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楼主: 腐朽无道

[平昌摄影] 神韵水乡.印象兰草--麻辣网友摄影采风纪实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6-9 09:05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春雨”贵如油,但终于到来了!:P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06 | 显示全部楼层
IMGP1260.jpg

IMGP129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10 | 显示全部楼层
P1030456.JPG


IMGP1395.jpg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6-9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家级森林公园、国家级水利风景区............
      

     作为平昌人,宣传家乡,美化家乡,推介家乡原生态美景是每个平昌儿女的责任和义务

发表于 2011-6-9 0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想加入您们的摄影协会啊,可以吗?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21 | 显示全部楼层
IMGP0338.jpg


IMGP11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IMGP1319.jpg



IMGP1344.jpg



IMGP129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先占楼

照片 552.jpg


照片 539.jpg


照片 57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09:59 | 显示全部楼层
DSC_0056.jpg


IMGP1097.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6-9 10:00 | 显示全部楼层
IMGP1119.jpg



IMGP1161.jpg
发表于 2011-6-9 10:21 | 显示全部楼层
奇石篇

01.jpg

001.jpg

02.jpg






























发表于 2011-6-9 10:2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得好!!!!!!!!!
发表于 2011-6-9 10:26 | 显示全部楼层
04.jpg

03.jpg



发表于 2011-6-9 10:30 | 显示全部楼层
5.jpg

05.jpg

06.JPG


发表于 2011-6-9 10:36 | 显示全部楼层
08.JPG

07.jpg

09.JPG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11-6-9 1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以下内容均属转载,

平昌县-兰草渡


    兰草渡,地处平昌县城西北角,56.3平方公里。源于大巴山麓的巴河贯穿全境。在近代陆路交通不发达时,这里是上通陕西,下连重庆通商行人的必经之地,水运兴盛。清康熙,此地属巴州“顶山乡二甲”;民国后属巴中县第三区;平昌设治后属澌兰乡(含今雷山);1957年析澌岸、雷山单独设乡,2005年撤兰草区时将雷山大部并入。
     清·康熙末,兰草渡周围10余里地尚无场镇。因来往行人横渡巴河,故有人在东岸一开阔地上,搭临时摊蓬,经营从渠县上运来的红桔、白糖和本地的甘蔗、生姜,虽然十分热闹,确无正式市场名称,更无容客住客之所。由此,两岸的曹、王、张、何、许、黄、颜诸姓商议,各抽一位乡绅或名士焚香设誓,结成“金兰”兄弟,向四乡乡民募化建修神庙,渐而形成市场。至嘉庆元年(公元1796年),“禹王宫”落成。 (现兰草粮站仓库)。由于该庙为当时四乡最大建筑,且气势雄伟,神象肃穆,又有地方食宿,故朝神拜佛之人蜂涌,一些山民则又在侧边建修了一批草寮并经营熟食(如锅盔、白糖蒸馍、旅店等),有了一定规模,人们即按方位称东边的场所为老场,西边的场所为新场。
      至嘉庆7年(1802年)新街上又陆续建成了“文昌宫”(现乡政府址)“张爷庙”(现小河沟坎上),使这里终于形成一条有二华里长的一条街道。取代了东边“旧场”的职能。于是各路会首、“拜把子”兄弟、名人雅士会聚文昌宫,商议正式为新街命名。当人们一路争论渡河时,突然发现河中有一高出水面约4米、宽约5米的巨大青石(石上有一灯盏形坑,深40公分,积河泥约8立方米),上有一丛天生兰花,苍翠茂绿,新花绽放,浓香四溢,实为一绝。老先生苟朝南说:这丛兰花,自然天成,叶茂花繁,是个好彩头。这预示将来市场繁华,我看新场就叫兰草吧!这个提议,赢得众人喝彩,一致同意该场定名为“兰草场”,渡口定名为“兰草渡”(石上兰花已于民国初年被洪水冲走,现石坑尚存),并撰文将此事镌刻于河左岸悬石上(现大部笔迹可见),文曰:“……嘉庆7年,由何、邓、张、王、诸公数十人,募化乡里及巴河货船商贾,合力修成神庙新市,新场定名‘兰草场’。意为财源广进;河舟安全,四时平安是为序。”至此,兰草之名一直延续至今,近200年不变,即是“文革”中有人主张易名,也遭众人斥责未果。令人向往的兰草(实为大巴山春剑)也在临场一公里之外,便可寻到踪迹。

因命名之时得天时,源地利,通人和,先后有许多骚人墨客留下了与兰草有关的诗句。较著名的有以下几首:
其一
兰草花香七里闻,雷山打鼓空山鸣。
野鸭飞过木阁寨,螺蛳顶上挖金银
其二
羊渡响水金鸭叫,墨龙三现天生桥
风吹七里兰草动,空山洞里赏仙桃。
其三
远看兰草万从花,响水石上戏金鸭
空山洞里有仙女,巴河扁舟乐渔家。
其四
木寨山环八景优,天然形势信勿踌。
石人庙内石凝语,水磨潭中水自流。
黑马追风扶汉室,青龙偃月镇荆州。
金铧岭上宿飞雁,野鸭池中聚落鸥。
才子寨边望玉台,梁铜观里数山丘。
石窝兰卉望羊渡,古井铁碑数叶舟。
双柏店堂客过往,五枝树杈鸟常留。
智仁识得景优美,胜地开怀乐不休。
  

发表于 2011-6-9 11:18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victory::handshake历史与现实相结合,人文与自然相结合,图片与诗歌相结合。好,好,就是好!
发表于 2011-6-9 11:23 | 显示全部楼层
11.jpg

10.jpg

12.jpg


发表于 2011-6-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巴适
发表于 2011-6-9 11:24 | 显示全部楼层
13.jpg

15.jpg

14.jpg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