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344|评论: 30

[旅游摄影] 太阳底下 天坛游逛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3-31 2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星期日 睡到日照窗  推窗看  艳阳照地  蓝天白云  游性兴起   ......  
  惯例逛潘家园古玩市场 溜一圈没兴趣 让学生带路去天坛看看  瞅瞅皇帝老儿祭天引神之地   今晒天坛   潘家园龙门阵以后空拉摆

      ff8080811ccc36f6011cdfc1305804c5_648x297.jpg

王屋山主峰天坛山(又琼林台)海拔1715米,是中华民族祖先轩辕黄帝设坛祭天之所,世称“太行之 脊”,“擎天地柱”。“黄帝于此告天,遂感九天玄女、西王母降授《九鼎神丹经》《阴符策》,遂乃克伏蚩尤之党,自此天坛之始也”。自黄帝始,历代皇帝来此祭天,直到明成祖朱棣碍于交通不便,就在地球同一轴线上在北京建起了天坛祭天。
天坛是北京天地日月诸坛之首,是我国和世界上现存最大的古代祭祀性建筑群,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是一座典型坛庙,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场所。每年孟春祈谷、孟夏祈雨、孟冬祀天。无论从架构、力学还是美学角度来看,天坛都是出类拔萃、举世无双的建筑杰作。现已辟为公园开放,昔日的皇家坛庙现已成为北京市区富有特色的旅游公园。
天坛是圜丘、祈谷两坛的总称,占地273公顷,面积占整个崇文区的1/4。天坛建筑布局呈字形,有垣墙两重,形成内外坛,坛墙南方北圆,象征天圆地方。有斋宫、圜丘坛、祈年殿、长廊、万寿亭、回音壁、三音石、七星石和古柏等名胜古迹。
北京天坛是世界上最大的古代祭天建筑群。在中国,祭天仪式起源于朝,自代以来,历朝历代的帝王都对此极为重视。明永乐以后,每年冬至正月上辛日和孟夏(夏季的首月),帝王们都要来天坛举行祭天和祈谷的仪式。如果遇上少雨的年份,还会在圜丘坛进行祈雨。在祭祀前,通常需要斋戒。祭祀时,除了献上供品,皇帝也要率领文武百官朝拜祷告,以祈求上苍的垂怜施恩。
天坛建筑的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在布局方面,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而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就单体建筑来说,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感觉。
天坛还处处展示着中国传统文化所特有的寓意、象征的表现手法。北圆南方的坛墙和圆形建筑搭配方形外墙的设计,都寓意着传统的“天圆地方”的宇宙观。而主要建筑上广泛地使用蓝色琉璃瓦,以及圜丘坛重视“阳数”、祈年殿按天象列柱等设计,也是这种表现手法的具体体现。


P1200059.JPG



P1200032.JPG

天青色  汝窑色  宋代人喜欢   价值....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1-3-31 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帮你顶起!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45 | 显示全部楼层
正传  哥不慌  顶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位于祈谷坛中央,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内部结构比较独特,不用大梁和长檩,仅用
楠木柱和枋桷相互衔接支撑屋顶。殿内有楠木柱二十八根,数目排列切合天象:中央4根龙柱高19.2米、直径1.2米,象征四季,中圈12根金柱象征一年十二个月,外层12根巨柱象征一天十二个时辰,中层和外层相加象征二十四节气,三层柱总共28根象征二十八宿。殿内地板的正中是一块圆形大理石,带有天然的龙凤花纹,与殿顶的蟠龙藻井和四周彩绘金描的龙凤和玺图案相互呼应,使整座殿堂显得十分富丽堂皇。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
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P1190992.JPG


长廊 新彩绘


P1190996.JPG

亮哈像


P1190995.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3-31 23:53 | 显示全部楼层
圜丘坛以北是皇穹宇,祭天时使用的祭祀神牌都存放在这里。它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初名泰神殿,十七年(1538年)起改称皇穹宇。乾隆十七年(1752年)重修后为鎏金宝顶单檐攒尖顶建筑,用蓝色琉璃瓦铺设屋顶,象征青天。大殿直径15.6米,高19.02米,由八根金柱和八根檐柱共同支撑起巨大的殿顶,三层天花藻井层层收进,构造精巧。殿正中有汉白玉雕花的圆形石座,供奉“皇天上帝”牌位,左右配享皇帝祖先的神牌。正殿东西各有配殿,分别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雷电等诸神牌位。整个殿宇的外观状似圆亭,坐落在2米多高的汉白玉须弥座台基上,周围均设石护栏。
皇穹宇的正殿和配殿都被一堵圆形围墙环绕,墙高3.72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内侧墙壁由磨砖对缝砌成,弧度规则,墙面平整光洁,能够有规则地传递声波,而且回音悠长,故称“回音壁”。另外,在皇穹宇殿前到大门中间的石板路上,由北向南的三块石板叫做三音石。在皇穹宇门窗关闭而且附近没有障碍物的情况下,站立于第一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一声;于第二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两声;于第三块石板上击掌,可听到回音三声。


P1200018.JPG


皇帝老儿的龙座

P1190998.JPG



P1200006.JPG

误入镜靓影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04 | 显示全部楼层
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著的回音。
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thumb/9/91/CircularMound.jpg/200px-CircularMound.jpg http://bits.wikimedia.org/skins-1.17/common/images/magnify-clip.png
圜丘坛


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72块、108块和180块,相加正好360块。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九五之尊”的寓意。
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P1200027.JPG

P1200024.JPG

P12000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06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俗称“天地墙”。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P1200032.JPG


P1200036.JPG


中间道 穹形 是天道
P120003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0 | 显示全部楼层
亦称海墁大道、神道,为一条砖石台甬道。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位于连接天坛内两组主要建筑的南北中轴线上,其北端接祈年殿,南端为圜丘坛。在丹陛桥下面东、西天门相对处,有一条曲尺形、拱券顶隧道,称走牲路,是祭祀用的牲畜从位于天坛内西部的牺牲所赶往东部的宰牲亭的通道。通道门在西面,称进牲门,亦称鬼门关。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6_0.jpg


P1200039.JPG

灯是  赝品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1 | 显示全部楼层
皇帝祭天出宫时仪式浩大,前呼后拥,共有三四千人,队伍绵绵数里长,出宫时文武百官在故宫午门前跪送,回宫时在午门前跪迎.
http://p1.cncnimg.cn/f/a/551_10700_0.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2 | 显示全部楼层
   皇穹宇,也叫回音壁,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初为重檐圆形建筑,名“泰神殿”。是圜丘坛的正殿。用于平日供奉祀天大典所供神版的殿宇。嘉靖十七年(1538年)改名为“皇穹宇”。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改建为今式。皇穹宇殿高19.5米,直径15.6米,木拱结构,严谨、精致,上覆蓝瓦金顶,精巧而庄重。殿内开花藻井为青绿基调的金龙藻井,中心为大金团龙图案,是古代建筑杰作。   周围的围墙呈圆形,起到传音的作用,因此也叫回音壁。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9_0.jpg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9_1.jpg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9_2.jpg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9_3.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3 | 显示全部楼层
P1200043.JPG

合壁    一家子

P1200041.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圜丘位于天坛的最南端,外面有二层圆形围墙,中间是三层圆形石坛,上层地面四周环砌台面石,中心一块圆形石板称“天心石”。其外环砌石板九块,再外一圈为18块,依次往外每圈递增九块,直至“九九”八十一块,寓意“九重天”。人站在天心石上说话,声音特别浑厚、洪亮。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8_0.jpg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8_1.jpg
http://p1.cncnimg.cn/f/a/551_10698_2.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5 | 显示全部楼层
P1200048.JPG

P120004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P1200049.JPG


P1200054.JPG

找感觉   
P120005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21 | 显示全部楼层
tiantan01.jpg


2007102909230368486.jpg


wp1768.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P1190977.JPG

请.....


P1190976.JPG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36 | 显示全部楼层
P1190978.JPG


走  去尝哈  巴士不


P1190981.JPG


小二  来二碗   

哥只是传说   淡扁辣舌的 没盐没味 白萝卜红萝卜丝还好看

如素面  有几颗油渣儿和酱   点了几样小吃  花了近一张四人

头两个人   哥受骗一次......


兄弟伙以后来  饿肚子别吃  哈     找我

 楼主| 发表于 2011-4-1 00:37 | 显示全部楼层
想看续集  等啥儿摆   问兄弟伙好

发表于 2011-4-1 09:11 | 显示全部楼层
教授你玩的安逸

发表于 2011-4-1 0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的照片呀?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