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梨园春 的帖子
楼主提出的问题很好,好多老戏的本子确实值得研究。
对于楼主提出的关于《三娘教子》的问题,我有不同意见,提出于后,仅供参考。
《三娘教子》为《双官诰》之一折,故事出于明人《双官诰》传奇。描写士人薛广(子容)赴镇江,托朋友带银回家,其友吞没银钱,假造棺木,报说薛病死外乡。薛妻张氏、妾刘氏和王春娥得信十分惊痛,命老仆薛保运回灵柩安葬。张、刘两人先后改嫁,抛下孤儿倚哥,由三娘春娥织布抚养。倚哥不肯勤学,春娥加以教训,倚哥不服,春娥怒,用刀砍断机布,以示决绝。薛保再三劝解,母子终于和好。后来倚哥得中状元,薛广也得功名回家,一家团圆。春娥因尽节抚幼,终得父子之双官诰。 可见—— 薛保运回灵柩是假的,且由旱路从镇江运回大同家中,并非逆水行舟。奸人要造假灵柩,又要蒙骗众人,那时节定非暑热之时。
至于川剧演出的《三娘教子》,我看过近十个版本。我倒是觉得有3个问题值得注意: 1、“可恨张氏、刘氏”(或“可恨张、刘二氏”)一句,有的只说“可恨张氏”,缺了个刘氏,则王春娥这位“三娘”就成了“二娘”。 2、剧中“吾日三省吾身”的“省”,均应作“醒”音,而好多演员唱作“审”音。(重庆川剧院的李秋萍,以及张雪梅7月2日是唱对了的。) 3、薛保的衣帽穿戴问题。他毕竟是仆人,不能穿戴成张广才,或吕伯奢,或白茂林。这点上,京剧《三娘教子》中薛保的穿戴则值得借鉴。
以上肤浅意见,敬请方家教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