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 接受搜狐科学频道专访
【搜狐科学消息】3月22日是第十五届“世界水日”,3月22-28日是第二十届“中国水周”。联合国确定今年“世界水日”的宣传主题是“应对水短缺”。2007年我国纪念“世界水日”和开展“中国水周”活动的宣传主题为“水利发展与和谐社会”。3月13日上午,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张博庭做客搜狐科学频道,就中国水资源状况和水电业发展表达了自己观点。
在谈及近日媒体报道了“六名全国政协委员呼吁,限制水利电力过度开发,以保护江河沿岸地区的生态平衡,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的提议。>>> 详细
张博庭不免对我国某些政协委员的科学素养感到十分的担心,同时深切的感觉到我们国家非常有必要加强对参政议政的政协委员们的科学普及教育。
他表示,作为水利水电科技人员和科普工作者,我们也非常愿意对委员们的提案中的一些问题,进行必要的解释。
一、关于水库造成河流枯竭问题
据报道,六位委员在联合发言中指出“长江上游的嘉陵江、金沙江、大渡河、乌江、岷江等主要支流上正在兴建的几十座大型水库将会拦截大量河水,造成三峡水库缺水和长江下游水量枯竭。”六位委员们指出“这几十座在建的大型水库和已有的数千座简易水库将构成长江中上游地区安全的潜在威胁,并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这种现象在珠江和其他内河领域也很普遍。”
应该说政协委员们对水库、水电站的认识存在着极大的偏差,实际情况与提案所说的恰恰相反。事实上,河流上建造水库、水电站都只是起到局部的蓄水和提高水位的作用,而作为一条河流来说,除了水库引水和当地必要的社会用水之外,上游来了多少水,水库、水电站最终还必需要下泄多少水。因此,除了水库最初建成的蓄水期和当地必要的用水、引水之外,水库、水电站本身是不会消耗水资源的。如果有人非要说水电站把河流变成了完全不流动的死水,或者断言说阻断了河水的流动或者说使得河流干枯,那么你怎么能够解释,河流上游源源不断的来水,最终都将流到哪里去了呢。难道还能被水轮机吃掉吗?
很显然,无论你修建再大的水库,其容量毕竟是有限的,水库蓄满以后,河流必然就要恢复其继续流动的性质。因此,如果用发展的、动态的观点看,任何水坝、水电站截断河流都只能是暂时的蓄水现象,从总体上看河流是不可能被截断的。无论多么大的水库,拦截河水之后,总有被蓄满的时候。也就是说到了一定的时候,河水总还要流动,蓄满水以后水库的最终拦截作用最后必然就等于零。所以,我们一定要纠正“水坝会造成水量枯竭”的错误概念。请注意;水库、水电站只是调节河水流量,并而不会吞噬河水。
当然,水库修建以后,必然会有利于人们取水用水,由大量社会用水所造成的河流水量减少和断流应该属于河流的管理问题,并不能归咎于水库、水电站的建造。由于社会用水需求的大幅度增加,最终导致水资源枯竭乃至河流消亡的原因,决不在于是否建造了水库、水电站。例如,我国古代还不能修建大型水库和水电站,但是,楼兰古城还是因为社会用水过度(或者说自然环境变迁)而使得整条河流和城镇都从历史上消亡了。
特别应该说明,水库大坝建设非但不会造成水资源的枯竭,而且恰恰相反,大坝增加了人们可利用的水资源量。这个道理非常浅显,因为天然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是不均匀的。如果没有储存水的能力,在雨季为了防洪需要,我们只能迅速排除可能造成洪涝灾害的洪水。只有我们建造了大型水库,具备了较强的在水资源存储能力,才有可能把洪水期的洪水用水库储存起来,细水长流的保证社会的水资源需要。在全世界都面临水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去年联合国颁布的《世界水资源报告》已经明确指出,一些发展中国家的设施不足、管理不善是造成水资源匮乏的首要原因。因此,对于我们这样的欠发达国家而言,只有通过建设必要的水坝(水库)和一系列水利工程设施,才能有可能解决我们生存用水与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的尖锐矛盾。同样的道理,要维持河流健康,也绝对离不开必要的水坝建设。
例如2007年2月以来, 重庆市各地降水量接近往年甚至偏多,但由于收到去年特大干旱的严重影响,全市水利工程的蓄水不仅没有增加,而且缺水严重。150万人、98万头大牲畜出现临时饮水困难。重庆市位于嘉陵江的14个取水口中已有7个露出水面,日供水减少5.5万立方米,比正常情况减少约14%。如果水位再下降0.5米,一些水厂将无法取水,日供水量将减少约31万立方米,120万人的生产生活供水将受到严重影响。
为保障重庆市城区用水安全。国家防总紧急协调了有关单位,首次对嘉陵江上的宝珠寺、东西关、桐子壕等水电站进行水量调度,要求嘉陵江上各水电站加大下泄流量。保证重庆市城区自来水取水口正常取水。试想如果嘉陵江上没有建设这些水电站,那么我们就将无水可调,那么重庆市民也就只能无奈的承受严重的干旱困扰。
今年依靠水库、水电站的蓄水作用解决旱情的现象非常普遍。四川地区的千年都江堰为了“解渴”,目前正向上游的紫坪铺水利枢纽工程请“水”。长江中游的一些城市,今年年初就已经出现了严重的枯水情况,而在三峡水电站加大泄水量之后,那些地区的旱情都已经消失。所以,实际情况非但不是像委员们说的“大型水库和已有的数千座简易水库将构成长江中上游地区安全的潜在威胁,并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而且完全相反,正是已建的这些水库、水电站维系着整个社会的水资源需求,保护着长江地区的生态平衡。
特别应该向委员们指出的是,我们的水库,尤其是具有巨大调蓄功能的龙头水库,还建设得远远不够。如果目前金沙江上的龙头水库“虎跳峡”已经建成,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调度“虎跳峡”,解决重庆段的长江航运和生活用水难题。然而,目前我们对于长江重庆段的枯水危害还只能是束手无策。这个原因决不是因为我们的水库、水电站建得太多了,而是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