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 睡到日照窗 推窗看 艳阳照地 蓝天白云 游性兴起 ......
惯例逛潘家园古玩市场 溜一圈没兴趣 让学生带路去天坛看看 瞅瞅皇帝老儿祭天引神之地 今晒天坛 潘家园龙门阵以后空拉摆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又琼林台)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 脊”,“擎天地柱”。“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自黄帝始,历代皇帝来此祭天,直到明成祖朱棣碍于交通不便,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 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杰作。现已辟为公园开放,昔日的皇家坛庙现已成为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面积占整个崇文区的1/4。天坛建筑布局呈“回”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有斋宫、圜丘坛、祈年殿、长廊、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名胜古迹。 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周朝,自汉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天青色 汝窑色 宋代人喜欢 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