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298|评论: 31

[灌水•大厅] 讨论:你家枧过水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5-31 00:43 | |阅读模式
列位可能有些疑问,这个“枧”是啥意思哦?以前好象在哪个踏踏看到过呢?对的,绵阳市小枧沟就是这个“枧”字,jian,普通话读第三声,四川语读第四声。那么它在这里是啥子意思呢?
前段时间到自贡看了些盐业方面的资料,其中就有个专用名词,叫“枧管”,从照片上看就是一些黑不溜秋的管子,这几天受冷铺子兄关于王冕《伤亭户》一文的启发很看了些盐方面的资料,多次看到了这个“枧”字,上百度一查,其中一个意思居然是“引水的竹、木管子”,这让我一下就想起了小时候家里从山上“捡”水吃的经历,一下子才知道原来不是“捡水吃”而是“枧水吃”,只是按语文老师的说法是名词作动词了,把“引水的竹、木管子”变成了“用竹、木管子引水了”。
小时候老家就是用竹子来“枧水”。
老辈子拿把弯刀进到稠密的竹林,左看看右看看,选准了几弯刀下去一棵高大的慈竹就应声倒下来了,扫过竹梢,压得笋壳哗哗响。然后选取中间最厚实的一段,把小头的竹节弄个小洞,再把一段铁签子或打石头的崭子从弄开的小洞放进去,然后将竹子大的一头在地上撞击,铁签的重力很快就会将中间的竹关节打通,这样一段用于“枧水”的涵管就做成了。接下来就是上山架设水管了,当然引水的地点是早就选好了的,用破开的竹子扎成个马叉再把水管放在上面捆牢靠就行了,这样山上的泉水就一路唱着滚动下来,从一段枧水管跃出又跌入另一段枧水管。
后来人们开始用塑料管枧水了。
我第一次看到白色的塑料管枧水觉得好不可思议哦,看到小气泡在水管里面密密麻麻地流动觉得很神奇,于是就想干点什么。从旁边的野枣子树上揪下两根硬刺在管子上扎了好几个眼,几股小细流从小眼里冲出来,就象娃儿阿尿样。后来大人追查还要装出一幅懵然不知的样子,那是打死都不能说的。
有的人家没有钱就买黑色的塑胶管,但夏天一来塑胶管就会发出一股臭味,烧出的白开水都有很大的味道。我们家也用过。
我们家要打水井了,我也钻到山洞里给爸爸打下手,爸爸就着昏黄的煤油灯往山里追寻水源。往山里钻了五六米也没有找到更大的水源,由于地质不硬担心不安全只好将就,把塑料水管埋上,再封上洞口,这样水就枧到家里来了。夏夜,我就跑到房后,把管子接头处一拔,就着水管冲凉,再套个火炮儿躺在院坝里看星星,爸妈就拿个薄扇给幺儿撵蚊子。
直到我上班家里还在枧水吃。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6-1 08:38 |
     有文化的人就是麻烦!
   ·····················
发表于 2011-6-1 08:38 |
    现在咱们盐亭还是有很多农村的居民在用这样的方式···
唉,一直以为是捡水吃哦,今天才晓得是这么个意思索?
发表于 2011-6-1 02:36 |

枧水-------鉴定结果:发音,用法和西充人一摸一样。



发表于 2011-5-31 21:38 |
矿产资源丰富结石病多发就用挖井枧水碳棒过滤为生活用水--------我们这里多见.

发表于 2011-5-31 21:35 |
   在经济和工业落后的时代,农村枧水当然是用竹竿了,小时候我都还看到过,后来有了塑胶水管后,人们就再没有用竹竿枧水吃了,不过农村的都是枧水吃哈。
  记得小时候,那些大人经常考我们一个字,“特儿特”,是个象声字,写法就是井中间一点,说是水掉到井里发出的声音,不知长歌有这个印象没有?

发表于 2011-5-31 21:32 |
这件事情给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了。

发表于 2011-5-31 21:31 |
冷铺子 发表于 2011-5-31 21:26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九龙闲人 的帖子

    你们那里怎么叫湖江背儿呢?我们这里有两种称谓哈,一是夹背,分大小。二是篾丝 ...

你们那里怎么叫湖江背儿呢?我们这里有两种称谓哈,一是夹背,分大小。二是篾丝子背儿,编的很精致的,材料都是篾挑。



   夹背。有,要大些。当时是大人背的。   我们说的:湖江背儿,就是你说的第二种。要中小一些。小孩时常背。


          小时还常分不清:夹背与背架的区别。;P

发表于 2011-5-31 21:26 |
回复 九龙闲人 的帖子

    你们那里怎么叫湖江背儿呢?我们这里有两种称谓哈,一是夹背,分大小。二是篾丝子背儿,编的很精致的,材料都是篾挑。
发表于 2011-5-31 17:31 |
哦哦

发表于 2011-5-31 17:31 |
爱液湿毯 发表于 2011-5-31 15:2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回复 九龙闲人 的帖子

胡江背儿可能是那种用比较细的蔑条编出来的那种很密实的背兜,大小适中,平时赶场上 ...

  就是那个。


       我们喊:湖江背儿。我想这湖江二字的正解是什么呢?:lol

发表于 2011-5-31 17:29 |
雨中的梧桐树 发表于 2011-5-31 12:2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没见过,估计那水一定很甜。

-------------就是嘛,所以盐亭老家的--盐水面,总比城里的面好吃。


   即使把老家带制好的面条(干面条)来,总也煮不出当年味儿来。


   后来想了,便是水质的过了。


   因为家乡都是井水,现在全是自来水。

发表于 2011-5-31 17:19 |
我现在是自来水公司帮我枧。
我在百度搜索的结果:在调制广式月饼饼皮面团时,常加入叫“枧水”的物质。枧水是广式糕点常见的传统辅料,它是祖先们用草木灰加水煮沸浸泡一日,取上清液而得到碱性溶液,PH值为12.6,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和碳酸钠。在历史上没有现代化学碱的情况下,只好使用这种土法制备的植物碱。
现代枧水:现在使用的枧水已不是草木灰了,而是人们根据草木灰的成分和原理,用碳酸钾和碳酸钠作为主要成分,再辅以碳酸盐或聚合磷酸盐,配制而成的碱性混合物,在功能上与草木灰枧水相同,故仍称为枧水。如果仅用碳酸钾和碳酸钠配成枧水,则性质很不稳定,长期贮存时易失效变质。一般都加入10%的磷酸盐或聚合磷酸盐,以改良保水性、粘弹性、酸碱缓冲性及金属封锁力。

发表于 2011-5-31 15:02 |
有文化就是好,啥都懂

发表于 2011-5-31 15:01 |
我也一直以为是捡水吃
这个枧,还真不懂,只是超市里有卖“枧水粽子”,白的,无味,我还以为“枧水”是一种材料,好像“碱水”这种的。。。。。。。

发表于 2011-5-31 12:41 |
低调的嚣张 发表于 2011-5-31 10:2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可是这个“枧”字怎么不是“提手”旁。。。。。不解。就算名词动用也应该有些牵强的。(个人观点)

   可能最早用来引水的工具为木制,才发明此“枧”字。“枧水”一词不光有名词动用之意,应与“蜡染”中的“蜡”字相似用法。
发表于 2011-5-31 12:24 |
没见过,估计那水一定很甜。
ytr

发表于 2011-5-31 11:06 |
九龙闲人 发表于 2011-5-31 10:39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因为枧水,跟挑水不同。它本身就不是一个动作啊。

       而是一种工具、一种状态、一种方法 ...

其实简单解释就是“引水”的意思。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