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疯狂走重庆:四天六古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0-15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晚了还在直播啊:handshake
发表于 2010-10-15 23:50 | 显示全部楼层
安逸!

发表于 2010-10-16 0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好耍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1# 常捷


    谢谢顶帖,你也没休息哈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2# mala乐不思蜀


    塘河不错,从此可以到四川的自怀、福宝,可以去看看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9:32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xxptbx


    感觉不错,错过了出行的高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塘河老街只有一家住宿,新街住宿很多,其中条件最好的要数可园了。听说是一个在此隐居的重庆人开的。另外石龙门庄园、延重寺都在离塘河古镇几公里远的地方,没有班车,要搭摩的过去,因为不知道方向,又要敢时间,只好放弃了。其实心里还想再来一次,自驾从这里到四川合江的自怀、福宝,甚至贵州赤水,一路都是好风景。10点在新街转盘处等回白沙的车,返白沙的人很多,车同样超载。刚要出发的时候,车主眼尖,发现派出所的汽车从镇外回来,急忙调头,把车隐在大货车旁,等派出所的车过了才发车。10:20正式发车。塘河到白沙的路况很好,一路上下的人并不多,大部分在白沙前面下了车,到客运站人已稀少了,完全看不出超载的现象。11点到白沙。

白沙古镇位于重庆西部,扼长江之要津,是万里长江上游的国家级第一深水良港,更是黔北地区及江津西部的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是重庆市第一人口大镇及重庆市重点发展的中小城镇,素有“天府名镇”、“川东文化重镇”之美称和 “小香港”之盛誉。白沙镇,不仅底蕴深厚,还是中国大后方抗战文化第一镇。抗战时期,白沙镇在我国抗战大后方的政治和文化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陈独秀、冯玉祥、于右任、黄炎培、梁漱溟、吴宓、文幼章、曹靖华等近代名人皆在此留下了巨大的文化财富。这座被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誉为当时“最爱国的市镇”的小城,至今还完好保存着国民政府审计部、中央图书馆、国立编译馆、国民党党史编纂委员会、第二陆军医院、国立女子师范学院等30余处抗战文化遗址,其中挂牌保护的市级抗战文化遗址20处、市文物保护单位16个。
      古镇传统街区景区位于古镇的东部,这里北望长江,南倚山岭,留有众多清末民初的传统民居和部分寺庙及西洋风格的洋楼。街区呈掌型布局总长约8公里,民居、祠堂、会馆、庙宇、戏台、栅子门、石板路、过街楼、风雨桥简约而方便,穿斗房、吊脚楼、廊坊式风雨场独具匠心,处处彰显巴渝山水城镇风貌特色,堪称巴渝山地民居建筑“博物馆”。主要老街有东华街、笔峰街、吉祥街、石坝街等,连接这些老街的是一条条的石梯路。由于历史的原因,老街破环得比较严重,想体验山城的感受,寻找抗战的遗迹,还需要足够的耐心、体力和时间。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37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7479.jpg nEO_IMG_IMG_7474.jpg nEO_IMG_IMG_7470.jpg nEO_IMG_IMG_746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7460.jpg nEO_IMG_IMG_7464.jpg nEO_IMG_IMG_7491.jpg nEO_IMG_IMG_7495.jpg nEO_IMG_IMG_749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白沙最著名的风景是黑石山风景区,三十年代就上了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它位于江津白沙镇南五里处,以铁青如墨的巨石著名。大小不同的黑石形状各异,遍布全山,约有540余礅。一块块巨大的黑石浑圆沉厚,碨磊突兀,参差错落;或独立山头,或三五成群,形成了黑石山奇特的风貌。站在黑石山顶,环顾左右群峰,都没有这种结队的黑石。相传,李冰父子在都江堰治水,名扬九洲。儿子二郎,应邀从贵州娄山关驱石治理白沙东海沱,到黑石山,鸡鸣天晓,石陷泥中不得再行,故留下黑石于此。这些黑石的真正由来,虽是大自然变迁的结果,但它们奇异的形状和有趣的传说,确实引人入胜。黑石山有许多古建筑点缀其间。它们与黑石、丛林浑然一体,构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山间风情画。川主庙是最古老的建筑之一。明朝未年,人们修建它怀念二郎,感谢他治水除害,造福于民。川主庙四周石群拱围,状如匍伏叩拜。建于乾隆五十五年的鼓亭,原是宝峰寺前的钟、鼓二亭之一。宝峰寺虽已不见踪影,但从鼓亭石柱镌刻的:“渊渊大天振三界,讽讽高扬播九洲”对联中,可见当年香火鼎盛之状。黑石山上最有情趣的,要数隐匿在密林深处的九曲清池。它以池中小径迂回九折而得名。池畔,黑石交错,形状各异的巨石半没水中,各具特色的鉴止、夜雨、问梅三亭依石建成。黑石间,仙鹤桥、蝙蝠桥、镜桥相依连接,首尾照应。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区池
nEO_IMG_IMG_7409.jpg nEO_IMG_IMG_736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主庙
nEO_IMG_IMG_7389.jpg
鼓亭
nEO_IMG_IMG_73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函谷
nEO_IMG_IMG_7372.jpg
双蛙对语
nEO_IMG_IMG_742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黑石山最引人注目的,还是无数珍贵的文物和百余年的办学历史。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县人张元富等创办“聚奎义塾”;1880年,建成聚奎书院;1905年,改为聚奎学堂。相传,“奎星”主文笔昌盛,“聚奎”即聚集奎星,定会人才辈出。为办学,山上先后建起了聚奎书院、石柱洋楼、砖柱洋楼、鹤年堂、工字厅等建筑。始建于1873年的聚奎书院,为当时江津的四大书院之一,现在是重庆市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院外门联:“知国家大事尚可为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以及院内石柱对联:“是英雄铸造之地,为山川灵秀所钟”,充分体现了聚奎办学者的理想与志向。建于1909年的石柱楼,由39根石柱构成,是江津境内第一座西式教学楼,故称“石柱洋楼”。与之平行的,是1915年聚奎小学教师获四川省视学头等奖300大洋,捐赠建成的砖柱洋楼。1928年,在渝经商的乡人邓鹤年,捐款10万元建成鹤年堂,内似意大利歌剧院,上下三层,可容1400多人,当时号称川东第一大礼堂。为赞邓氏兴学善举,流寓江津的陈独秀题词称道:“大德必寿”,并篆刻鹰咀石上。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6 | 显示全部楼层
聚奎书院
nEO_IMG_IMG_73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nEO_IMG_IMG_7384.jpg nEO_IMG_IMG_7392.jpg
鹤年堂----于佑任题词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聚奎学术研究风气浓厚,不仅有一流教师任教,还经常邀请名人名师来校讲学。陈独秀、冯玉祥、梁漱溟、台静农、文幼章、卢前、欧阳渐、佘雪曼等曾到此演讲。严谨的教风,浓厚的学风,铸就了一代又一代栋梁之才。中国农学专家程绍迥、北京大学著名教授樊弘、中国女排五连冠教练邓若曾等都是聚奎学子。解放后,聚奎学校焕发青春,先后培养学生两万多人,为高等院校输送了无数优秀新生。如今,聚奎校友遍布全国各地,为国家的繁荣发展作出了显著的成绩。不少留学海外的聚奎学子,卓有成就,有的已是世界知名专家学者。
nEO_IMG_IMG_7367.jpg

[发帖际遇]: 一个人的行走爬香山,误入双清别墅,被抓罚款小米椒19个.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教师萧湘是辛亥革命著名的爱国志士。他向学生们宣传民主革命思想,并起草反清檄文《告全川父老书》,在白沙首发反清起义。聚奎学堂堂长邓鹤翔组织四川保路同志会江津支会,并发动师生踊跃投身争主权、反外侮的斗争,影响了全川。
潇湘亭
nEO_IMG_IMG_7403.jpg nEO_IMG_IMG_7404.jpg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1:08 | 显示全部楼层
聚奎校友白屋诗人吴方吉,先后任西北大学、东北大学、成都大学教授,为重庆大学创办人之一。他创作了大量白话文诗歌,赞美黑石山风光,反映人民疾苦,抨击旧社会黑暗,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之一。脍炙人口的“婉容词”、“两父女”、“护国岩记”等就是他的杰作。               
nEO_IMG_IMG_7368.jpg
白屋诗人的墓地就在九曲池旁,风景非常的好
 楼主| 发表于 2010-10-16 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操场的看台
nEO_IMG_IMG_7401.jpg
洋楼
nEO_IMG_IMG_7364.jpg
nEO_IMG_IMG_7424.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