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9452|评论: 65

[乡镇风采] 纪录片 山里的日子(驷马双城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9-3 0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里的日子
英文片名:DAYS IN THOSE MOUNTAINS
时长:5 X 39’  拍摄年份:2000年
策 划:郭剑新 编 导:王海兵 撰 稿:王海兵 摄 像:王海兵  副编导:谷 三 录 音:朱广皓


在四川省东北部的大巴山区,有一个普普通通的小山村—平昌县驷马镇双城村。这里有一家农户,主人叫邓友仁,他便是那幅著名油画作品《父亲》原型人物的孙子。1998年秋至1999年夏天,油画《父亲》的作者罗中立数次回到大巴山中的双城村,本片的故事也由此展开。全片记录了罗中立重返大巴山的经历以及邓友仁一家及其乡亲们的一段真实生活。                                                                                                      
  春种秋收,夏忙冬闲,山里人既像他们的祖辈一样,无法摆脱靠天吃饭,土里刨食的命运;同时又凭借辛勤的劳作和实实在在的追求,竭力改变着自己的生存环境和生活质量。婚丧嫁娶,喜怒哀乐,一个个真实生动的生活细节,绘成了一幅幅乡居生活的隽永画卷,一个个鲜活的人物与事件,再现了巴山百姓朴实坚韧的品格和他们代代相承,成长、变化、奋斗的生命本质意义。                                                                           

  《山里的日子》为20世纪末中国农村乡居生活留下了永恒的记录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5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4-5-18 20:34 | 显示全部楼层
感动。可不可以再拍一部,看看现在的变化?

发表于 2014-5-17 20: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都看好几遍了

发表于 2014-5-16 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山里的日子

记得那是一个特殊的时代,城里的知识青年响应党的号召,几乎都重复了上山下乡的郁闷岁月,阿风就是其中的一个。当他得知要远行,心里虽然有几百个不情愿,但是他却与同龄人结伴同行,身负行囊,来到了一个几乎接近桃花源中的一个很不起眼的小山村。村里的人们都亲切的叫他们知青。阿风的到来,引起了这个小山村不小的轰动,大人小孩都围着阿风问东问西,问城里的月光,问城里的人,问城里的事,问城里的风土人情,问城里的山水,总是问个不休。阿风没有表现出年轻人的不耐烦,却是不厌其烦的回答每一个提问。那是因为他没有城里人的架子,没有年轻人的傲慢。他甘愿当传播者,他乐意将城里的稀奇与山里人共同分享。
山里的人没有见过世面,不知道外面的天空到底有多蓝,听起阿风讲故事,就象是欣赏神话,犹如天方夜谭。初来时,阿风情绪保持了一段时间的低落,没有在城里的那种欢乐,但是这种状态很快被山里人为他赶走了。山里的人通过阿风,意念中认识了外面的世界,填充了一些脑海的空白,对城市有了感性的认识,也随即萌生了想到城里走一走、看一看的憧憬。
那时的山里很穷,穷得有些山里人舀水不上锅,面对家徒四壁,他们多了几分挣扎。然而对于阿风的到来,山里人为了更好的招待城里来的年轻人,家门家户倾其所有,拿出了平时珍藏了很久的美食,真心实意为阿风办了一桌象样的接风晚餐。席间,觥筹交错,掩饰不了山里人的喜悦,也遮掩不了山里人的宽大胸怀,因为那个年代酒菜毕竟有限,山里人宁愿少动筷子,也不愿意饿了这个年轻人。席间,山里人把阿风视为上宾,让他坐在了方桌的上席,以示山里人对城里人的礼遇,也传递了山里人对这个初来乍到的年轻人的关爱之情。
阿风心里始终都在思考自己的人生路,他也想到了既来之、则安之的这个哲理。他放下了书生意气,重拾勤劳,用那还算幼稚的肩膀挑起生活的担子。阿风很随和,很快就和周围的邻居打成了一片,也是因为他乐于助人,他只要有空,他从不拒绝任何人的帮助请求。来到山里,阿风体会了劳作的乐趣,他为庄稼人日出而作、日息而归的生活轨迹而感到惬意。他体会山里人的艰辛,他也愿意融入山里人的生活,他从不为繁重的农活叫苦说累,他默默坚持着,一年四季重复着播种、收获的故事。其实,阿风也是脆弱的,他日夜都在做回城的梦,因为城里有他的亲人,有他的牵挂,有他的惦记,有他的回忆。
日子过得很快,就象脱缰的马儿跑得那样快,一晃就是几年过去了,阿风也将结束山里的日子,要回到他朝思暮想的那座城市。他是多么的不舍,他难舍朝夕相处的乡亲,他不舍这里的山山水水,他难舍这里的一草一木,他多么想留下来。尽管难舍难分,在他父母的再三催促下,阿风选择了回城。回城后,他失落过,伤心过,他回忆山里的日子,思念山里的乡亲,放不下山里的那些点点滴滴。在信息时代没有来临的时候,他与乡亲们偶尔书信往来,以释心中的情怀。
时过境迁,事过境迁,阿风无时不在牵挂山里的乡亲。他是多么想常回家看看,然而工作的原因,他回家少了,与山里乡亲团聚的时间少了。某天,阿风回来了,他带着思念回到了山里,似曾荣归故里。山里人还是用那热忱的双手欢迎他的回来。回来的阿风,他是多么感激那段岁月,让他结识了真诚质朴的山里人。他心存感恩,他没有更丰厚的回报,其实山里人也不奢求,只不过让阿风感到内疚。其实,他是多么想为山里的乡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他心里,他是多么希望城乡一体化,让山里的乡亲过上城里人的幸福生活。转眼就是几天过去了,阿风又要回城了,他与乡亲们一一道别,乡亲们送他到了村头,挥手离别,望着阿风远去的背景,乡亲们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发表于 2014-5-16 16:5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当时我也非常喜欢这部记录片,我事后还写了点东西,真的值得怀念,都是农村娃,看起很亲热.

发表于 2014-5-16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看不厌.记录了大巴山的点点滴滴.

发表于 2014-5-16 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几次了,让人回味,让人感动,也不时流下了泪花,因为那是我的过去,那是我的家乡---------------

发表于 2014-5-14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在十多年前我再珠江台有看过这个纪录片,当时是一位开县的同事告诉我的,说有个纪录片是说的你们平昌,于是赶紧转台,刚看不就眼泪就出来了,在异地看到反应家乡的纪录片是那么的亲,从来都被忽视的深山沟突然受到关注那种感动和辛酸不言而喻,后来过年在老家中央台又放过一次!平昌确实应该好好利用罗中立-《父亲》-《大山里的日子》这张名片!

发表于 2014-4-13 1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读书的时候还没有那个条件好,因为是集体生产分粮吃饭,每周不但要背3斤米还要背粗粮如红苕洋芋、蔬菜和一周所烧的柴,另外还要炒一碗盐菜或泡菜,不管够不够都是那么多。那时很少穿鞋子大多数是打光脚板,如果下雨不小心摔倒了,米可以连拟撮起来淘干净吃,柴可以晒干烧,菜就没有了,这周就只有吃神仙饭。至今不明白那时条件那么差我们读书咋那么用功,成绩总是那么好。相比之下红娃子的条件又好多了,这片子我看了两集就完了,流了不少眼泪。虽然跟双城村近,但情况不是太清楚,如果平昌台能放一次多好。

发表于 2014-4-12 23:11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事

发表于 2014-4-12 23:10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上

发表于 2014-4-12 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顶下  很好名片嘛  平昌为什么不好很好宣传下呢?

发表于 2014-4-12 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第一次看山里的人记录片,每一个情节心里就特别心酸,总会想起儿是的自己,也是一步步走到今天,儿时总想走出家乡,现在总是梦回家乡。唉,看到红娃子背盐菜,她就好像是我们农村孩子上学的的缩影。:)

发表于 2014-4-12 0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邓大贵老人是一位好干部,没有他,双城村四社的公路在当时是修不通的,我们今天的干部走群众路线应该好好学学他。邓友仁是一位勤劳、善良、无私的好村民。祝愿邓云华,红梅,钱娃子快乐幸福,祝愿邓大贵健康长寿,祝双城村四社的干部群众富裕、幸福。

发表于 2014-4-11 11:5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一会儿才发现!邓红梅居然是我的初中同学。15年过去了!我想他也已经为人母为人妻了吧!
发表于 2014-4-9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和钱娃子 同龄。看到了我小时候的生活、

活跃会员 热心会员

发表于 2014-4-8 14:58 | 显示全部楼层
哦,是这个.,我先仔细看

发表于 2013-10-7 14:5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不错的纪录片!!!把小时候我的那种生活展示的淋漓尽致,让我重温小时候的景色。。。。。。。。。。。

发表于 2013-10-7 02:0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在其中用一集
充分体现一位巴山老人“病、逝、殡、葬”
也许更能体现纪录片的人文价值
也许巴山老农希望:
入故土为孝  枕故土为安

巴山儿女习惯

最后几斤骨肉
富饶养育他一辈子的土地……
本帖最后由 无为无畏 于 2013-10-7 02:12 编辑

发表于 2013-10-7 0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向编导摄影致谢!
向罗中立先生致安!
向巴山父老乡亲致敬!

巴山贫瘠而富足,
巴山僻远而居中,
巴山单调而丰富……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