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洞南约2公里的前进村,有鱼硐寺居于陵垤中,据传每月十五半夜,若居于寺中,可闻寺下钟磬齐名,有如仙音,故有老邛都十景之称。寺南约里许地,有巨石卧于茨达河畔。传说石下有洞,洞深达鱼硐寺下的山体,洞口有一条很大的“门板鱼”挡住洞口,洞内游鱼成群,随手可抓。前进村有一村民,极会游泳,每当家头来客人的时候,他带一根针,游于洞口,用针刺“门板鱼”,鱼被刺痛,稍让空隙,那人便进入洞中,信手抓鱼,够吃就回,这样长达十多年。有一天他家中又来客人,他又到洞中抓鱼,谁知出来的时候,针不知道落于何处,从而被困死洞中,当天晚上天下大雨,茨达河涨水,山洞垮塌,从此洞口无法找到,而鱼硐寺中的钟磬声音也从此消失。后德昌所志罗世华亦有鱼硐寺记。附罗世华鱼硐寺记。
渔硐寺记(罗世华)
尝读陶渊明《桃花源记》,谓桃源有洞,后之人莫之见也,遂疑其事为荒诞,而抑知不然。盖天地之大,无物不有。不入龙宫,焉知骊珠之异,不入鲛室,焉知蚌腹之奇。无怪乎浅见寡闻囿于井墟者多多也。
予乡有古寺者,号渔洞寺,由来久矣。寺居陵垤中,石逼青山,后环绿水。去寺约里许,巨石岸伏,容坐百人,半悬半欹,其状如虎,溪流从虎口中灌腹而出,潆洄激湍,渊深莫测。抚松遥望,冷气森然。月间狂波鼓荡,水石相搏,俨然寺钟相应。顷之浪息,铿然有笙乐声。人之异之者,以为自洞而发,然究莫知其洞为何如也。
国初时,有善设渔者,常言石下多鱼,去石百步有一石门,时而逸响琤从,歌音间和,惧莫敢入。
好异者闻之,曰:“嘻!有是哉,子之言也,子导我往!”原至石门,嘱曰:“子俟我于门外,我将入。"初犹黑暗,既而,明光渐启,曙色将晞。恍见阊阖遥开,琼楼叠复,东本各悬一镜,来往耀星,飞降如流。叹曰:“美哉洞乎!何其浑浑而不夜也。其为洪荒之世欤?洪荒不知其谁辟也,其为草昧之世欤?草昧不知其谁创也:此中天地诚不在羲皇而下也。”于是出,语僧,僧曰:然,古之人有到之者,余师尝言之,但未详其奥也,今如子言,请俟后来撰志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