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年坎坷寻亲痴心不改
从巴蜀川沟子到豫北大平原,遥遥1000多公里,时太富一“走”就是32年。
身份证上显示,时太富,男,汉族,河南省原阳县阳阿乡查地村人,1974年2月25日出生。其实,他认为这个公民信息是错误的,“我的真实年龄至少比这年轻3岁”。
还在母亲怀里吃奶时,他就被人“抱”走了。他从哪儿被抱走的?他的亲生父母又是谁呢?
遭遇:
1岁多650元钱被贩卖至原阳县
1月28日下午,阳光暖暖,时太富从原阳家中步行一两公里,又乘车几十公里,终于找到本报。“我想求助媒体,帮俺找找俺爹俺娘。”时太富顾不得抹去额头的汗,对记者说。
1978年的一天,家中没人,一个诡秘的中年男子来到村里,说不清怎么搞的 ,时太富就离开了家,之后很快在原阳县见到了现在的“父母”。
记忆这东西最难寻味,何况时太富当时才不到两岁,但记忆已经开始萌动。
15岁的时候,时太富初中没读完就回家务农,突然有一天,邻居说:“你不是亲生的,果然不一样”。时太富愕然:“亲生?后娘养的?”
他先是不解,接着愤怒,无论如何逼问,“父母”均不置可否。昔日好伙伴们的眼神也渐渐变了模样。
时太富说,跟他同时来的还有一个人,叫“落喜”,养父母取落地喜欢之意,不过,此人来的时候,就十五六岁了,记得老家在哪,10多年前就自己摸着回家了。
回家后,“落喜”改叫唐杰,家住四川省仪陇县老木乡金都村,如今,也成家立业。
“落喜”走之前,曾经告诉时太富,贩卖他们的人叫廖利军,四川省仪陇县观紫镇人,当时30多岁,把他们拐卖到原阳县,他们的“父母”各出了650元钱。
也就从知道身世那天起,时太富就萌动了回家的愿望,至少得知道亲生父母长的是啥模样。不过,时太富除了知道自己也是仪陇县人外,其他的情况都不得而知。 这让“父母”大为着急。
为栓住他的心,时太富十八九岁就被“父母”给找了个对象,现有2女1子,大的13岁,小的5岁。
寻亲:
识字不多,硬学会上《宝贝回家》网
初中未毕业的人,自然识字不多,但这阻挡不住时太富寻亲的路。十几年来,他给公安部写过信,打过央视的电话,打听过廖利军,这一切努力均是无果。
在2003年、2005年,时太富利用打工赚来的钱,搭上火车,南下寻亲。先后去了仪陇县各个乡镇,可惜的是,在观紫镇找到了当年人贩子廖利军的侄子,却没见到廖利军本人。
“他明明知道廖利军在哪儿,却故意不告诉我。”时太富很生气,却也没有办法。“见到廖利军,我也不追究他的责任,只要他给我实话讲出我老家在哪儿,亲生父母是谁就行了。”时太富说。
2009年8月,还在外边打零工的时太富听人说有个“宝贝回家”网站,专帮拐卖儿童寻亲,不少父母通过这个网站找到了自己的孩子。
扔掉手中的活儿,时太富就直奔网吧,不懂开机,不会打字,他就笑着脸求人帮助。一段时间后,时太富就学会上网了!
《宝贝回家》网的志愿者登记了他的信息后,就告诉他赶紧去公安部门报案,警方采血后,确定DNA样本,再放到网上,若亲生父母也报案的话,才有可能确认信息。
时太富马不停蹄地跑到当地派出所报案,并很快得以采血、确定DNA样本。
“据我了解,光阳阿乡周边村子就有十几人是被拐卖来的,大都三四十岁,已经成家立业了。”时太富说,不过,这些人比他幸运,他们都知道自己老家在哪儿,有的每年还回去看看父母。
对话:
能见上亲爹娘再苦再累也值
记者:你现在的家人支持你这么做吗?
时太富:养父母肯定不喜欢,但话都在心里。不过,妻子挺支持我的,两次去四川,她都没说半个不字。
记者:到现在,为了寻亲,你没少受苦吧?
时太富:苦不怎么样,费用倒花了1万多元钱。平时,妻子在家带3个上学孩子,我在外边打零工攒钱,有了闲钱就出去找亲生父母。只要能找到老家,我再苦再累也值。
记者:寻亲犹如大海捞针,你现在的心情如何?
时太富:苦闷!每天一觉醒来,心里就空空的,老感到没底。很想社会能帮我一把,哪怕看上一眼亲爹亲娘也行
时太富顿了顿,眼泪几乎落下!
本站作品版权属于新乡网,未经新乡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本站作品,如需转载必须保留本文源地址链接。违反上述声明者,新乡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本文源地址:
http://news.xxrb.com.cn/2010/0129/327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