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的六月万物复苏,盛大的煨桑仪式在草原上举行,参与煨桑就是净化心灵。 煨桑是藏族特有的宗教活动,一般在高原开春举行,预示六畜兴旺,祛病延年,国泰民安。 煨桑的起源要追朔到古象雄时期,雍仲本教饶弥沃如来佛祖从象雄到了工布(现林芝),在这里初转法轮,并传下了煨桑的方法。仪式上,用松枝、糌粑和香料放置煨炉内点燃,然后撒上糌粑、茶叶、青稞、水果、糖果之类,用柏枝蘸上清水和向燃起的烟火上挥洒,口诵真言,向天空抛洒隆达。 相传古时藏族男子在出征或狩猎归来时,部族首领、老人以及妇女儿童聚在寨外,燃上一堆柏枝和香草,并不断用烟和水向出征者身上洒水,意为用烟和水驱除各种污秽之气。 其实,这种作法至今仍然遗留于藏族社会的民俗民风之中,后来就与战争有关,以“桑”祭祀神灵,祈祷平安胜利,成为高原藏民同神灵沟通的主要方式。人们认为,桑烟可以直达上天神住的地方,它可将人间美味传递上去,使诸神欢喜,保佑世间凡人事事如意,平安幸福。到了公元七世纪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为了立足,佛教借鉴了本教和当地民族的一些习俗,煨桑就是其中之一种。由此烟桑与藏传佛教结合起来,规模越来越大,盛行涉藏地区。可以说,煨桑是藏族原始佛教与藏传佛教两层文化形态催化下形成的祈愿礼俗。 当地还有一种规矩,煨桑时只有男子才能上山祭祀,女人在山下等待。祭祀仪式结束后,男子下山继续比赛马术、拔河、抱沙包,摔跤等传统民间项目,三天后便天始了一年的农牧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