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下载
四川手机报读者讨论区
请
[登录]
或
[注册]
[去市州]
阿坝
巴中
成都
重庆
达州
德阳
甘孜
广安
广元
乐山
凉山
泸州
眉山
绵阳
南充
内江
攀枝花
遂宁
雅安
宜宾
资阳
自贡
搜索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首页
Portal
论坛
教育观察
问政
5G
网红四川
版务
四川手机报
本版
用户
管理日志
社区银行
版务
最新主题
最新回复
管理日志
最新图片
社区银行
积分商城
问卷调查
活动中心
群众呼声
麻辣杂谈
新 时 代
生态环保
律师在线
舆情监测
成都
绵阳
德阳
巴中
南充
乐山
内江
达州
广安
广元
遂宁
泸州
宜宾
凉山
资阳
眉山
雅安
自贡
营山
南江
新都
南部
摄影
楼市
旅游
川剧
汽车
桌游
招聘
教育
航拍
彩铃
健康
装修
美食
租房
论坛
›
麻辣生活论坛
›
中国川剧
›
【梨园探析】川剧与道教文化初探 (巴蜀網)
麻辣社区小程序
麻辣社区APP
相机扫一扫 下载APP
麻辣社区微博号
微博扫一扫 关注微博号
群众呼声小程序
微信扫一扫 发布留言帖
返回列表
阅读:
2258
|
评论:
9
[川剧知识]
【梨园探析】川剧与道教文化初探 (巴蜀網)
【梨园探析】川剧与道教文化初探 (巴蜀網)
[复制链接]
abcdefg杨荥
abcdefg杨荥
当前离线
积分
21167
发表于 2013-1-12 22:1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川剧与道教文化初探
據(巴蜀網) 花芬雪地
文
中国道教在不断的历史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各种寄托人们理想或摆脱人生苦难的宗教伦理观念与各种相关的祭祀礼仪,以及依托其庞杂神仙系 统的神仙人物,从思想意识某一层面深刻影响人们的行为方式。随着儒道释三教合流的历史发展衍变,道教观念渗入众多的传统中国戏曲作品 ,成为支撑中国传统戏剧的重要精神支柱。那么,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本土宗教的道教是怎样对人们生活产生影响并成为中国戏剧的 重要精神支撑的呢?作为巴蜀地方文化艺术代表的传统川剧,道教又是以怎样的途径进入并与川剧艺术相互融汇,使川剧文化表现出丰富和复 杂的道教文化元素的呢?
一、道教文化背景下的川剧
在川剧形成以前的四川地区,道教文化已经在民间广泛地流播。
约在公元34—156年,张陵诠释《老子想尔注》,用黄老之学改古代巴蜀的“五斗米道”为天师道,道教正式形成。在后来的民间传播过程中, 道教的名胜遍布四川地区。青城山的天师洞、成都市的青羊宫、都江堰市的二王庙、梓潼大庙等道教著名胜地和自隋朝开始出现于四川绵阳西 山观玉女泉崖壁、富乐山、剑阁鹤鸣山、丹陵龙鹄山、安岳玄妙观、三仙洞、蒲江飞仙阁、江油天苍山太乙洞、泸县玉蟾山等四川各地的四十 多处摩崖造像,为人们的道教信仰提供了精神寄托和行为基础,道教思想深入民心。
唐代李隆基大力倡导道教,“二十九年春正月丁丑,制两京、诸州各置玄元皇帝庙并崇玄学,置生徒,令习《老子》《庄子》《列子》《文子 》,每年准明经例考试。”“庄子号为南华真人,文子号为通玄真人,列子号为冲虚真人,庚桑子号为洞虚真人。其四子所著书改为真经。” [1]“唐玄宗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崇奉道教的皇帝,在他近半个世纪的统治中,自始至终地崇奉道教,从而把道教推向全面发展的繁荣时期。” [2]
在后来的戏曲歌舞、话本小说和元杂剧以及明清小说、传奇中,众多的道教神仙人物和传说人物陆续进入中国古典文艺作品,尤其是明清传奇 的兴盛,对清代乾嘉年间逐渐形成发展起来的地方戏曲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我国传统戏曲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川剧,当此背景,也必然具有 丰富的道教文化色彩。
蒋维明在《移民入川与人生舞台》一书中认为,在乾隆朝后期,已经形成了风格统一的川剧剧种,并将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定为川剧剧种 诞生的年代;杜建华《试论川剧高腔与剧种形成之关系》一文经过对川剧声腔的形成关系研究,提出“川剧可以雍正二年(1724年),高腔戏班进入成都并招生发展之时间,作为川剧诞生的一个标志性时间”。[3]
一般公认,“由于各地移民入川,以及各地会馆的先后建立,致使多种南北声腔剧种亦相继流播四川各地。正由于南北各地多声腔剧种先后流 入四川,并且在长期发展衍变中,与四川的方言土语、民风民俗、民间音乐、舞蹈、说唱曲艺、民歌小调的溶合,逐渐衍变为具有四川地方特 色的声腔艺术,从而促进了四川地方戏曲剧种──川剧的形成和发展。”[4]
由于川剧的诞生比道教的形成晚约16个世纪。在川剧形成以前的漫长岁月中,道教的教义和神仙人物的传说等等,在四川地区都已经拥有了广 泛的民众基础。川剧中大量来源于元杂剧和明清传奇以及道教传说的剧目,如来源于神仙度脱故事的“八仙戏”,由明清小说《封神演义》《 聊斋志异》衍变而来的“封神戏”“聊斋戏”等等,都表现出强烈的道教文化特色。
二、富有道教文化特色的川剧剧目
剧目是一个剧种存在的基础。仅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就存有2000多个川剧传统剧目的手抄本。1962年,四川省戏曲研究所编印的《川剧传 统剧目目录》共辑录川剧传统剧目和时装戏1500多个;1999年,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召集全川(含直辖前的重庆市)川剧艺术工作者共同撰 写编辑出版的《川剧剧目词典》,所列川剧剧目词条近6000个。[5]今天,仍有据可查的川剧传统剧目约为4000个。
从某些川剧传统剧目表现的思想价值和舞台呈现来看,例如“五袍”之《红袍记》(《白兔记》《李三娘》)《青袍记》(《望仙楼》《纯阳 楼》);“四柱”之《碰天柱》《炮烙柱》《水晶柱》《九龙柱》;“江湖十八本”之《葵花井》《放白蛇》《渡蓝关》《铁冠图》《上天梯 》等剧目;全部“封神戏”、“八仙戏”,部分“三国戏”、“隋唐戏”、“东窗戏”、“包公戏”、“聊斋戏”以及其他充满浪漫色彩和寄 托人们美好愿望、惩恶扬善的剧目,都从不同侧面和层次,演绎道教传奇故事或宣扬道教思想。
四川省川剧艺术研究院保存的川剧传统剧目中,集中体现或涉及道教文化特色的剧目有《封神演义》大幕戏44本,折子戏26折;另有《哪吒闹 海》连台戏6本,《封神》连台戏6本;《铁冠图》故事13本;《聊斋志异》大幕戏65本,折子戏32折。其他神话故事剧94本,传奇故事剧300多 本。[6]
综观这些川剧传统剧目,其表现的道教故事可以作以下分类:
(一)精彩奇幻、浪漫绮丽的“八仙戏”
在道教文化中,“八仙文化”在民间流传最为广泛也最有吸引力。由于八仙都是由凡人修道而达仙境,也最能够寄托老百姓的理想。“八仙过 海,各显神通”的民谚,往往在不经意间就能够从人们的口中流露出来。道教的八仙经过汉代八仙、唐代八仙、宋元八仙的演变过程后,至明 代吴元泰创作《东游记》,最终定型为钟离权、张果老、韩湘子、铁拐李、曹国舅、吕洞宾、蓝采和、何仙姑等八人。川剧剧目中,《八仙过 海》(《八仙庆寿》)最为精彩,其他剧目如:《渡蓝关》《韩湘子出家》《湘子祝寿》《三戏白牡丹》(《渡牡丹》《洞宾戏牡丹》)《张 果老骑驴》《铁拐李得道》《邯郸梦》《青袍记》(《五福堂》)等剧目,主要演绎八仙修仙学道的过程和劝善度脱的故事。
(二)演绎朝代更替和道教神仙道统之争的“封神戏”
明清时期,中国章回体小说发展达到高峰,约成书于明朝隆庆年间的许仲琳的代表作品《封神演义》,篇幅巨大,幻想奇特。该作品“其间时 出佛名,偶说名教,混合三教”[7],既体现了道教作为本土宗教在中国古代社会变迁中的主导地位,也表现出三教之间的相互融合。在道教理论的体现上,“十余处引用道教经典《黄庭经》,并且都同悟道修真、静心定性联系在一起。”[8]川剧依据小说提供的素材,衍变出大量的川 剧“封神戏”。主要有:《子牙出世》《子牙骂纣》《太师回朝》《陈塘关》《龙凤剑》《五弦醢》(《进三宝》)《顺天时》《炮烙柱》( 《梅伯抱柱》)《黄河阵》《九龙柱》(《闻仲归天》)《碧游宫》《反五关》《太极图》(《收殷洪》)《松木剑》《搬洞打珠》《哪吒闹 海》等30多个剧目。
(三)志怪故事入戏和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聊斋戏”
志怪小说是道教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驳杂,形式不拘一格,善于叙述奇闻异事。鲁迅先生《中国小说史略》考证,以三国时期的魏文 帝曹丕始,历代比较著名,影响较大的志怪小说作品主要有干宝的《搜神记》,王嘉撰、梁萧绮录《拾遗记》,段成式作《酉阳杂俎》,李昉 等人编修的《太平广记》等。
志怪小说重要作品《搜神记》,所叙多为神灵怪异之事,也有不少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主角有鬼,也有妖怪和神仙,杂糅佛道。大多篇幅短 小,情节简单,设想奇幻,极富浪漫主义色彩。故事源自《搜神记》的川剧剧目主要有《左慈戏曹》《槐荫记》《王祥卧冰》等。
作为志怪小说代表作的《聊斋志异》,既宣泄了作者蒲松龄对自己一生不幸的忿怒,也寄托了他对美好生活的理想。“从聊斋故事的题材内容 来看,它具有显著的平民化、世俗化倾向……讲述的大都是士工农商、贩夫走卒、市井百姓的家长里短、喜怒哀乐,也不乏才子佳人、小家碧玉的风流逸事和爱情故事,对具有奇行异术的方士、修炼千年的精怪、披着人皮的恶魔、美丽善良的狐仙之类,蒲松龄更不惜笔墨,给予 充分而细致的描写。”[9]这部经典志怪小说在川剧中形成的与道教文化相关的“聊斋戏”主要有:
《湘裙配》《粉蝶配》《凤仙传》《菱角配》《绣卷图》《借尸报》《桂香阁》《双魂配》《重梦缘》《莲花公主》《双魂报》《仙人岛》《 飞云剑》《痴儿配》《鸾凤配》《峰翠山》等剧目。
(四)依据道教仙话、道教人物传说、道教掌故,与历史故事或凡人传说、凡人命运相结合,寄托理想的剧目
这类剧目内容庞杂,人物丰富,几乎囊括了所有的道教神仙人物,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表现的内容丰富多彩,既有浪漫的爱情传说和 命运抗争,如《白蛇传》《槐荫记》《泾河牧羊》《黑风洞》(《劈山救母》《宝莲灯》)等,也有赏善罚恶的的《焚香记》《王昭君》《东 窗修本》等,亦有宣扬修道成仙的《药王成圣》《真武成圣》等,还有宣扬道教伦理教化的《南华堂》等。从现存的川剧传统剧目中,还可以 找出大量具有道教文化色彩的剧目,如:《三生缘》《九华宫》《三土地》《火焰山》《火烧郗氏》《双还魂》《玉簪记》《东窗修本》《宫 人井》《灵官报》《卖华山》《南华授书》《钟馗救驾》《活捉子都》《桃木剑》《铁冠图》《绿野仙踪》《蜃中楼》《魁星卖笔》《玉祖寿 》《天官赐福》《白蛇传》等将近300个剧目。
当然,说到“封神戏”,并不是说“封神戏”就是道教戏,象“聊斋戏”一样,很多层面表现出儒释文化内涵,研讨时是没有必要驳离它们的 ,只不过这些具有道教文化特色剧目的存在,使川剧以其丰富的故事内容和人物命运,成为四川地区道教文化流播的重要载体。
梨园
,
道教文化
赞
打赏
下载APP打赏
打赏列表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回复本楼
举报
全部评论
按赞排序
rhgnng
rhgnng
当前离线
积分
12120
发表于 2013-1-12 23:54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wufusheng
wufusheng
当前离线
积分
39963
发表于 2013-1-13 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哦!川剧与道教正是源远流长啊!学习了。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qianghuei
qianghuei
当前离线
积分
1559
发表于 2013-1-13 13:24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先生说过:“十班九道士”不知是何意思。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qianghuei
qianghuei
当前离线
积分
1559
发表于 2013-1-13 1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无法播放,请点击此处在新窗口打开
补充一段道坛录音。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qianghuei
qianghuei
当前离线
积分
1559
发表于 2013-1-14 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NvsBY2g32eM/#
[/flash]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最喜无边风月情
最喜无边风月情
当前离线
积分
1
发表于 2013-9-17 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错。还有人关心拙作。但是,“花芬雪地”是谁?希望花芬雪地今后在网络上发表文章要回避剽窃之嫌疑。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莲生一十三
莲生一十三
当前离线
积分
34
发表于 2013-9-17 18:31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了!!!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rhgnng
rhgnng
当前离线
积分
12120
发表于 2013-9-17 18:43
|
显示全部楼层
:):):):):):)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zhengfeng1234
zhengfeng1234
当前离线
积分
26790
发表于 2013-9-17 21:15
|
显示全部楼层
评论
赞同
反对
举报
返回列表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
详情请点击此处>>
浏览过的版块
盐亭论坛
营山论坛
都江堰论坛
西充论坛
成都论坛
麻辣摄影
麻辣杂谈
汽车论坛
群众呼声
最佳新人
注册后积极发帖的会员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