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卧虎藏龙,能人甚多,前几天,偶然看到一帖,标题宏伟,像是专门用来指导外地朋友入川交往会话的,名曰:<<四川方言生存指南>>
看那阵仗,关乎生存,且有指示,老颠被震慑,顺倒毛毛儿抹,将其列举的金句及释义(大意)敬录如下,与吃瓜群众共同学习分享。
1、[数签签] 吃罢麻辣烫串串香之后,喊老板结账买单的意思。
2、[吃嚯皮] 白吃,占便宜。
3、[屙秋沥] 吃太多不消化拉稀,骂人的话。
4、[沓沓] 地方、方位。
5、[扯撑睡] 无顾忌尽情大睡。
6、[抓梦脚] 思想开小差,脑子有毛病。
7、[切哪儿] 去哪里?
8、[挨到] 靠近,毗邻。
9、[抵拢倒拐] 到尽头处转弯。
10、[耍] 玩。
11、[转街] 逛街。
12、[打野招呼] 搭讪。
13、[石圈儿] 用代表剪刀石头布的手式来决定胜负。
14、[烧] 坑害。
15、[过瓦] 买东西(如某些个体较小的水果) 不选择,用容器舀。
16、[耙和] 软糯的口感形容。
老颠也是川人,拜读后,发现其中有误,虽敬畏,但不敢隐瞒,简析如下:
1、”数签签” , 是” 串串香” 流行后,某些吃货用来代指买单的新句,好理解,有趣味。不过,目前只是在小范围内使用,上升为俚语还有个过程,列入新川话词语为时尚早。
2、”吃嚯皮” ,”嚯” 应为” 豁” 。豁皮,指原木外皮,过去甩倒河头裸运,多碰撞,有裂隙,被穷人剥离当柴烧。后经演变,”豁皮”比喻不正经的,如小混混;”吃豁皮” 即吃白食,川东话,等同成都话”吃欺头” ,占便宜。
3、”屙秋沥” ,”沥” 应为” 痢” ,坊间说:屙秋痢打标(飙)枪,夸大形容拉肚子狂泻的情景。
4、”沓沓” ,应为” 榻榻”(塌塌) ,意即地方。”榻”有历史渊源,古人曰: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比喻不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势力范围) 简言之,”榻”即地盘 ;而且,”沓” 是量词(一叠,不太厚,如钞票) 及形容词(杂沓、拖沓);而” 榻” 是名词,”塌” 是动词名物化,才能与之匹配,例如:就是这个榻榻(塌塌)
5、”扯撑睡” 中的” 撑” 应为” 伸(川音读作:撑) ;另外,”扯伸” 是川版形容词,表示无顾忌不间断,它可以修饰多种动作行为,如扯伸睡,扯伸耍,扯伸一趟子(跑了)……等等。
6、”抓梦脚”, 川话只有”啄梦觉”(脑壳点一点地,像鸟啄食,似睡非睡的样子) 其变体为”打梦觉(打梦脚、打梦足) 没有过”抓”的。
7、”切哪儿” ,”切” 是普通话” 去” 的川地发音变异。
8、”挨到” ,也可写成” 挨倒” 。
9、”抵拢倒拐” ,标准成都话,但现在很少用了。
10、”耍” , 等同” 玩” 。单用算川话,如与其它词连接,有川版的,如:耍独龙(独自玩)、耍扁毛(养鸟喂鸽子);而”耍手段” 这一类是普通话。
11、认同,忽略。
12、”打野招呼” ,不必要的生造词句。川话早就有” 搭野白”(搭白的外延) ,即搭讪,字少,仍流行,更有文艺范儿。
13、”石圈儿” ,是” 识拳儿” 读讹了 ,指两人或以上,同时做出手式,按照剪刀石头布相生相克作胜负判断 ,属于最简捷的游戏。原本为普通话,这是川地变异读音;若录用,应写成” 识拳儿”。
14、15,认同,忽略。
16、”耙和” ,”耙” , 应为左边”火”又边”巴” 组合的那个字(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964页)
综上所述,拢共才16个条目,想不到竟有8条错误,且语焉不详。
至此,老颠产生端起刀头找错庙门的感觉,敬畏之心也就大打折扣,想来想去,还是选择耿直,实打实说几句:
首先,感谢台端对四川方言有兴趣,赞赏帖文试图助力传播的努力。
其次,建议先要做足功课,避免匆忙上阵,切莫自己都找不到”北”,还要给别个”指南” ,那样就打不倒山势,容易搞错。
四川方言涵盖1亿人口,历史悠久,自有规律,水很深,若瞩意,需要花点时间下些功夫。
不宜浅尝辄止,扯起封皮当告示,捞起半头就开跑(“捞” ,应为左边”提手”又边”老”那个字,表动态,见<<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782页,笔者字盘无此字,暂代)
仅凭骚胆大,一歇乱搞堂,不会奏效;倒反而曝露出教师爷是半罐水,在假打。
当下,白火石又多,老颠担心,这门子骚整,会不会降低品位,把清新风趣,原汁原味的川方言搞臊,混搭成”杂菜”,久而久之,将湮灭于江湖,那就惨了。
这样的结果,对四川方言,对<<指南>>楼主(如果您真的也爱川话) 实际上是双输。
为止损,恭请各位玩家高抬贵手,要不,再充充电,或者,哪儿好耍切哪儿,求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