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608|评论: 29

[信息动态] 川剧的春天已经来临——纪念振兴川剧30周年座谈会召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8-20 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出人、出戏、出观众、出效益
—纪念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0周年座谈会

http://pic.newssc.org/0/12/35/31/12353158_543785.jpg

吴靖平强调:川剧振兴的核心是赢得观众,川剧发展最困难的阶段已经过去,川剧发展进入了春天。
  吴靖平强调:川剧振兴的核心是赢得观众
  四川新闻网成都8月20日讯(记者 张进春 陈萍)8月20日,在振兴川剧的“发源地”成都金牛宾馆,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共同主办纪念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0周年座谈会。
  今年是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0周年。为更好地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省十次党代会精神,更好地回顾和总结30年来振兴川剧取得的丰硕成果,探索新形势下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振兴川剧事业的新思路、新措施,促进我省文化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省振兴川剧领导小组共同主办了纪念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0周年座谈会。
  中共四川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吴靖平、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省文联主席郭永祥、省人民政府副省长黄彦蓉、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省老领导同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等宣传文化系统负责同志,以及川剧工作者出席座谈会。
  自1982年省委省政府发出“振兴川剧”号召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川剧工作者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川剧事业得到全面发展。
纪念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30周年座谈会在成都召开,目前川剧呈现出好戏连台、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
  30年来,我省共推出改编、新创剧目300余个,有100多台剧目在全国和全省的重大文艺比赛、调演中获奖;涌现了以魏明伦、徐棻、谭愫等为代表的川剧创作人才队伍。《变脸》、《易胆大》、《欲海狂潮》、《巴山秀才》等一大批优秀精品剧目迭出。同时也涌现了一大批川剧舞台表演领军人物。在迄今为止的25届梅花奖评选中,我省川剧演员共有18人获“梅花奖”。
  30年来,川剧理论研究硕果累累,剧团改革初见成效,社会广泛积极参与振兴川剧工作。30年来振兴川剧工作取得了显著成就,在戏剧界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吴靖平部长在讲话中指出,30年前中共四川省委发出“振兴川剧”号召,掀开了川剧发展的新篇章。特别是近五年以来,在川剧创作、演出、理论研究、人才培养、抢救整理、宣传推广等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总的来看振兴川剧取得了显著成绩,川剧艺术走在了全国戏剧的前列,为我省文艺繁荣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川剧呈现出好戏连台、人才辈出的喜人局面,川剧发展的最困难阶段已经过去,川剧已经进入发展的春天。要认真总结振兴川剧的显著成绩,推进川剧艺术繁荣发展。
  吴靖平说,要充分认识振兴川剧的意义,自觉担当起推进川剧繁荣发展的时代使命。他说,川剧是巴蜀文化的杰出代表,振兴川剧就是延续我们的文化血脉,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审美追求。川剧包含了四川人的淡定、大气、智慧、包容、自强不息。振兴川剧就是要弘扬四川精神、展示川人风采、体现时代价值。同时,振兴川剧也是四川文化强省的重要内容,具有弘扬巴蜀文化、推动文化产业的重要功能,为加快建设西部经济高地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振兴川剧就是要打造四川文化品牌、彰显巴蜀文化魅力、助推四川文化强省建设。
  吴靖平还强调说,要牢牢把握振兴川剧的关键环节,努力开创川剧繁荣发展新局面。川剧振兴的关键在于“出人、出戏、出观众、出效益”,而这其中最核心的是赢得观众。人才是振兴川剧的根本,要加强领军人才的培养;要切实营造振兴川剧的良好氛围,凝聚川剧振兴发展的强大合力。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2-8-20 19:54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img.mala.cn/forum/201208/05/10442466i6ctfmq8m82i9x.jpg顶起,不管http://img.mala.cn/forum/201208/01/165228apopaaareq1dhzna.gif怎麽说,四川省,还在喊口号"振新川剧"重庆已经没有这个"口号"啦!

发表于 2012-8-20 2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顶起!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12-8-2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兑现,落得到实处么?光打旱雷不下雨,"座谈会"一散,还不是照旧。假若能让每个乡镇的民众,毎月能看上一二次川剧,则有成效。民众拭目,引颈以待。

发表于 2012-8-21 10:45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8-20 1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起,不管怎麽说,四川省,还在喊口号"振新川剧"重庆已经没有这个"口号"啦!

郑老师,重庆市川剧院振兴川剧还是动真格的,这次在成都约请网友,戏迷座谈,态度诚恳,虚心认真。在成都网友戏迷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

发表于 2012-8-21 11:14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山 发表于 2012-8-21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郑老师,重庆市川剧院振兴川剧还是动真格的,这次在成都约请网友,戏迷座谈,态度诚恳,虚心认真。在成都 ...

    重庆是埋头扎实做事,四川这边是抬头喊口号。有点奇怪哈,薄三少爷的作风重庆没学到,倒是被四川学到了!哈哈哈!!

发表于 2012-8-21 12:12 | 显示全部楼层
[b]祝贺《纪念振兴川剧30周年座谈会》圆满成功的召开!
吴靖平部长说得好,川剧振兴的核心是赢得观众。[/
b]

发表于 2012-8-21 12:31 | 显示全部楼层
春天到了?说得太乐观了吧!看看那些演川剧的破烂棚子里坐的桸稀拉拉的几乎清乛色的白发老人就明白了.成都看川剧的人全部加在-起,恐怕也就两三千人哬!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42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8-20 19:5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顶起,不管怎麽说,四川省,还在喊口号"振新川剧"重庆已经没有这个"口号"啦!

文化是没有界线的。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就川剧的传承发展作了发言。

 楼主| 发表于 2012-8-21 12:44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沿戏语 发表于 2012-8-21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天到了?说得太乐观了吧!看看那些演川剧的破烂棚子里坐的桸稀拉拉的几乎清乛色的白发老人就明白了.成都看 ...

据说仅成都地区定点看川剧演出的观众达45万/年。

发表于 2012-8-21 13:01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山 发表于 2012-8-21 10:45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郑老师,重庆市川剧院振兴川剧还是动真格的,这次在成都约请网友,戏迷座谈,态度诚恳,虚心认真。在成都 ...

哦!重庆好像没有"振新川剧领导小组"这个"机构"?谢谢提醒!
握手.gif http://img.mala.cn/forum/201208/01/231641qco9ajnlw4kjadlj.gif

发表于 2012-8-21 13:29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色依旧 发表于 2012-8-21 12:44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据说仅成都地区定点看川剧演出的观众达45万/年。

这个数据也感觉不太靠谱,每年45万人次的话,每个月就是3.75万人次,每天平均下来就是1250人次,我不知道成都是否每天都有演出,如果每天都有几个剧团演出的话,那这个数据比较可靠,如果只是每周有几个剧团演出的话,那每周应该有8750人次,也就是中型剧场(1000人左右)达到8台演出,且场场满座,不晓得是否这样?

发表于 2012-8-21 13: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认为川剧的春天应该是:
1、基本达到市场化,政、府支持社会捐款是剧团收入的一方面,另一方面演出必须是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演出没有赠票,且减少包场演出,观众买票看戏成为普遍现象,而且上座率达到7成以上;常年有音像制品的发行,价格可以低于流行音乐,但不能低得太多;电台电视台长期有固定节目播放,坐出租车时时不时可以听到川剧电台的播放节目,坐本地飞机航班播放节目中有川剧的节目;
2、从业人员收入达到中等水平以上,而且我觉得这个中等水平不可能按人均水平来看待,因为人均水平作为依据不现实,比如说现在的人均水平2500,从业人员收入3000,看似比平均水平高了20%,但试想想3000块能支撑吗?现在的建筑工地工人的月工资都在5000以上,泥水工更是达到上万,而作为表演艺术家,如果工资水平低于工地民工,这个社会才真的是有点问题了,何来春天之说?

发表于 2012-8-21 15:00 | 显示全部楼层
zhengfeng1234 发表于 2012-8-21 13:01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哦!重庆好像没有"振新川剧领导小组"这个"机构"?谢谢提醒!


  重庆市没有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是政府部门的事。沈铁梅等人来成都参加振川30周年会议,并作重要发言,就说明重川对振兴川剧的重视。这次会议还邀请了部分民用剧团和川剧协会,如绵阳天青苑,温江川剧玩友协会等参加。重庆市应该大力扶持民营川剧团和川剧协会,在资金,场地方面给予扶持,让广大群众有戏看。

发表于 2012-8-21 15:53 | 显示全部楼层
路沿戏语 发表于 2012-8-21 12:3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春天到了?说得太乐观了吧!看看那些演川剧的破烂棚子里坐的桸稀拉拉的几乎清乛色的白发老人就明白了.成都看 ...

观众没有两三千人哦!
http://img.mala.cn/forum/201208/03/0001510dbhhaajrgoat0pp.gif

发表于 2012-8-21 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青色依旧 发表于 2012-8-21 12:4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文化是没有界线的。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就川剧的传承发展作了发言。

她说的川剧出人才,是指她重川的人才,成都市川剧院,还招安了"火把剧团"的人才,不说大家都晓得,重川招安了一个"火把剧团"出身的人才吗?
http://img.mala.cn/forum/201208/03/0001510dbhhaajrgoat0pp.gif

发表于 2012-8-21 16:07 | 显示全部楼层
桃花山 发表于 2012-8-21 15:00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重庆市没有振兴川剧领导小组,是政府部门的事。沈铁梅等人来成都参加振川30周年会议,并作重要发言, ...

那就是"政府"的事了,重庆并不重视"川剧"滴!他们喜欢"选美"最近选美,选出了三个所谓的"美女"网上一片笑嘲声,哈哈!
哦哦.gif 握手.gif

发表于 2012-8-21 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能把川剧表演、座唱引入现在各区县都在一窝蜂开展的“百姓故事会”,那样的话,振兴川剧就算是落到实处了。

发表于 2012-8-21 17:06 | 显示全部楼层
华戎歌 发表于 2012-8-21 16:52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如果能把川剧表演、座唱引入现在各区县都在一窝蜂开展的“百姓故事会”,那样的话,振兴川剧就算是落到实处 ...

  “百姓故事会”是政府行为,有一天温江演川剧,要砍掉两折戏,扯起一块“百姓故事会”横幅,开始讲故事,大家都走了,只有主持方几个人在听。

发表于 2012-8-21 17: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无难 发表于 2012-8-21 13:29 http://www.mala.cn/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这个数据也感觉不太靠谱,每年45万人次的话,每个月就是3.75万人次,每天平均下来就是1250人次,我不知道 ...


   这个倒是没有什么问题的,1、每天成都有梅花、崔家店、百家班在演出,就按官方的夸大思维,就算个600人次。2、晚上旅游演出演出:省院、市院、琴台路的蜀风雅韵、梅花的天府古戏台、武侯祠。差不多保守的再算个1000多个人次。3、文化宫每周也有几次日常川剧演出。

    问题是:旅游演出都是杂耍,不能真正锻炼演员,尤其是青年演员的基本功啊!!!

   所谓川剧真正兴旺的标志,各个公园也像豫剧、越剧、秦腔一样到处是戏迷票友的吹啦弹唱。  商人的开业庆典、民间红白喜事、农村各个社火都流行以演出川剧为荣,那才叫是繁荣(河南、山西、河北一带大繁小事差不多都是要有戏曲演出的的)。省、市川剧院一年到头的下乡演出有几何?振兴川剧?他们也就像是官员一样:喊完口号便完事!!!


    说实话,据我个人亲身了解,成都市区目前的玩友组织还没得京剧票社多,那票房演出水平比起京剧来说,也差好几个档次。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