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关于彝族彩礼

查看数: 39969 | 评论数: 29 | 收藏 1
关灯 | 提示:支持键盘翻页<-左 右->
    组图打开中,请稍候......
发布时间: 2019-11-13 11:16

正文摘要:

为什么结婚彩礼过百万的事情被大家津津乐道,广为流传,特别是这俩年以来,婚嫁彩礼越来越多,记得五六年前彩礼大概在3-4万左右,但这短短几年内,从3-4万突然涨到几十万,因为互相攀比的缘故,甚至都出现了百万新娘 ...

评论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27 13:43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3 10:14
猜一下这个新娘多少岁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17:16
明天有很多彝族地区要过彝族年了 祝同胞们节日快乐  紫莫格尼  库什木撒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11:18
你们都过年了嘛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08:45
凉山小贝 发表于 2019-11-15 10:57
废除陋习才是重点。

这个需要慢慢来 好的文化要发扬  坏的陋习要抛掉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08:44
中所二组本大爷 发表于 2019-11-14 06:30
有儿子的希望不要彩礼就可以找个媳妇,生女儿的家庭希望有彩礼,越多越好,因为女儿嫁出去就不会供养父母了 ...

男女已经很平等了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08:42
442559 发表于 2019-11-13 17:49
赞许你说出自身民族的劣根性,你们的规矩太多,只能移风易俗,慢慢改变。可是凉山的大环境不容乐观,有些话 ...

我一直觉得好的文化要发扬,像是毕摩文化,彝族语言和文字、独立节日等,有些陋习可以抛掉,像是婚假彩礼,老人过世的铺张浪费等。
诺苏-日古阿鲁 发表于 2019-12-10 08:38
日月坛 发表于 2019-11-13 12:05
前几天国家已开会了,就是乡村的酒席!礼金负担问题。

希望近年有改善
jix1102127234 发表于 2019-11-29 10:40
为什么彝族存在许多高价彩礼?
我认为原因有五:
一是女方家对金钱的追求。对于家庭收入很低的家庭,女儿的彩礼是家庭很大的一项收入来源。特别是有儿子的家庭,不靠女儿的彩礼自己儿子很难讨到婆娘。对于经济条件好的地方,家里有好几百万,也就不太重视几十万的彩礼。但对于农村地区的家庭,嫁女儿的彩礼是自己家庭好几年甚至十年的收入,而且一个女儿只能要一次,因此彩礼能多要一万就多要一万。
二是彝族贫穷地区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家支观念浓重。婚丧嫁娶是家庭平静生活中难得的大事,是家支内部联系亲情的重要方式,也是农村茶余饭后的重要谈资。因此彝族贫穷地区形成了大操大办的传统。而且农村是熟人社会,谁家女儿彩礼多少都会被邻居们反复讨论,彩礼低的家庭就会被说闲话或者抬不起头来,这也助长了家庭间的攀比心理。
三是男女比例失调。女孩在嫁娶市场是稀缺资源,奇货可居的心理也造就了天价彩礼的现象。不过男女比例失调在彝族不是特别明显。
四是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婚姻不是人口贩卖,而是两个平等的人组成新的家庭。但在男尊女卑的传统思想下,女人是男人的附属品,女儿嫁人是将自己养的女儿给了别人,因此需要货币补偿。这也是彩礼存在的思想根源。
五是对于父母来说,为自己儿子讨一个婆娘,是养儿子最大的任务,也是完成自己的人生任务。相对于让儿子上学、教育他成长成才、让他心怀理想奋发向上等虚无缥缈的事来说,给儿子娶媳妇才是重中之重。所以父母舍得用自己全面积蓄,甚至举债为儿子支付彩礼,这也为天价彩礼提供了市场。
中所二组本大爷 发表于 2019-11-16 06:19
红白喜事,升学宴请亲朋好友并不是陋习,只要把握一个度就可以了,特别是凉山基础教育落后的地方,考上好的大学应该好好庆贺一下,激励其它学生及家长发奋向上。
凉山小贝 发表于 2019-11-15 10:57
废除陋习才是重点。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58
西昌乡村振兴,推行“宁乐模式”和“德古宣讲团”的报道值得学习。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56
085646sjcgzgccd6f0zdy6.jpg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54
冬春时节,可能有村民要办酒席,但是请大家注意,我们的村规民约写得很清楚,办酒席要向村‘两委’申报。”2月4日,四川省凉山州西昌市磨盘乡蘑菇村,4位“德古宣讲团”成员走村入户,开展宣讲。“德古”,彝语意为德高望重的智者,在彝乡民间有口碑、有威望。能不能把这一群体吸纳到党委政府的工作中来?2016年6月,磨盘乡尝试在全乡范围内选出8名德古,组建了“磨盘乡德古宣讲团”。经过政治理论、党风廉政、精准扶贫等方面的系统培训,宣讲团成员与包村干部一道走村入寨,奔赴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夜校,为全乡干部群众开展面对面的双语宣传。
  52岁的阿来木撒是蘑菇村的老支书,也是一位德古。“任何时候,只要党组织需要我,我将义不容辞为党组织工作。”2014年,由于身体原因,阿来木撒辞去了村支书职务,在辞职报告里,他特意写下这句话。
  磨盘乡负责“德古宣讲团”工作的干部孙英杰说,除了阿来木撒这样退下来的村干部,7名宣讲团成员均是彝区德高望重的德古。
  宣讲团讲什么?主要有“感恩自强”“敬畏法纪”“移风易俗”三个主题。每场主题不换、内容不断更新,引导彝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树立崇尚节俭、自力更生的意识,激发贫困群众干事创业、脱贫奔康的热情和干劲。同时,教育干部严守纪律、担当作为,帮助村组干部增强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筑牢廉洁防线。
  蘑菇村曾是一个极度贫困村,去年底刚脱贫。“村规民约制定了,就需要大家都遵守和执行。”宣讲团成员说,村规民约对酒席、礼金等作出了规定,这其实都和脱贫有关,不能我们刚脱了贫,却因为薄养厚葬、攀比成风又返贫了。“一日不劳作,十日无粮炊”“躺在床上的聪明人,不如动手干的笨人……”听完宣讲,村民俄尔日哈说,这种宣传形式好,既有政策,又有彝族的谚语,我们村民容易记住。
  据了解,西昌市磨盘乡“德古宣讲团”成立以来,已在全乡7个建制村和4所学校举办了20余场专题宣讲,8000余人次接受了教育。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53
085351ra16ap61aan9c7rg.jpg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49
人民群众幸福感与日俱增
  “过去村里有红白事时,老百姓们‘宁穷一年,不穷一天’,东挪西借也要讲排场、摆阔气,谁家都不愿被比下去。一桌酒席动辄几百元,一桩事办下来主家至少要花费5、6万元,外出打工挣的辛苦钱瞬间被折腾成了大窟窿。”宁乐村村委会主任杨必亮告诉记者,这不仅增加了村民负担,也丢掉了农村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赴很多酒宴,把礼送出去了,也得找名目办酒把钱收回来。收来了还得还出去。谁都知道这是还不完的人情债,如此一致在恶性循环。
  “对这些陋习,村民们也很有意见,但在攀比的氛围里身不由己。”杨必亮说,宁乐村三委年前就有除旧立新的想法了,直到召开专题会议并上报上级,通过带领村里22名代表先后走访学习云南弥勒县、贵州塘约村、贵州龙里县,学习先进,学习移风易俗。
  “回来后,我们召集村民开了很多次村民大会,直到最后制定《村规民约》《红十条》《黑名单》制度,并在村民大会通过。”杨必亮说:“制度定下来后,让大家有台阶下了。”根据章程,丧事和红事的酒宴招待每桌不超过九个菜,随礼不能超过200元,取消乔迁、升学、满月、生日、看病人等酒宴,严禁燃放烟花爆竹。
  同时,对违反“红十条”规定的村民,以户为单位列入“黑名单”管理,考察四个月。
  村委会还建立起村民红白喜事报备制度,制定出台婚丧嫁娶办事流程和办事标准,还建立了集中祭祀的专用场所。对村里每一户准备办红白喜事的村民,采取主动上门宣传引导的方式,为其“量身打造”最节约可行的办事流程。
  村三委派专人负责监督,对不必要的开支进行限制。《村规民约》《红十条》《黑名单》制度制定实行2个半月来,按照章程操办红白事20余次,帮助村民节省了大量开支。把改变习俗的权力交给村民自己,很快,理事会的行为就在当地得到了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以前红白事讲排场,鸡鸭鱼肉样样俱全,浪费钱、污染环境不说,还把人弄得筋疲力尽。”吴友强在宁乐村干了2个半月红白事总管,他说,现在简单的九大碗,菜是少了,但是热闹不减,费用还省了不少。
  如今在宁乐村,喜事新办、丧事简办渐成风尚。“移风易俗”已深入人心。市、乡、村上下联手,共建了树新风的“同心圆”,有效刹住了歪风邪气,人民群众的幸福感与日俱增。

清风柔月 发表于 2019-11-14 08:49
婚丧嫁娶,大操大办讲排场的少了,喜事新办、丧事简办的人多了;餐桌上,铺张浪费的少了,勤俭节约的多了……临近清明,在四川西昌月华乡宁乐村,一股文明新风犹如扑面而来的春风,吹进百姓心田,滋润着千家万户。
  今年,宁乐村在培育乡风民风、移风易俗上下功夫、做文章,制定实行《村规民约》《红十条》《黑名单》制,引导广大群众革除陈规陋俗,不断扩大纠正“四风”的成果,倡导文明新风,让崇德向善、勤俭节约、崇尚科学、健康生活的文明新风尚在宁乐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喜事新办引领新风尚
  一组数据足以说明移风易俗在助力宁乐村村风文明建设中的大作用:今年以来,宁乐村按照《村规民约》《红十条》《黑名单》制章程操办喜事15起,丧事5起,取消乔迁宴1起,节约支出超过40万元。
  “村风要正。要狠刹‘婚丧喜庆活动大操大办、人情债、攀比炫富’的不良风气, 坚持喜事新办、丧事简办, 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月华乡纪委书记胡先平说。
  红白喜事大操大办曾是宁乐村常见的情景,办一场酒席不仅浪费钱财、资源,还欠一屁股债,无形中增添了诸多负担。

中所二组本大爷 发表于 2019-11-14 06:30
有儿子的希望不要彩礼就可以找个媳妇,生女儿的家庭希望有彩礼,越多越好,因为女儿嫁出去就不会供养父母了。应当先从男女平等问题上改造陋习才是最根本的。有些彝族妇女引产多次就是要生儿子,又伤身体还扼杀生命。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