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南充学者夏权民 从彝族文化破译三星堆文化数字密码

查看数: 107459 | 评论数: 15 | 收藏 0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21-5-6 11:04

正文摘要:

南充学者夏权民 从彝族文化破译三星堆文化数字密码作者:何建斌 文/图          2018年5月29日一上班, 一位老人身背行囊,急匆匆地走进南充晚报编辑部。 他面容喜悦、声如洪钟: ...

评论

南充新枧角 发表于 2022-6-1 08:35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6 11:25
3、让中国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策展与文化展示皆任重道远
三星堆博物馆建设,包括原有综合馆和青铜馆的整合与新馆(我们建议命名为“天数在蜀馆”),是体现当代中国考古智慧与考古方案的重地,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川观新闻SCOL3月20日报道,《34家科研单位共寻古蜀之谜》;中国新闻网5月25日报道,《23家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三星堆遗址“古蜀密码”》;央视网5月25日报道,《九大举措 将三星堆文化推向全球》……我们虽十分期待三星堆考古的后续建设,还会高潮迭起、生气勃勃;但现阶段成名之下的三星堆考古,既似乎还未及时将针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事项列入重要议程,也还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①我们发表在《广汉论坛》的《天文古国:“三星堆”遗址名称新考》,对三星堆的“三星”构成有三方面论述,但还未经科技鉴定,即未得到权威认证;现仅是一家之言,还需正视这类论述的价值与意义。②求解三星堆神秘文化的本质,要开辟对三星堆天文古国概念的建立与内涵传播;只有这两方面工作同步进行之后,才能正规开展针对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的天文、历法考古。③三星堆现有博物馆的策展,成绩巨大,但在天文考古方面失误多:例如,青铜神兽文物,原是形象体现“三星堆数字•太阳历”的复合型文物,是可跻身原创世界数字(0~9这十个单一数系统)文化之首和数学(形象“四则运算”)领域的佼佼者;却因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掌门人反对用天文考古方式解读三星堆文物,一再放弃挖掘由该文物所承载多项世界第一的文化桂冠;致使该文物至今,沦落为馆内迎宾馆的“门童”!此黄金般的古蜀文物宝贝,却降格为石头疙瘩;我们对该“大材小用”的文物,曾多次呼吁拯救,却一直被置之不理,实为可惜【见《广汉论坛》中的《“三星堆数字·太阳历”隐匿在通灵神化代表的青铜神兽文物中》】。又如,三星堆金杖图案被错误描述为“人头→箭→鸟→鱼”而矛盾重重,现只略改“人头(代表太阳历)→稻→鸟→鱼”【见《广汉论坛》中《解读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与天数一体的拓展》】,就有好的质变……④由《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和《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均载“蜀曰邛皆夷种”。这两句古语告诉:先秦古蜀人与古夷人(今彝族先民),是一家人。⑤研究古蜀史,需运用彝族和羌族祖先的文化:是羌族与彝族祖先和蜀人,共创古蜀三种太阳历文化;其太阳历大量文物群系列,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4 16:38
《光明日报》2021年6月2日,发表了该报记者李韵《三星堆,一枚古蜀文明的“时空胶囊”》的文章。报道:三星堆遗址不仅在中国考古界,在世界范围内都非常重要,它丰富了我们对中国古文明的认识,也拓展了人们对世界古文明的看法……在世界考古史上的地位堪比特洛伊、尼尼微古城的发现。
现在人们认识的三星堆遗址,是公认的早期古蜀文明遗存。专家认为,三星堆遗址从原始社会的解体,文明的孕育、诞生、发展,走向辉煌,到开始衰落,都在一个地方不间断地演进;这个时期,足有两千年之长。这种由野蛮走向文明的实物标本之方国的古史现象,在中国仅见,在世界罕见。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4 14:30
请中国考古界与四川省文物局,挖掘三星堆遗址和博物馆里大量隐匿着三星堆天文古国的天文资源:①该遗址名称有“星”,既体现“天(星)数(三)一体”、又印证“天数在蜀”、更有三大堆黄土形成“三星堆”。②三星堆1号青铜神树有“奇特树龙的后肢、伸出‘像人胳膊与巴掌’”图案,其人手的中心、一分为三变幻成“三颗星”;这,疑是夏商就有的“天文‘星标记’”!③才修复面世的三星堆3号青铜神树,结构为三足底座下装饰有花蕊,底座向上的主树干共3枝;三只人首鸟身像(可拟三代古蜀王),恰就在以相距120度的间隔而位于3号青铜神树的树梢;疑是夏商就有的“天文‘数标记’”!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3 17:36
在2021年春分,三星堆遗址核心区新发掘,无意中拉开“揭示‘三星堆天文古国’有重大天文价值”的帷幕。月余,初步成果让人看到“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8个坑位鸟瞰图,可辨该图略像北斗七星、更像‘不完整’、属第三种类型的‘北斗九星’”之古天文遗迹——三星堆遗址核心区这一带有“星斗崇拜”特殊天意的古天文遗迹,震憾地告诉中国考古界:三星堆考古,需冲破“神秘论”旧框框;鱼凫王朝的“时空胶囊”,在今人的众目睽睽之下,呈现出“三星堆天文古国”特色的天机。如此客观事实的遗迹,再现其“天数在蜀”之确凿证据相印证的天文源头;需尽快保护与利用。
三星堆祭祀坑群鸟瞰图,像北斗九星轮廓,却恰恰缺失“第六颗灾星开阳星”,让该轮廓看似只有8颗星,从而相比北斗九星传统图案有残缺。但这样的“残缺”,却可能包涵更深层次存在特殊“残缺”的目的:以其特定缺失去表达“三星堆祭祀坑群坑位”像北斗九星轮廓的原因,在于要有意深刻表现恰恰缺失“第六颗灾祸之星”;就是为避免鱼凫王朝神殿已连续遭“重大水灾”,从而有避水灾的急切心愿。  
5月底《大众考古》登载《三星堆“祭祀坑”的第一层秘密》,介绍了三星堆目前已发现约200根成型的象牙,金沙也发现了上百根象牙……已发现的三星堆“祭祀坑”里,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祭祀坑”暴露出的第一层文物都是象牙。
笔者退休后生活在彝区,通过彝文化,了解到大象是彝人先民心目中和平吉祥的使者,又是治理水患的维护者。即三星堆祭祀坑中的象牙那么多,实际上是先民用来祭祀洪水神【南火(方位以大象表示)克水(洪水是从东海方位由鳄鱼作怪)】;因古蜀古夷是一家的鱼凫社会,可能有以大象克鳄鱼的民间习俗。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1 18:05
考古学家童恩正有一篇科幻小说《在时间的铅幕后面》,和他的许多科幻小说一样,以考古发现为背景,穿插以动人的爱情故事,情节紧张动人,不但科幻,而且非常小说,是80年代科幻小说中的精品。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6-1 18:02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于2021年3月参加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专家咨询会”返回北京,在《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上发表《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的文章中,回忆童先生创作的《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这部幻想小说。书中他塑造了一位名叫欧阳去非的考古学家,在四川兴汉县七星岗遗址发掘出埋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器物坑,这一重大发现迅速轰动世界。继而,作者将故事转到 2 年前的美国纽约,欧阳在大都会博物馆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七星岗遗址的古老传说,即在商代,蜀王为求雨而将大批蜀国宝藏埋入七座坑内,七星岗也由此得名……他破解出铜片上的神秘图案即宝藏坑的地点。随后前往汉兴七星岗找到了坑的位置,发掘出土大批造型怪异的青铜人面像、青铜神树、金杖、象牙等珍贵文物。不难看出,小说塑造的汉兴七星岗即广汉三星堆,宝藏坑即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28 17:25

此时此刻,看央视网的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28 15:58

快讯:三星堆新发现——央视网全球直播      2021年5月28日16;50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27 17:46
请注意:5月29日、30日11点至13点,关注四川卫视、四川观察、四川新闻频道、四川新闻广播,为你揭秘三星堆考古最新进展……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19 07:29
三星堆遗址或三星堆博物馆的保护,就是要保护这里在夏商时期繁荣的鱼凫古国依靠将原有的渔猎发展为农耕的种植业,是得益鱼凫蜀人在此上千年连续创编出13月太阳历、18月太阳历和10月太阳历,从而有效指导其农业由旱地作业发展为水田作业,方改食用禾(粟、小米)、麦(小麦)、黍(大黄米)为主,为以水稻种植的进步;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社会需求,方有了三星堆古国的繁荣富强,有了大量的青铜文物传承于世——这些辉煌,是建立在古蜀人原创了系列天文历法的先进资源,既留存在三星堆核心区的古老地名本身就是天文地名【三星乡或三星村的“星”、中兴(星——声近义通)乡、南兴(星——声近义通)】……这些“星”,正是三种“中星(日中星,即观测正午上中天的太阳;昏中星,观测黄昏后的北斗星;夜半中星,观察半夜星上中天的‘12星次‘或‘28宿’)”。
长期以来,中国考古界未重视三星堆遗址与博物馆均大量存在着三星天文古国的天文资源;可是,这里的遗址名称本身,就有“星”、就有三堆著名黄土形成“三星堆”。而三星堆青铜神树的龙身后肢伸出“像人的胳膊与人的巴掌”图案——其手的中心、分解出“三颗星星”,这就是在夏商此地就有的“三星‘天文标记’”!为何不能被重视?
原因,疑是中国考古界忘记看此地的地名?早就寓意有重大天文资源,却久久不发掘?
现在,将祭祀器物掩埋坑的8个坑位’以鸟瞰图方式,得出下图“略像北斗七星、更像‘不完整的’、属第三种类型的‘北斗九星”。
初步小结:三星堆遗址出现“北斗九星”的祭祀器物掩埋坑群体,足以证明这属天文!
三星堆博物馆还能以“天文考古研究,已经超出我馆学术研究领域……”视而不见吗?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19 07:28
作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掌门人,不知自己的文博工作要保护“哪‘三星’”,犹如战士不会用枪,怎能打仗与取胜?古蜀社会怎能成为中国又一个文明的发祥地?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18 18:23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三星堆博物馆似乎未认真解释此地的“三星”是何物?名不正,言不顺?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13 19:09
广汉三堆著名黄土存在于“雒城”,其“雒≈傩”,源于巫术与天文有关的“五行傩祭”;这是古蜀制定10月太阳历,“以五行、拟五季”的根据(三星堆北面古羌与南面古夷,都有10月太阳历的历法,三星堆更有大量同类文物却密而不宣)。此地鱼凫王朝有“三星”的信仰,很可能仅属外在表象;其根本,是古蜀人根据传统的星斗崇拜文化,对原创有“三种太阳历”而予褒扬和传世纪念。
三星堆天文古国 发表于 2021-5-8 10:27
三星堆遗址三处天文古名已辨识,若不拾遗启用,就有口惠而实不至之嫌;
三星堆遗址地名有天文历法科技,优秀传统文化,需保持名从主人一贯性。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