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因为哑巴,没娶到老婆,是属特困,红庙子湾的人,家就住在学校后面,领导就招他进校在食堂蒸饭、敲钟和收发邮件(我在上初中那会,当时叫大桥附中,当时学校是烧煤,住校生都是蒸饭吃,上、下课都是听哑巴敲钟声的),给我们感觉还是人不错,挺有责任心的。那会儿他还有收养有一个女儿,老小相依,算有个家样儿。后来附中与小学合并,学生生活也不像我们当时那样艰苦,哑巴可能转岗当了保安,现在学生思想开放,社会物欲横流,有名的老师纷纷调到县里或高中部去了,也不见当年严谨学风(老校是解放时期没收地主的庄园,全木结构,当时全校师生当时条件很有限,学生无宿舍,在外面租房住,学校教学排名在南部县总是排在前列的),哑巴也难免走上了歧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