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天气晴好,空气清明,远看玉垒阁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不由心血来潮,爬上玉垒山,顺着古城墙向玉垒阁走去。仔细想来,已经有一年多没上玉垒阁了。趁着今天无事,天气又好,大可以登上玉垒阁,敞开胸怀,面对从大山之中奔腾而来的滔滔岷江水,远看重峦叠嶂而又峰翠岭秀的苍苍赵公山,把大好风光尽收眼底,将是一番何等的豪迈,何等的逍遥。于是不怕山路陡峭,坡道漫长,气喘吁吁、兴致勃勃地登上了大擂鼓坪。但没有料到,得来的却是空欢喜一场。
从玉垒阁前的介绍中可以看到,玉垒阁六层,下面四层是各种文化的展示,上面两层观光、拍照、购物,可算是都江堰景区内一个绝隹的经营场所和游览胜地了。但出现在眼中的玉垒阁却是另一番影像,除了有两个在城堞边拍照的人外,不但悄无声息,连玉垒阁的四面也大门紧闭,阁内的东西也“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确实清静得鬼都打得死人,怪不得坡下的售票处也人去亭空。
自西街到西关的道路修通,城隍庙的售票点搬迁到西关后,我以为古堰景区与城隍庙景区是以古城墙为界,从此人们不用买票就可以登玉垒山了(虽然是半边,虽然只占整个玉垒山的五分之一),但今天一看,完全是两回事。实际上,只是把城隍庙到西关这几百米的山道划给了城隍庙,其它的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城隍庙后面还是像强盗剪径一样留有一个收钱的关口。这样,玉垒阁的衰败就是必然的了。
本来,古堰景区已经收取了九十元门票钱,玉垒阁还要收一次费就不合理了。试想,现在游览都江堰景区的,除了办有老年证的老年人外,其它的都江堰人又有几个,而办有老年证的老年人要登上大擂鼓坪,既力不从心,也无此必要,所以,玉垒阁就只有赚外地人的钱了。而玉垒阁除了路长地僻坡陡外,外地人知道的又有几个,有的即使知道,但时间又不允许,因为都江堰留不住客,来的大多是旅游线上的过路客,所以,都江堰人和外地人的钱都很难赚到,加上玉垒阁又要重复收费,宰人也宰得没有了底线。所以,玉垒阁不衰败,简直就是没有了天理。 其实,既然要划,就应该把古城墙之内的地方一并划给城隍庙景区,不要还羞羞达达的留一条尾巴,“狗屎做鞭——文(闻)又文(闻)不得,武(舞)也武(舞)不得”,完全是自己给自己找难看。干脆些,无论是斗犀台、中擂鼓坪,还是玉垒阁,都划给城隍庙,不管是登山也好,休闲也好,大家都可以去,这样,去的人多了,人气就上去了,人气上去了,财气也就聚拢了,经济自然就搞活了。以前的做法,实际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脑壳头进了水。 再者,如果要把玉垒阁搞活,也就不用再打卖票收钱的馊主意了。只要玉垒阁的效益上去了,它的摊位费和营业税还会少吗。不但丝毫不影响古堰景区的旅游收入,而随着人气的增多,也会把旅游带动起来,产生出更多的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