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时期的南安太守杜宝只生一女,取名丽娘,年十六岁,尚未许配。杜宝为了使女儿成为识书达理的女中楷模,为她请了位老秀才陈最良。因陈上《诗经·关雎》惹动了丽娘的情思。伴读的使女春香,偶而发现了杜府后的花园,并引领丽娘偷偷游了花园。 久困闺房的丽娘,在大好春光的感召下,动了访春之情。丽娘回屋后,忽作一梦。梦见一书生手拿柳枝要她题诗,后被那书生抱到牡丹亭畔,共成云雨之欢。丽娘醒来后,恹恹思睡,第二天又去花园,寻找梦境。失望之下相思成病,形容日渐消瘦下去。一日照镜子,见自己一下瘦成那个样子,忙叫春香拿来丹青、素绢,自画春容,并题诗一首于上。她又把梦镜说与春香,并让春香把那画叫裱画匠裱好。 杜宝夫妇听说女儿病重,忙叫陈最良用药,让石道姑来念经,但都不见效。中秋之夜,丽娘天逝。死前,嘱咐春香把春容装在紫檀木匣里,藏于花园太湖山石下,又嘱母亲把她葬在花园牡丹亭边的梅树之下。 广州府秀才柳梦梅,原柳春卿,因一天梦见一花园中,有一女子立在梅树下,说她与他有姻缘,才改名柳梦梅。 丽娘在阴间里一呆三年,阎王发付鬼魂时,查得丽娘阳寿未尽,令其回家。 丽娘鬼魂游到梅花庵里,恰遇柳生正在对着自己的真容拜求。丽娘大受感动,与柳生欢会,自称是西邻之女。一天夜里两人正说笑,被突然来的石道姑冲散。第二天夜里,丽娘只好得向柳生说出真情,并求柳生三天之间挖坟开棺使丽娘还魂。 《牡丹亭》的主题在于一个“情”字,剧本也就贴近汤显祖“情至”、“情真”、“情深”的理念来发展。第一节启蒙于“梦中情”,第二节转折为“人鬼情”,第三节归结到“人间情”。汤显祖笔下的“天下第一有情人”杜丽娘因梦生情,一往情深,上天下地,终于返回人间,与柳生梦梅结成连理。 当阎王和小鬼发现杜丽娘倾城倾国的姿色时,有小鬼劝其收下当妾,阎王说:我们坚决不用女囚,她的人间情还未了,把她送回去。当看到这里都在为阎王竖起大姆子。使人联想到人间稍有一点权势的人见美色就占,见金钱就贪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组片子选自昆剧《牡丹亭》片断,用后期手法摸访地府场景,使图片更有动感,让人感到阎王和小鬼可爱的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