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地处青衣江中游,生态环境良好,适合檀皮、潦草、慈竹、楮树、龙须草等造纸原料生长,洪雅县自唐宋以来就是蜀中造纸大县。古代青衣江及其支流两岸造纸的槽户(造纸作坊)遍布丘陵和山区。余坪镇芦溪村早在唐代传入的手工造纸技艺,自明清进入兴盛时期,当时,全村所辖9甲中有8甲均有槽户。1949年后,芦溪造纸厂(1956-1978年)至今还留存着昔日的厂房和设备;1984年诞生的金釜造纸厂,通过传承和改进益州(四川)千年制造竹纸、棉纸、连史纸的传统工艺,手工抄造出了享誉全国的高级书画用纸——金釜雅纸。
1899年到1911年,威尔逊历时12年深入中国西部,采集了65000多份植物标本,把近1600种中国特有的植物移植到欧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植物多达200多种。在中国的经历,成就了他这位20世纪英国最出色的植物探险者。1908年9月12日,他在描述为期两天的瓦屋山之旅时写道:“这里的杜鹃花很多,我记载了约十种,其中有一棵树高8米、围径近2米的尖叶杜鹃——该种杜鹃已被证明是新种、成了瓦屋山的骄傲。”9月15日即将抵达白沙河高海拔山谷的铅矿时,他又记道:“在上坡途中,疏叶杜鹃等3种杜鹃特别多,长成密灌丛。”面对瓦屋山区这些或扎根悬崖峭壁、或生长在倒伏树干或附生于挺拔冷杉上的高山杜鹃,威尔逊愿意不吝笔墨地加以记述、发出赞叹,已足以证明洪雅高山杜鹃花别具一格的景观魅力和园林价值。
9月13日离开炳灵,14-15日,威尔逊途经瓦屋山区长河坝抵达白沙河高海拔山谷,描述了这里的铅矿:“整座山矿石非常丰富,似乎都富含铅质……劳工用装有滑轮的筐子运出矿石,人工粉碎成细小颗粒,投入溶液中逐步沉降、分离出铅,储存于大木桶中,最后熔炼成长圆形的大铅锭、通过最近的水运码头运往成都和叙州府(今宜宾市)……这样的提炼,方法原始、效率低下、成本高昂、产量太小。由于炼矿和其他原因,山上的树木几乎已被砍光,岩石暴露的光山秃岭显得一派荒芜。”水路运输离不开青衣江航道,山里的这些矿产在与芦溪渡口擦肩之后告别洪雅,但留给洪雅的却是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的满目疮痍,令人痛心。威尔逊关于瓦屋山区矿产的记述,不仅印证了瓦屋山区的矿业和冶金历史,同时,也为后人开发矿产资源必须提高技术水平、增强生产效率和保护自然环境,提出了善意忠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