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保卡是在药店买药时支付药钱的,但昨(13)日记者对中心城区部分药房进行暗访时却发现,几乎在所有被暗访的药店内医保卡成了“购物卡”,化妆品、食品等都能刷卡买。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在一些药店中,购药结算单上只写本次刷卡余额等内容,这样一来,即使是禁止用医保卡购买的物品都可以刷卡购买,而从结算单上根本看不出来,这为顾客通过医保卡违规买洗衣粉、洗发液、保健品等大开方便之门,药店也能轻松地逃避社保部门的检查。 市民举报 生活用品刷卡就能买 昨(13)日上午,市民张女士给本报打来电话,反映中心城区嘉州宾馆附近的迎春大药房内医保卡能当“购物卡”用。据张女士介绍,该药店在向消费者提供药品的同时,还在药店内柜台的显著位置摆放着洗发水、牙膏等生活用品出售,而这些原本不能用医保卡购物结算的商品都可刷卡。“由于药店卖日用品不给开详细发票,所以没有证据向有关部门举报。”张女士自称,自己曾用医保卡购买过药店内出售的各种生活用品。 据了解,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医保卡持卡人可在医保定点医院和药店刷卡看病买药,所取的药必须是由国家设定的《医保目录》中规定的药品,保健品与其他物品不允许用医保卡刷卡购买,各医保定点的药店和医院都不允许擅自扩大医保卡的使用范围。 记者暗访 打“马虎眼”违规售货 记者昨天在中心城区暗访了十几家医保定点药店,发现大多数药店都可以用医保卡随意购买医保目录以外的商品,包括化妆品、洗发水等日用品。 在嘉州宾馆旁医保定点药店迎春大药房记者看到,近200平方米的药店内有近三分之一的柜台摆放着的是牙膏、洗发液之类的生活用品;各种保健食品摆满货架;化妆品专柜有各种名牌化妆品。记者拿起一瓶洗发水询问:“可以刷卡吗?”店员毫不犹豫地回答:“可以。”记者拿着洗发水来到收银处,拿出医保卡,在工作人员指示下输入密码,随即,工作人员将购物小票递了过来。在这张小票上,并没有写明所购买商品的名称,只显示了此次消费所需的金额。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中心城区清风街的瑞森大药房。记者发现,从该药店正门进去右手边是一排长约4米的货架,上面摆放的是卫生纸、口香糖等日用品或小食品。记者先在药品区挑了一盒感冒药,随后又在日用品货架挑选了一盒牙膏,连同药品一起拿到收银台,并递上医保卡。收银员刷了记者的医保卡,随后递出刷卡小票。在结帐过程中,店员拿过一张火柴盒般大小的刷卡结算表,用圆珠笔在上面只填写本次刷卡余额等内容,但没有填写买了什么物品。同时,记者留意了其他几位购药者的小票,发现都是只写余款数额,没有购买物品的名称。 市民声音 对错与否看法不一 对于该不该使用医保卡购买非药品,记者对部分参保人员进行了调查采访。参保者们的观点存在分歧。“这没什么可大惊小怪的,很多人都这样做,不但方便而且又不需要花自己的钱。”参保者王女士说。 “个人医保卡里的钱是我们的‘救命钱’,一定要让它在关键时候发挥作用。”与王女士的意见不同,在中心城区杨家花园的一家药店里,刘先生购买了一些常用药,用现金支付了140多元钱。刘先生告诉记者,前不久,他的一位同事夜里突发肠梗阻,到医院看急诊,根本顾不上取钱,幸亏他的医保卡里有足够的钱,才没有耽误治疗。刘先生说:“我和老婆都有医保卡,卡上存了好几千元钱了,那是应急救命的钱,再说平时手头又不紧张,我们就尽量不花卡上的钱。” 专款专用 医保不是“购物卡” 据了解,我国的医疗保险分为社会统筹基金与个人账户两个部分,由单位和个人按规定比例共同出资,保障市民基本医疗需求。其中,统筹基金用来支付住院费用,个人账户用于门诊、急诊费用和定点零售药店的购药费用。住院和门诊特定项目费用中需个人负担的费用,也由个人账户支付,如果个人账户资金不足,则由个人自付。医保卡里个人账户的钱虽然属于持卡人所有,但必须“专款专用”。 记者了解到,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于去年末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药品零售企业经营行为的通知》,从今年起,药店在销售药品、食品及洗化产品时,均须向顾客出具一份详细的产品档案,其中要包括产品名、规格、批次、数量、生产厂商、价格等内容,便于销售者、使用者,以及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对产品的安全性开展调查、追溯。 张女士不解地对记者说:“国家有相关规定,医保卡不能用来购买非药品,而现在一些药店却随意把医保卡当成了‘购物卡’,这种行为究竟该由哪些部门来监管呢?” 对此,本报将继续关注。乐山晚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