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宰客门”信息上网,引发三亚一连串应对和网民的连续反弹。此事还在发酵,牵出多地的景点和服务业宰客事件。一波未平,一波又起,2月2日,有微博称三亚游客因停车纠纷遭10余名保安围殴,重伤入院,并有打架视频上传,一时三亚保安又遭网民猛批。 看到三亚保安打人那段视频时,我就有疑心,推测网传视频只是“部分真实”。理由主要有两点,一是无声处理,必是因有声不利于信息传达方所致;二是剪辑加工处理后的视频,不能说明事件起因与双方过失、责任。另外,一般情况下,很少见酒店保安对顾客和路人先行动粗,保安从业人员多是外地打工者,在当地社区其实为弱势群体,对他们而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若非情势所迫,保安人员不会轻易动手,更不会因引发冲突而得到酒店管理人员的支持。
许多网民指责那家人“恶人先告状”。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那家人先是说酒店保安称“东北人素质低”,就因保安的出言不逊引发了冲突,继而又指证出现场的民警对“围住民警进行指责”的“围观群众”说了侮辱性的话。若有此情节,那就不是一般的民间纠纷了——涉及到警察与公权进行“地域歧视”,这或许是三亚官方高度重视、专门调查的原因。
双方当事人在警方调查时,均未反映过曾有地域歧视性话语出现。现场记录和围观群众都说没听到歧视性言语,张家歪曲事实的情节,或许可基本肯定其“煽动性”。
民间纠纷、肢体冲突这种事,各地时有发生,在网络技术发达的今天,只要现场可以记录或者个人有意记录,小事上网成焦点,随时都有可能。而信息上网可达预期目的,却有一定的条件,即:信息真实、客观、全面且经得住网民的推敲;信息反映真的是“正义在我方”或者“主错在他方”。
只有在今天,也只有互联网,才容得下那庞大到不可想象的“评理员”队伍。抱持善意与公心的相关人士,都可以从网民多元言论中汲取智慧、用于实践。互联网是个评理的好地方,网络舆论并不偏向于“先告状“的一方,也不因谁的身份优越而自动充当帮衬角色。作为“各界专家”和“陪审团”的网民,提供咨询与态度无需付费,他们只需要信息透明和各方不被压制的陈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