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安岳县白塔寺乡增花村一位孤寡老人办理计划生育家庭特别补助,被要求请村、乡干部吃饭“意思意思”,结果一顿饭花掉了3个月收入600多元。这些钱,是这位老人靠编背篼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对此,当事村干部却表示,“不去吃对不起人家。” 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当官就是为服务群众的,就是急群众所急、帮群众所困、解群众所忧的,是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然而,按政策、按程序能够办好的事,在某些地方却非要通过请吃饭、送礼才能办好,服务群众真是严重走形变味,群众怨声载道。 报道中,一面是孤寡老人对摆脱贫困的殷殷期盼,对国家惠民政策的渴望,一面是戴着官帽提出“要办事,先吃饭”的不当要求,补助被变相“克扣”,行为令人不齿,更引人深思。 孟子曰: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对于孤寡老人我们更应该伸出援助之手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是雪中送炭而不是雪上加霜。600多元饭钱对普通百姓来说,自然不算多,可是对于孤寡老人来讲,可不是一笔小数目,是他通过编背篼好几个月才积攒下来的。试问这些村干部,你们吃得心安理得吗?这是权力惯性使然,还是缺少同情心?连最起码的人道主义关怀都被金钱给腐蚀了,比贪腐更可怕的是人心麻木呀! “微腐败”也可能成为“大祸害”。一些地方基层干部利用手中的权力,对前来办事的人“吃拿卡要”“过路收钱”。相对于远在天边的“老虎”,群众对身边的“苍蝇”更是深恶痛绝,因为“蝇贪”它损害的是老百姓切身利益,啃噬的是群众获得感,挥霍的是基层群众对党的信任。 群众利益无小事。贪污腐败、变相处罚、吃拿卡种种陋习……本来是一种非正常现象。然而当事村干部却表示,“不去吃对不起人家。”可见他们对此视若当然、用之坦然,毫无约束心。基层干部岂能以“风俗”作为吃拿卡要的借口?不管这是当地的习俗,还是“潜规则”,无疑都加重了群众负担,扭曲了社会公平正义,败坏了社会风气。长此以往,党群、干群关系就会逐渐疏远、冷漠。这一现象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求解。 笔者认为,破除各种“潜规则”,治理基层贪腐,既要下猛药,也要治病根。要提高村干部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以人为本,恪守法律红线、道德底线、廉洁底线,真正树立良好的党员干部形象。要利剑高悬,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才能形成遏制腐败滋生蔓延的态势。要扎牢信息透明、流程监管、强化监督等制度笼子,落实好“两个责任”,从而不断净化基层政治生态,让权力健康运行,让干部干净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