俗称“中央花园”,地表无建筑遗存。

  记者采访发现,“中央花园”原址上竟然盖起了三栋高层楼房。记者目测,“中央花园”距离杨家岭旧址入口不到300米,中间被一座小学、幼儿园,及散落的杨家岭村农民住宅和部分低矮的商业门面分隔。据了解,这三栋楼中有两座是延安风景林场建设的“职工安置楼”,是以“旅游经济适用房”立项通过审批并开始动工建设的,而另外一座是杨家岭村擅自开发建设的。

  据延安市文物局介绍,由于管理体制原因,“中央花园”权属多次更迭,地块上形成许多建筑,“中央花园”原有风貌早已不复存在。

  庐山:老别墅开发为“度假村”

  地处鄱阳湖畔的庐山以雄、奇、险、秀闻名,是中国久负盛名的风景名胜区和避暑游览胜地。19世纪下半叶,庐山兴建了一批别墅并保留至今,形成蔚为大观的别墅建筑群。名人、事件与别墅相连,建筑、历史与文化相映,由此产生了以八处国宝级别墅为代表的众多建筑佳作。

  但是,记者近日在庐山采访了解到,一些老别墅被开发用于宾馆经营和机关单位的休闲度假,从别墅村的老别墅里不时走出三三两两的游客。

  12日,记者在山上采访看到,庐山别墅村后面的一栋名为“山水别墅”装饰一新,房间拉着窗帘,后墙上20多台空调一字排开,另一侧安放着巨大的厨房排气管,别墅旁边搭建着木制休闲长廊,长廊上摆放着桌椅。记者绕到山水别墅右侧的另一栋别墅后方时,一股浓浓的呛人的油烟味扑面而来,记者抬头看到,这里矗立着一个高达四五米的烟囱,一条长长的铝皮排气扇管由此延伸到别墅的二楼房间。

  庐山管理局规划局局长周伶玲说,对外开放改造成宾馆的别墅安装了相应的配套设施,比如空调,厨房伸出来的油烟管以及热水锅炉,因为要经营开发,人住在里面,这些配套也是难免的,但不会对别墅造成破坏。但是记者在庐山上看到,由于用于对外经营,一些别墅厨房后墙,黑黑的油渍一直从排气孔下流到地面。

  在山水别墅的上方,一栋别墅依山而立,新砌的院墙长达近百米,院墙之上每隔几米就安放着一盏路灯,一条新修的水泥路从山脚一直延伸到别墅门口,院门处悬挂着红灯笼,俨然一处私家庭院。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西省省直一家机关前些年花了100多万元从庐山有关单位租了一栋别墅,租期长达20年,这栋别墅装修后专门用于这家单位员工暑期福利度假。

  庐山别墅对外开放经营并非个别。在庐山管理局宣传部提供的一份关于别墅保护的材料上,记者注意到,一些别墅内建有豪华浴室,里面有蒸浴室、冲浪盆。

  周伶玲表示,庐山风景区内将别墅承包给游客的现象比较普遍。

  北京地坛:古典园林变身“大工地”“大卖场”

  记者在北京地坛公园看到,春节前后的这个古典园林“破相”严重,正在变成一个“大工地”“大卖场”。

  由于正在筹备一年一度的地坛庙会,公园内部正在进行商户摊位的搭建,建筑材料、电线等工具随处可见。

  在地坛方泽坛附近,记者看到一间古建筑“变身”的叫做“风入松”的茶室,据附近的工作人员介绍,这家茶室平时不营业,从除夕开始营业。茶室门上悬挂着“凤懿”的匾额,古色古香。

  虽然公园内随处可见“禁止吸烟”的警示牌,但在方泽坛北侧的施工现场,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围在一起吸烟。

  事实上,很多年以来每年春节前后,地坛就会变成一个“大卖场”,这种占用文保资源搞周期性商业开发的行为其实一直被人诟病。家住附近的北京市民高秋芬看着正在搭建的五颜六色的塑料大棚说:“感觉和地坛这种皇家园林的气氛很不协调。都是塑料的棚子,万一起火,对消防安全也是个挺大的隐患。”

  记者在现场看到,正在搭建的铺位中有“蒙古大串”“烧烤”等商户。据了解,一年一度的地坛庙会中,均会有经营烧烤等项目的摊位。

  “本来挺安静的公园,庙会一开就乌烟瘴气的,看着挺心疼。”一位正在锻炼的大爷说。 (记者卢国强、万一、李兴文、詹彦、陈晨采写)

http://news.sohu.com/20120113/n332128390.shtml

 楼主| 发表于 2012-1-16 1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广东2011年突发环境事件26起  

  广东省环保厅厅长李清在日前召开的环境安全宣传教育月视频动员会议上表示,当前全省环境安全形势依然严峻,2010年全省突发环境事件高达30起,较2009年增加了13起。今年延续了去年的高发态势,达到了26起,其中由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引发的占到了六成。
  尽管没有公布具体的突发事件,但《第一财经日报》梳理发现,今年以来,广东有多起环境突发事件曾引起外界的广泛关注。
  今年5月,广东紫金县三威电池有限公司违规排放造成环境铅污染,从附近村民抽取1468份血样检测后,发现有136份超标,其中达到铅中毒判定标准的有59人。
  5月10日中午1点多,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石化路550号的广州石化厂黑烟滚滚。附近的居民看到车间内冒出浓烟,并有爆炸声,至13点25分已被扑灭,对油罐没有造成影响,在本次事故中,共有7人受伤。
  7月11日凌晨4时10分,中海油旗下位于惠州大亚湾石化区的中海石油炼化有限责任公司惠州炼油分公司,其运行三部400单元的重整生成油塔底泵机械密封泄漏着火,事故现场浓烟滚滚,当天早上明火就已扑灭,事故无人员伤亡,无油品外溢。
  11月24日下午2时35分许,广州市番禺区南村镇坑头村和石?镇文边村交界处福田化工厂一仓库发生爆炸,经过约3个小时的处理,事故得到有效控制。事故中无人员伤亡,现场紧急疏散约6000名居民。据悉,爆炸的化工厂仓库内存放有硝酸钠、氯酸钠、钾肥、过硫酸钠等化学物质,而事故所产生的大量气体部分有轻微毒性。
  李清表示,当前广东突发环境事件呈现“一高两难”的新特点。“一高”即突发环境事件呈高发态势。“两难”即“预防难、处置难”。他同时指出,目前重点环境风险源仍大量存在,其中石油加工、化工、医药三大行业环境风险企业达3600多家,占到全国8.4%。
  近年来广东省环境安全常抓不懈,并取得了一定成效。数据显示,2010年来,广东省环保厅共处置突发环境事件56起。今年前三季度,检查排污企业15万多家,查处违法案件5000宗,罚没金额1.4亿元,申请强制执行1600多宗,限期整改及治理企业近5000家,关停企业1500多家。
  不过,尽管近年来广东环境保护的力度在不断加强,但也存在不少的问题。此前当地环境专家曾对本报记者表示,近几年来广东经济由轻型制造向重型化制造方向转变,在这个过程中,环境保护也面临着不少的压力。
  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的工程师刘敏(化名)告诉本报记者,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往往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作为经济第一大省,广东在经济发展方面有很多先进的经验,思想也较为解放。但在环评方面往往也存在一些问题。
  她说,在广东有些地方建设工业园,是规划环评和项目引进一起开展,而在福建同样级别的项目,一定要先环评过关,而且卡得也比较严。“广东这边相对而言环评比较好过,因为他们首先是发展经济。”
  实际上,这种“未批先建”的方式在广东时有发生。11月底,环保部针对五项国内大型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报告的或缓或退,并给出具体原因,其中有三项发生在广东境内,分别是贵广铁路、中石化的湛江港至铁山港原油管道工程以及华能汕头海门电厂。这三项工程涉及未批先建、擅改建设方案等问题被环评叫停,工程投资总额达800亿。
  其中,湛江至广西北海原油管道工程存在 “未批先建”情况,但报告书未全面反映工程建设过程中路由、施工方式等情况及相应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未提出相应的整治方案和补救措施。
  另一项目华能汕头海门电厂一期工程3号、4号机组工程在未经同意的情况下擅自开工,其中3号机组已经投产,且未按照规定封堵脱硫系统烟气旁路,可能导致二氧化硫排放量超标。
  刘敏分析,广东环境突发事件既与近年来该省重型化加速、大项目纷纷上马有关,也跟部分地方和企业单纯追求经济效益、对环保不够重视有关。“即便环评做得很好,卡得很紧,但是业主不按环评做,该上的设施不上。”
  (本文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

http://www.chinamining.com.cn/ne ... 4&siteid=342077

发表于 2012-1-16 11:27 | 显示全部楼层
废水,废渣与有毒气体直接排放出去,从而对环境造成最直接的污染

 楼主| 发表于 2012-1-20 1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北京昨日空气质量全国最差 明日将彻底好转(图)
2012年01月20日03:31新京报[微博]金煜我要评论(26) 字号:T|T


转播到腾讯微博

昨日,朝阳区延静里,一位男子戴着口罩等公交车。本报记者 薛珺 摄

本报讯 (记者金煜)根据市环保局常规监测统计,昨日北京空气质量平均为“中度重污染”,是去年入冬以来,京城雾霾天中污染最重的一次。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统计,昨日,北京的空气质量也居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最差。据气象和环保部门预测,随着冷空气今日入京,空气质量会转好。



北京大雾盘踞 空气质量严重超标
来源:央视网所属栏目:新闻直播间
半数区县达到重污染

按照目前的空气质量常规评估,昨日全市空气污染指数达269,污染级别为“中度重污染”。

按不同区县来看,东城、朝阳、丰台、石景山、亦庄、房山、通州、大兴以及西城和海淀部分地区、均达到“重污染”,污染程度最高的是房山良乡,指数达437,污染指数超过300时就为“重污染”,其极限指数为500。市环保监测中心昨日微博表示,通州和房山PM10累计浓度最高,分别达到520和559微克/立方米。

从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的统计数据看,昨日全国113个环保重点城市从“优”到“轻度污染”都有,但没有“中度污染”,而北京是唯一“中度重污染”。

中午能见度500至800米

截至昨晚9时,东城、朝阳污染程度已从“重污染”变成“中度重污染”,但丰台花园,石景山、房山、通州、大兴、平谷及海淀部分地区依然是“重污染”。

市气象台表示,昨天的雾比前天更浓,能见度在中午只有500米到800米,市气象台在昨日下午继续发布大雾黄色预警信号,表示大雾会在夜间持续。

去年入冬以来,京城等地雾霾天频发,昨日的污染严重于前两次。根据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市环境空气质量去年入冬以来的记录,昨日的污染程度最高,此前虽然有多次雾霾天,但都是轻度污染或轻微污染。

不过,昨日空气质量并非去年以来最差,根据记录,去年2月21日时曾出现“重污染”,2月22日“中度重污染”,5月1日时再次出现“重污染”。

■ 建议

市民应避免雾霾天晨练

宣武医院呼吸科主任张连国介绍,雾霾天气空气中的细微颗粒多,悬浮在空中,尤其是能吸入到肺里的细小颗粒,对呼吸道黏膜、鼻黏膜都是一种刺激。尤其是雾霾天的早晨,浓度比较高,特别容易被人体吸入更多的细微颗粒到支气管或肺里。

张连国建议市民,尽量避免在雾霾天晨练,因为呼吸频率越快,吸入的颗粒物就更多,外出时最好戴口罩。有过敏性鼻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史的市民,要特别注意保护自己,外出时戴口罩。在气温较低的雾霾天,病毒、粉尘等也多,要注意防感冒。

本报记者 王卡拉

■ 天气预报

今晚大雾天气将会结束

本报讯 (记者金煜)市气象台表示,昨晚开始,冷空气逐渐南下,今天早上,浓雾天会有所改善。

市气象台首席预报员郭金兰说,虽然目前冷空气正在进入北京,但今天白天的雾霾并不会一下子变好,特别是上午可能较为严重,入夜后天气系统就会发生变化。

据北京市气象台介绍,今天白天在门头沟、大兴、房山和丰台南部可能会出现降雪,雪量在1毫米左右,到夜间,持续多日的大雾天气系统将会结束,北风随冷空气而来。预计明天空气质量会彻底好转。

市环保监测中心预报,今天白天受冷空气南下影响,扩散条件明显改善,预计今天白天京城各处的可吸入颗粒物都在40到65之间,空气质量会呈现“优良”。

http://news.qq.com/a/20120120/000085.htm

 楼主| 发表于 2012-1-24 1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太阳耀斑大爆发 美国发布磁暴预报http://news.163.com/12/0124/13/7OHLT6J300014JB5.html?from=index
核心提示:1月23日,美国太空气候预测中心预报称,受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影响,地球磁场24日将出现磁暴。届时,部分航班、电网以及卫星通信可能受到影响。预报称,此次磁暴的总体强度为中等或较强,将持续到25日。
新华网华盛顿1月23日电 美国太空气候预测中心23日预报称,受来自太阳的高能粒子影响,地球磁场24日将出现磁暴。届时,部分航班、电网以及卫星通信可能受到影响。


预报称,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22日以每秒2000公里的速度冲向地球,其速度约为普通太阳粒子的5倍,预计到达地球的时间为美国东部时间24日9时(北京时间24日22时)。
预报称,此次磁暴的总体强度为中等或较强,将持续到25日。
太空气候预测中心官员特里·翁萨格表示,到达地球的高能粒子可能会影响到部分高频电波通信,这可能会迫使一些航班更改飞行路线。另外,部分电网和卫星也将受到影响。国际空间站宇航员也应采取措施,避开高能辐射。
太阳的高能带电粒子流到达地球引起的全球性强烈地磁场扰动称为磁暴。电子流的速度越快,磁暴的强度也就越大。
(本文来源:新华网 ) 责任编辑:NN036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