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215|评论: 21

[漂泊·他乡] 营山县四喜镇

 关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9-14 17:46 | |阅读模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0-9-14 18:28 |
四喜镇???我是四喜乡的!:lol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9-14 19:30 |
四喜乡地处四川省i营山县东南部,与渠县接壤,人称营山“东大门”。地域面积16.77平方公里,共有9个行政村,75个村民小组.   [1]2008年全乡总人口10669人,其中:农业人口10394人,占总人口97%,非农业人口275人,占总人口3%。已婚育龄妇女2159人。全乡有5条村道公路,里程 15公里,已村村通车,交通十分方便。   四喜乡属浅丘地貌,幅员面积16.7平方公里,耕地面积7247亩,其中水田5653亩,旱地1594亩,农民人均耕地面积0.7亩。全乡以农业为主,粮食作物主要是水稻、小麦、玉米、人均粮食400多公斤,经济作物有柑桔、梨子、西瓜和千亩核桃基地,人均纯收入2789元。四喜乡政府位于四喜乡集镇,有财政所、信用社、邮政所等财政金融部门,有广播电视站、完小、卫生院、社会事务办、经济发展办、计划生育服务站等文化卫生服务单位。四喜乡各村建有村级卫生室,已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社社安装了有线闭路电视、电话,丰富了人民的文化生活。四喜乡计划生育服务站建于1997年,有手术室、B超室、观察室、药房、综合办公楼等办公地。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9-14 19:31 |
民俗传统
  该乡历史悠久、地处营山边陲,区位优势,省道柏油路穿境而过,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党委、政府强力推行集镇建设步伐,投资80万元,硬化了街道,做好了集贸大文章。并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现已实现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话的宏伟目标,交通信息四通八达,有线电视网络覆盖全乡。   该乡以现代农业的大手笔,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在稳定水稻、玉米产量的同时,突出发展畜牧、水产、林果等主要经济产品,夯实产业基地。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9-14 19:33 |
近日,笔者再次走进四川省营山县四喜乡茶湾村,昔日满目疮痍的荒山如今披上了浓浓绿装,错落有致的核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一条蜿蜒曲折的柏油路直达山顶,似玉带,胜银河。半山腰上集中修建的农民新居已与邻村连成一片,一条农民新街正在兴建。

    四喜乡茶湾村是地质灾害点,历年来滑坡十分严重,村民形象地说:“山崩地起裂,白天晚上住不得;村上一广播,大人细娃儿遍山躲。”当地群众成天疲于躲灾,根本无心搞生产,贫困村的帽子一戴就是多年。

    2006年,四川省避险搬迁试点项目在营山县实施。该试点按照“统一规划,集中安置,省上补助,政府支持,农民自筹”的原则,依照轻急缓重程度开展搬迁工作,并由政府出资解决农户的供水、用电、道路、沼气、就医、入学等相关问题。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9-14 19:33 |
茶湾村距离四喜乡场镇有4公里,一些搬迁户离自己耕种的田地较远,导致田地大面积撂荒。针对这一情况,营山县委、县政府积极为农民谋划出路,根据当地村民的传统种植习惯,县政府引进重庆客户刘树军承包荒山1000余亩种值优质核桃。在大户的带动下,如今茶湾村家家户户都种上了核桃树,部分核桃已经挂果。在村口,“营山县优质核桃基地”的牌子格外醒目。村委会主任陈方金满怀憧憬地说:“现在优质核桃收购价在每斤20元,我们每户种植核桃树平均在200棵以上,去年就有农户一颗树卖到了500多元……”据介绍,核桃树管理非常简单,节省了大量的人力,村民可以腾出手来干更多的事情。48岁的杨东华在自家门口边打理生意边兴奋地对笔者说:“以前我在重庆打工,一年算下来也就几千元。现在我在家里加工豆腐、凉粉、凉面,顺便卖点服装。四喜街上一件衣服卖30元,我这里只卖20元,薄利多销,现在我的生意比场镇上还好。我今年还可以出栏肥猪5头,正筹备在县城给儿子买套婚房。”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10-9-14 19:34 |
据营山县国土资源局局长任黎明介绍,自2006年以来,该县共避险搬迁地质灾害涉险农户619户。按照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则,该县采取集中搬迁、分散搬迁等多种形式安置农户,目前已建成集中安置点4个,所有搬迁农户的生产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达到了“搬得出、稳得住、富得起、能发展”的目标。
发表于 2010-9-14 20:05 |
乐见家乡变迁、、、

发表于 2010-9-14 20:40 |

发表于 2010-9-14 21:20 |
我还以为有PP呢,我就是四喜乡茶弯村的,上述报道基本属实,但是只见喜不见优啊,我建议论坛的网友没事可以去转转啊,采访一下茶湾村小学,肯定有写的,我以前就见过一遍看能不能找到,如果有我先发出来大家看看啊,

发表于 2010-9-14 21:23 |
坐在啤酒箱旁的学生

只有两个年级的学校


这并不是一个悲惨的故事,但绝对是真实的故事。

在四川省营山县四喜乡茶湾村一座叫广播台的小山头上,有一所小学,全校64名学生,两名老师,两个年级,两间教室。在六年级教室门口用粉笔写着:茶湾小学新址。

茶湾小学原址在广播台对面名为梨树屏的山头上。2004年梨树屏山体滑坡,原来的校舍成为比萨斜塔式的建筑。学校就和原来住在梨树屏的几十户村民一道搬迁到这2004年以前还荒无人烟的广播台。

村里没钱建新校舍,学校就暂借村民的房子安家,一个简易的学校就在2004年开学了。

坐在啤酒箱旁的小学生

六年级的教室是一间小卖部原来的库房,现在教室里还放有成堆的啤酒,讲台旁是过磅用的称,31名六年级的学生们就以啤酒箱为伴,每天早上从这个连窗子都是新开的教室里传来和城市孩子一样的朗朗读书声。

由于全校只有六年级和三年级,学生们从一入学开始就要学三年级的课本,学懂了就去六年级读书。跳级虽快,留级也多,学生一下子到六年级学不懂新课本,就要来年接着学。一个年级里年龄差个两三岁是很平常的事。

不到11岁就读六年级的全博在一群12、13岁的孩子中一眼就能看出是全班最小的。弱小的个头,说话时怯生生的样子使得全博更像是三年级教室的学生。如果就以为全博是个内向的孩子那就错了,和陌生人混熟之后他就开始展现自己的“野”。农村没有给这些孩子电脑、MP3,但农村孩子有清新的空气、广袤的绿色,一口气从一个山头冲到另一个山头的野性。

茶湾小学三年级的教室就在六年级教室街对面,说是街道也不过是条烂泥路。三年级更加重要,因为这里的孩子更小。茶湾小学的学生并不只是茶湾村的孩子,有附近铁顶乡的,甚至有山那边从邻县渠县赶来求学的学生。每天上课放学来回路程就足够孩子们一天的体育锻炼量了。比如铁顶乡海印村的吴江梅,每天早上就必须6点钟从家里出发,走上一个多小时的山路来上学。这对一个8岁的孩子来说的确有点艰难,虽然吴江梅自己已经习惯了。

和大多数农村孩子一样,茶湾村小学的学生也大多是留守儿童。六年级教室里31名学生就有29个孩子的父母在广东等地打工。父母没有把他们接出去,一是经济能力不允许,二来在茶湾条件虽然艰苦,但孩子是快乐的,老师是用心的。

教师父子兵

六年级教室所在的小卖部的老板全裕煜,同时也是六年级老师兼班主任兼茶湾小学校长,他唯一的部下就是他的父亲,退休四年的全体民。

全老板也是全老师,今年35的他从2004年开始就在这里教书。回来教书的原因并不伟大却很实际,一是原本在外做生意的全老板由于父亲年纪大了回家敬孝,二来附近村子的私学老师又纷纷离开。2004年回家的全老板就拿起粉笔走上了三尺讲台。

全老师走马上任第一天就发现自己一个人根本应付不了。64名学生不可能都并作一个年级,两个年级的教学任务又太重了,初中会考的五门课程可都是要教的。全老师打定注意请已经退休的父亲出山,接管三年级的教学。这对学校父子组合就在广播台拿了快三年的粉笔。

虽然不是科班出生,全家父子教得很用心,学生们也学得很努力。中午学生都要在学校吃午饭,全老师就又多了“食堂主任”的头衔。吃完午饭还要照看学生们午睡,一不留神就有顽皮的孩子跑出去追打野狗或是到菜地里“肆虐”一番。

全老师从六年级教室出来就是全老板,在这个新建的村子里做点小买卖。不赚钱不行,每个学生只教70元学费。考虑到学生家里都不富裕,他就多半自己出钱买资料回来,“买资料是必须的,本来茶湾村教学质量就不算高,不多买点资料让学生多学点,到中心校读初中就很难跟得上了。”

读书之后干什么?

全老师说,孩子们都可以读初中,成绩好的在乡镇中心校可以读一个好的班。但茶湾这样的教学条件,使孩子们即使读上初中也很难跟上,之后的高中、大学就更难了。问全老师这班里能有多少孩子能读上大学,全老师自己都没信心,“除非父母把他们接到城市里读书”。

客观的说茶湾小学条件并不是最艰苦的,与其他更偏远的小学仅“三个学生一个教师”的情形相比。茶湾小学的学生还有教室,有两名并不专业但用心教书的老师。

现在茶湾小学的孩子们是快乐的,完全没有全老师的忧虑。但这样的快乐是短暂的,他们是留守儿童,在农村接受教育,每天去学校读书就是件快乐的事。从茶湾小学毕业之后他们有多少人能读上大学?读什么样的大学?在城市里他们有多强的生存能力?……

学生们的快乐是单纯并短暂的,全老师的忧虑是沉重且长期的。

发表于 2010-9-14 22:02 |
路过

发表于 2010-9-14 22:56 |
以后很多的乡会变成镇的

发表于 2010-9-14 23:02 |
顶一个

发表于 2010-9-15 00:59 |
在上点片片就巴适了

发表于 2010-9-15 19:59 |
路过,无语!

发表于 2010-10-26 14:56 |
省报也盗我的版:L ,这世道

发表于 2011-8-24 08:00 |
谁是全家坪的人呀有认识的也可以我找人谁帮我下谢谢了

发表于 2011-8-24 08:00 |
各位老乡们知不知道,四喜乡有个叫全家坪的村~~~~~

发表于 2011-8-24 11:07 |
我知道全家坪,你找谁,说不定我认得,我同学有好多就是全家坪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