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一波又一波厉行节约的各项规定出台,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缩减大有成效,近期,多个省市都公开了2013年“三公”经费支出,与去年相比降幅均超预期。 “三公”经费支出缩减能够获得丰硕的成果,首先是“自上而下”强有力的推进方式发挥了作用,在源头上约束了“三公”消费;其次,从接待、用车、会议等各种细节入手,具体详实的“微管理”,让实施有了遵照的标准细则;第三,加大制度执行的力度,动真格地进行严厉惩处,为缩减经费支出的各项政策扫清了障碍。 就缩减“三公”经费的客观效果看,不仅使庞大的政府财政支出有所“消肿”,提升了党和政府在民众中间的公信力,而且通过减少“三公”消费,营造了健康有序的经济发展的环境,让过度依赖政府消费的产业和行业,逐渐回归市场,面向公众。当下的“三公”经费还有“余粮”,把这部分资金的用途如何落实好,应该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虽然缩减“三公”经费剑指腐败现象,可归根结底是为了提高政府“管钱”、“省钱”和“花钱”的能力水平。对于“省下来”的所谓“余钱”,更需要谨慎行事,应该将钱投入民生保障,加强社会稳定,让钱花在刀刃上,产生一定的社会效益,这样才能真正巩固缩减“三公”经费取得的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