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让中国文化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三星堆博物馆文物策展与文化展示皆任重道远
三星堆博物馆建设,包括原有综合馆和青铜馆的整合与新馆(我们建议命名为“天数在蜀馆”),是体现当代中国考古智慧与考古方案的重地,要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川观新闻SCOL3月20日报道,《34家科研单位共寻古蜀之谜》;中国新闻网5月25日报道,《23家高校、科研机构将共同探索三星堆遗址“古蜀密码”》;央视网5月25日报道,《九大举措 将三星堆文化推向全球》……我们虽十分期待三星堆考古的后续建设,还会高潮迭起、生气勃勃;但现阶段成名之下的三星堆考古,既似乎还未及时将针对三星堆天文古国的考古事项列入重要议程,也还仍然存在若干问题: ①我们发表在《广汉论坛》的《天文古国:“三星堆”遗址名称新考》,对三星堆的“三星”构成有三方面论述,但还未经科技鉴定,即未得到权威认证;现仅是一家之言,还需正视这类论述的价值与意义。②求解三星堆神秘文化的本质,要开辟对三星堆天文古国概念的建立与内涵传播;只有这两方面工作同步进行之后,才能正规开展针对三星堆遗址与文物的天文、历法考古。③三星堆现有博物馆的策展,成绩巨大,但在天文考古方面失误多:例如,青铜神兽文物,原是形象体现“三星堆数字•太阳历”的复合型文物,是可跻身原创世界数字(0~9这十个单一数系统)文化之首和数学(形象“四则运算”)领域的佼佼者;却因为三星堆博物馆的掌门人反对用天文考古方式解读三星堆文物,一再放弃挖掘由该文物所承载多项世界第一的文化桂冠;致使该文物至今,沦落为馆内迎宾馆的“门童”!此黄金般的古蜀文物宝贝,却降格为石头疙瘩;我们对该“大材小用”的文物,曾多次呼吁拯救,却一直被置之不理,实为可惜【见《广汉论坛》中的《“三星堆数字·太阳历”隐匿在通灵神化代表的青铜神兽文物中》】。又如,三星堆金杖图案被错误描述为“人头→箭→鸟→鱼”而矛盾重重,现只略改“人头(代表太阳历)→稻→鸟→鱼”【见《广汉论坛》中《解读古蜀金杖、金冠带“母题图案涵义”与天数一体的拓展》】,就有好的质变……④由《汉书地理志》载“巴蜀广汉本南夷”和《华阳国志》与《水经注》均载“蜀曰邛皆夷种”。这两句古语告诉:先秦古蜀人与古夷人(今彝族先民),是一家人。⑤研究古蜀史,需运用彝族和羌族祖先的文化:是羌族与彝族祖先和蜀人,共创古蜀三种太阳历文化;其太阳历大量文物群系列,保存在三星堆博物馆…… |
2021年5月28日,著名作家阿来在央视直播《走进三星堆 读懂中华文明》大型活动中,向世界推介三星堆:我们置身于伟大文明的发现现场。而此现场体现的最大文明,即“发现三星堆遗址‘祭祀坑群’轮廓,呈现另类‘北斗九星’天文遗迹的‘星斗崇拜’鸟瞰图”——这是三星堆天文古国的直接证据。
中国考古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王巍在解读三星堆相当高度的文明为什么仿佛突然就没了,认为其最大的谜,不是受洪灾危害;原因是三星堆繁盛一段时间之后,它的政治中心转移到成都的金沙了;即三星堆的衰落与金沙的兴起,正好是一个衔接过程。笔者接续解读这一衔接过程,正是证明“三星堆考古发展的过程应当是不断打破自我封闭的过程”。 |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李水城教授,于2021年3月参加四川广汉“三星堆遗址祭祀区考古专家咨询会”返回北京,在《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上发表《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的文章中,回忆童先生创作的《在时间的铅幕后面》这部幻想小说。书中他塑造了一位名叫欧阳去非的考古学家,在四川兴汉县七星岗遗址发掘出埋藏有大量珍贵文物的器物坑,这一重大发现迅速轰动世界。继而,作者将故事转到 2 年前的美国纽约,欧阳在大都会博物馆做学术报告,内容涉及七星岗遗址的古老传说,即在商代,蜀王为求雨而将大批蜀国宝藏埋入七座坑内,七星岗也由此得名……他破解出铜片上的神秘图案即宝藏坑的地点。随后前往汉兴七星岗找到了坑的位置,发掘出土大批造型怪异的青铜人面像、青铜神树、金杖、象牙等珍贵文物。不难看出,小说塑造的汉兴七星岗即广汉三星堆,宝藏坑即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
此时此刻,看央视网的三星堆新发现直播节目 |
快讯:三星堆新发现——央视网全球直播 2021年5月28日16;50 |
请学习: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
请学习:考古学家童恩正既早有推测,又有北大考古教授李水城最新的认定“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像北斗星象”——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
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图片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 2021 年 3 月定稿于北京蓝旗营 (作者:李水城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原文刊于《中国文化》2021年春季号;此处省略注释) 来源:社科院考古所中国考古网 |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2021年5月23日) |
文史双馨、学贯中西:记考古学家童恩正
李水城 大众考古 昨天 上世纪 80 年代考古界有“湖南出考古学家”的说法。此言不虚,悉数当年中国著名的考古学家就有四位出身湘籍,他们是:邹衡(澧县,夏商周考古)、张忠培(长沙,新石器考古)、严文明(华容,新石器考古)、童恩正(宁乡,西南考古)。在这四人当中,邹衡和严文明为北京大学教授;张忠培为吉林大学教授,后任故宫博物院院长;童恩正为四川大学教授。 我曾在《正业居学》这本书序言中说,很想写写童先生,但一直不知如何下笔。2020 年 10 月 31 日,“中国考古学前沿论坛暨四川大学考古学专业创建 60周年纪念大会”在成都隆重举行,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再次想起童先生,一晃,先生离开这个世界已近 24 年了。据我所知,先生魂归道山后,他的不少同事、朋友和学生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写了回忆文章。我虽与先生相识,但又保持了一定距离,只能以第三只眼的另类视角谈谈我心中和眼中的童先生,希望能与诸家的角度有所不同。 请见下面《大众考古》文章末尾、有关西南考古大家童恩正——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的“北斗七星” |
请见下面《大众考古》文章末尾、有关西南考古大家童恩正——神奇的是,2019~2020 年,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 1986 年发掘的祭祀坑周围勘探新发现 6 座坑,加上先前的 2 座共有 8 座。这其中有 2 座坑的位置重叠,其分布形状恰似北斗七星的星像。这究竟是巧合、还是天意?最不可思议的还是童先生的神来之笔!
今年恰逢中国考古学百年华诞,借此机会纪念童恩正这位长期奋战在西南地区的著名考古学家应有特殊的意义。也愿乘着三星堆多座祭祀坑的考古新发现和“川渝地区巴蜀文明进程研究”考古工作计划(2021~2025)制定的东风,将我国西南地区的考古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争取更大的成就。的“北斗七星” |
三星堆博物馆原有拒绝对三星堆专题文物群进行天文考古的该狭隘认知,必将被“三星堆遗址祭祀器物掩埋坑鸟瞰图像‘北斗九星’”的考古收获,正在被始料未及所发现了三星堆有“星斗崇拜之天文遗迹”的客观事实而颠覆。
|
今天是世界博物馆日,三星堆博物馆似乎未认真解释此地的“三星”是何物?情为何堪?
|
我们可以加深对自己原创“三星堆天文古国”的提法,增添其解读的信心——这是有的放矢,需要拓展思路,欢迎大家讨论,共同探索“三星堆祭祀坑群呈现‘北斗星辰’轮廓”的内因:疑与由鱼凫人原创有三种太阳历,皆均与利用星斗(星、指太阳这样的恒星,斗、专指北斗)知识有关。
|
现向三星堆博物馆及中国考古界和国家文物局等,报告由我们创新称谓三星堆美名之“三星堆天文古国”新词语及其部分论述摘要:
此创新,是针对三星堆物馆馆藏文物和能反映三星堆文化的文物群、予以《三星堆天文古国原创“三星堆数字和三星堆太阳历”》天文专题系列的考古研究;循“探密三星堆古天文特色”思路,进入“学科学、用科学与发展科学”的新境界,特提出“对三星堆专题文物群进行天文考古的科学假说之‘三星堆说’”,即亮相能天文解密三星堆的新钥匙。 世界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老先生指出: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我们实践这一假说的自洽性,即首先要求其推论须自相一致的。简单地说,就是按照自身逻辑推演的话,可以证明自己至少不是矛盾或者错误的,这就是简单的自洽性。科学研究本身就是遵循自洽性的,建立于客观基础上;反之则建立于主观之上,最终归属不可证伪与证明。一个不能够满足自洽性的理论、方法或假说,皆显然将是不攻自破的。 目前,我们重点研究已知三星堆中以青铜文物为主要对象,以玉器文物为次要对象所研究的专题文物群。在试分析各类文物蕴涵的解读中,基本收获是一路绿灯,已享受到破解一个个三星堆文物之秘后的持续喜悦;并积极摘要公布,让创新知识早日与社会共享。 |
譬如《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此书:①能将过去考古不曾视三星堆青铜大立人为女王而非男性、为天文大师或历法家的新价值,予以研讨;并能系统解释由此青铜大立人特殊姿势与人物形态与衣着等原有解释,发展到揭示所蕴涵着130余种专属的文物涵义。②能将原不识三星堆青铜神坛底座的一对神兽,视为农耕的主要生产力之土牛或最早“年的形象之‘年兽’”,是三星堆天文古国制定农业兴国国策所依靠重要资源与不可缺或的文化基础;③这一对神兽,还是世界上最早完整表现“0、1、2、3、4、5、6、7、8、9”共十个单一数字书写模式的数字系统,既比同类数字系统的印度数字早两千多年,又还能演绎公元前一千多年前的部分四则运算方式。④在《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第228页第七段小括号(将这样“不祥宝器”埋于坑内或不仅有一、二号坑,还有三、四号坑?此推测的理论依据是:三星堆的三堆黄土,可代表北斗杓部的三颗星;北斗魁部的四颗星,则可能由四个坑表示)、与第231页第一段小括号(也可假想今后共发现有四个坑、每个坑则能代表“魁”部四颗星中的各一颗)——如此假想的预言,已由现今在三星堆祭祀区共发现有“8个祭祀物掩埋坑”的信息公开,印证了此逻辑推理的合理性。⑤在《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第205页图121-1所添加的大暑时节之北斗七星图形,指向为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区位;在233页图129……“我心中的醉美夕阳·三星堆古祭祀台余晖”图片作品的借用与变造图中,更是以“鸟瞰式”指向联系着三星堆原有三堆黄土大致相对应的地面,表示有北斗之“杓”部的三星(属北斗之5、6、7颗星)的空间投影;再另加四个空心圈,分别表示北斗七星中第4、3、2、1颗星,即代表北斗七星中的“魁”部——这一假想的图案形态,却在2021年三星堆再考古中所公开“8个祭祀坑群鸟瞰分布图”中,以很相似方式,客观地袒露出原有的形态。
由《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此书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陆续被近两月来的考古新观测所证实。其根本原因在于:三星堆古人原创有三种太阳历,是古蜀依靠星斗知识编制天文历法的推广;而三星堆遗址祭祀区的8个祭器物掩埋坑呈现“北斗九星鸟瞰分布图”,则是在三星堆天文古国存在星斗崇拜的特例。 |
我们提出“三星堆天文古国”这一原创假说的动因,是由于找到了《天文历法是求解三星堆之秘新钥匙》并完成这一长篇专著及其丛书编撰。用这样的钥匙,能解释用旧理论解决不了以往人们面对三星堆文化和文物中存在很多因巫术与科技相纠缠所形成的问题;能产生质的飞跃,振聋发聩……
|
我们同意2021年5月2日,由新华社记者张扬专访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考古研究所所长冉宏林时,由冉所长提出三星堆“祭祀坑”或为“祭祀器物掩埋坑”的新提法;又预测“三星堆遗址8个祭祀坑分布图、像北斗七星或北斗九星”的考古新发现,客观揭示三星堆遗址核心区鸟瞰图,有浓烈地星斗崇拜古老天文意向:对三星堆文化的天文考古,将由此被重视;即三星堆博物馆专题文物群与三星堆遗址(含掩埋祭祀器物的8个坑)所蕴含的天文资源,既是古蜀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贝,更是神州大地宝贵的天文财富,需捋出来作为世界的文化资源,特别保护、利用并发展出“三星堆学”。
|
三星堆祭祀器物掩埋坑既呈现缺失“北斗七星之第六颗是灾祸之星——开阳星”,又在北斗第三星之天玑星旁边,增添有可能表现“景星或德星之‘左辅右弼’两颗超新星”的实景——这样的天文细节与民间习俗相结合,表现得非常到位。单单从这方面看:若针对三星堆天文古国具备“三星堆专项考古学”的科研意义,今人就具有去创立“三星堆学”的研究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