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老不中用

寻觅盐亭【叩云亭】古迹遗址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2:2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6# 九龙闲人


    是刘泰焰老师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1# ytr


    基本没有路,要去最好走老水厂上山。 领导好.cgi.gif

发表于 2010-2-8 1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弥梓江合嘴上亭
邀友寻踪两老人
有为不需青壮少
盐坛家国板油辛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2:5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你最好


    http_imgload.cgi(15).gif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13:1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3# lanyuan


    http_imgload.cgi(9).gif

发表于 2010-2-8 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九龙闲人


    是刘泰焰老师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0-2-8 12:26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老友就更辛苦了,在拍摄吧。

看到你的图片与视颇,闲人很是感激,听刘老师说,老友你系出世家名门,姓很特别,是太史公司马迁后人呢。:victory:

发表于 2010-2-8 1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应该说两位前辈我都见过的,在电影院旁边的照相馆里,两位前辈好象在里面扫描什么图片的

发表于 2010-2-8 18:51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知道有条石梯路,杂草丛生,地势很是险峻,坡陡岩峭,原来上面还有古迹,有空定去看看。
     {:3_62:}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20:2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6# 九龙闲人


    是父辈的传说,偶从未当真过。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20:3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27# 你最好


    那你认错了,刘老师原在文化馆,后在党史办,偶只是普通一老百姓。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8 2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早就知道有条石梯路,杂草丛生,地势很是险峻,坡陡岩峭,原来上面还有古迹,有空定去看看。
     {: ...
yyyhhk 发表于 2010-2-8 18:51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临梓江一边的确是险峻,现在没法上,从老水厂好上。

发表于 2010-2-8 2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九龙闲人


    是父辈的传说,偶从未当真过。
老不中用 发表于 2010-2-8 20:28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转:


    【司马姓典故、趣事】  〖司马迁后裔不姓司马〗

  汉太史令司马迁是陕西韩城县嵬东乡高门村人。在离高门村不远的芝川镇南岭上有司马迁祠墓,人称司马庙。祠内高悬的匾额“文史祖宗”及楹联“刚直不阿留得正气凌霄汉,幽而发愤著成信史照尘寰”,就是司马迁的后裔所献立,署名“徐村裔孙”。徐村即高门村,高门分东、西,南、北四高门,司马迁家居南高门。汉时高门地震,原村被毁,后续建新村,改名续村,现讹为徐村。司马迁的后裔现已传三十二代。

   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00a82701cd0dc4237bec2cc5.jpg 司马氏名人—司马迁
公元前108年司马迁正三十八岁时因其父司马谈去世,子袭父职,担任太史令十年,从事撰写伟大的史学著作《史记》。《史记》尚未完成,他就遭李陵之祸,受刑入狱二年零两个月。他罹祸的原因是为在作战时投降匈奴的好友李陵说了话,触怒了汉武帝刘彻。当时领兵与匈奴作战的元帅是汉武帝爱姬李夫人的长兄李广利,其弟为李延年。李陵是李广利部下一将。李陵作战失利与李广利的作战部署和不能及时供应粮草有密切关系。司马迁在指责李陵降敌的同时,不畏权贵,把当时的真实情况一一奏明武帝,直接冒犯了皇亲国戚李广利、李延年弟兄,当然难免招祸。

  那天,司马迁在向武帝陈奏了自己的看法之后,回到家里还愤愤不平地和他的两个儿子谈论这件公案。他共有二男一女,长子叫司马临,次子叫司马观,都是读书识理的青年。他们听说父亲替李陵降敌辩护,都大为吃惊,就赶快找来妹妹司马英商议对策。司马英当时只有十几岁年纪,由于父亲的言传身教,深通事理,擅长诗文。父亲撰写《史记》,她还帮着搜集和整理史料。司马英知道父亲替李陵辩护,冒犯了权贵,非同小可,必然要大祸临头,就劝两位哥哥立即外逃避罪,以免株连。司马迁当时却不以为然地说:“李陵投降匈奴,连三尺孩童都知道是犯了叛国大罪,至于是真降假降,现在谁也难以断定,也不必妄加推测,但李广利援兵不发,粮草不到,却也是铁的事实。我作太史令的人难道连这样的事实都不能讲吗?至于降罪的事,那就要看圣上的裁决了。”谁知他的话刚说完,圣谕就到:传司马迁受审。他从此就受刑入狱。

  这一下全家惊慌,不知如何是好。还是司马英有主意。她对司马临和司马观说:“两位哥哥可速离京师长安,以免和爹爹同遭不测之祸。”“那妹妹你呢?”司马弟兄同时说。“爹爹已将我许配杨敞公子,虽未成亲,但我却可去杨府避难。杨家声势显赫,李广利弟兄虽为皇亲国戚,谅也奈何杨家不得。至于家中其他人等我另有安排,哥哥不必操心。

  司马临弟兄告别了司马夫人和妹妹等正准备起身时,司马英又说道:“两位哥哥外逃,朝廷必要派人捉拿,不如改名换姓,以防万一。”

  司马弟兄觉得有理,但改为何姓,却颇费思索。司马英见他们为改姓这件事反复商议,一时难决,怕延误了时间,就接着说:“现在改姓,仍要不忘是司马子孙。妹妹以为可将司马二字分开,一家姓司,一家姓马,或将司字加一竖改为同,将马字加两点改为冯。这样虽千百代后亦可知为司马氏之后。”

  他们听后觉得有理,就将姓分别改为同,冯,远逃他乡而去。所以司马迁的后代不姓司马而姓同或冯。

发表于 2010-2-9 06: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等我回去就去看看
ytr

发表于 2010-2-9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山我去过多次就是没看到古迹,眼光不行啊

发表于 2010-2-9 13: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有一些残砖断瓦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9 2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34# ytr


    不是斑斑眼光不行,在草丛中很难发现,就是看到也不会在意。偶和刘老师去,是有作寻觅的动机。

发表于 2010-2-10 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山我去过多次就是没看到古迹,眼光不行啊
ytr 发表于 2010-2-9 10:45 http://bbs.mala.cn/images/common/back.gif



    呵呵,海哥,凭肉眼都能看出古迹,那你就有火眼金睛了!:victory:



     考古就将会是很容易的事了!:hug:

最佳新人

 楼主| 发表于 2010-2-11 1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猫儿嘴

猫儿嘴
回复 2# 老不中用


这是08年拍的猫儿嘴

发表于 2010-2-11 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处有亭名叩云,
与可摩天成仙人,
悠游千年梓江过,
丹渊一集夜夜心;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