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9302|评论: 7

街巷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魂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3-7-23 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街巷历史是一座城市的魂
嘉 宾 巴蜀文化研究专家 袁庭栋主持人 本报记者 吴晓铃
7月中旬,巴蜀文化研究专家袁庭栋的《成都街巷志》修订稿完成,修订版图书将于今年底重新推出。这部70多万字、耗时5年完成的著作曾于2010年5月出版,以生动的街巷故事和珍贵的历史图片,为读者勾勒出一个韵味悠长的老成都袁庭栋说,他穷多年之功打磨《成都街巷志》,是因为一座城市的魂魄,就融在一条条纵横阡陌的街巷之中,“每一条街巷,都有太多的记忆和故事。如果现在不把它们记录下来,恐怕就会被永远遗忘了。”
A写作——寻访上百位“老成都”
记者:专门收集整理成都大街小巷的历史,是基于何种考虑?
袁庭栋:我关心这个问题已经多年。很多历史名城都有介绍当地街巷文化的著作,尤其是北京,最近30年出版的关于胡同文化的书超过百种。反观成都,却无一本类似的著述。一提到成都的文化符号,人们想到的就是武侯祠、杜甫草堂。其实作为一座千年古城,成都更多更精彩的故事是发生在一条条街巷之中,这些生动的街巷史应该立此存照记者:这项浩繁的工作你是怎样完成的?
袁庭栋:全靠积累。不过,这部书只写了成都的城房,没有写街巷中发生的人和事。我就以此为基础,把街道进行分类,再把历史文化材料装进去资料收集的过程相当繁琐,相关的图书杂志,我堆了一屋子。成都新旧地方志,厚厚的几十本,全部买了;这几十年一直自费订阅成都几大报,关于老成都的剪报堆了一米高。除了资料,还要实地察看,并且有意识、有目的地走访一些老人。所以我可以很自豪地说,这种书以后的人也写不出来了,因为可以走访的老先生差不多都离开人世记者:资料收集和走访过程有没有难忘的回忆?
袁庭栋:太多了。我寻访了上百位“老成都”,最难忘的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新中国成立前号称“春熙路第一操哥”。他年轻时候耍遍成都大街小巷,我找他求证了很多史实。书稿第二稿出来后,他居然把40多万字的稿子全部看完,把他认为有误的、需要补充的地方全部用铅笔批注在一旁。通过不断地修改和增补,最后才形成70多万字的书稿。可以说没有这些老人的回忆,就没有这本《成都街巷志》另外,这本书有很多珍贵的老照片,也是花了很多心思淘来的。随书附赠的一幅成都老地图相当珍贵,由原国民党陆军测绘局测绘,是我目前所见到的老成都地图中最详细、最准确的一幅。这幅地图的原图,是我一个亲戚的舅舅在新中国成立前买的,放在她母亲的衣箱底下,幸好没丢B阅读——鲜活的街史别有滋味
记者:70多万字的书稿,究竟有哪些是值得我们关注的老成都故事?
袁庭栋:我大致按城、桥、河、街把成都街巷史归类,研究过程中的确发现很多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比如,成都有东城根街,却没有西城根街。因为西城根街在辛亥革命时期改为了同仁路。当年的少城,住了很多满蒙旗民。革命成功之后,四川的有识之士没有对他们进行血洗,而是选择了“五旗共和,一事同仁”,在同仁路为这些不事生产的旗民办工厂以养家糊口,所以才有了现在的同仁路人民公园,当年是为少城满蒙旗民提供粮食的仓库和菜地。清时,汉人不能进入少城,因此从乡下运来的粮食经府河、南河运抵成都后,就只能经金河送到人民公园一带。辛亥革命后才改为少城公园。新中国成立后又更名为人民公园记者:你以前收集整理出成都有两三百位名人,他们的故事哪些在《成都街巷志》出版前鲜有曝光?
袁庭栋:太多了。比如,中国最早写现代诗的不是胡适,而是成都的叶伯和,他当年就住在成都指挥街。曾孝谷也一样,他是中国话剧的开山笔祖之一。当年东渡日本求学,回国后和著名的弘一法师李叔同开创春柳社排演话剧,中国话剧史上的第一个剧本就是他创作的,赌场。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曾孝谷是成都人,出生在小通巷。华西医大现在还有一栋楼,居住过吕叔湘等四位大家。而西顺城街东侧安乐寺旁的一条小巷,曾是琼瑶小时候居住的地方。每当收集到这些故事,我就觉得成都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绝不是浪得虚名另外,成都最早的机械厂建在拱背桥,最早的动物园在青羊正街,最早的照相馆在桂王桥,这些故事在书里也有体现《成都街巷志》出版后,我并没放弃对相关资料的收集。这一年时间,在校正书里关于人名、地名或者时间的一些错误,并重新增加一些史实,让书的内容更准确、更丰富C期望——老成都不应只留在书里
记者:书里有许多老成都的照片,比如当年金河、御河两岸,现在却变马路了;那些老街,现在也修成高楼大厦了袁庭栋:我走遍了成都府河、南河以内的街巷,那些老建筑、老符号,除了文保单位,基本上已经拆光。现在要看老成都的样子,只有半条五福街,虽然是烂平房和一个烂四合院,但当年的成都就是那个样子。剩下的还有邱家祠堂、冯家大院这些零散的点,都不成规模一座城市要发展,肯定需要改造,要兴建高楼大厦,但我们是否应该保留那么几片,让后人能够看看老成都的样子,这些是我们文化的根,不应该粗暴地拔掉记者:今年初,成都市房管局成立历史建筑保护办公室,准备对现存的一些历史建筑进行保护,你对此有何建议?
袁庭栋:这肯定是一件利在千秋的好事。我是这个项目的专家组成员,一直建议这些历史建筑参考北京或者国外的一些做法。比如,北京也还保存着几百条老胡同,只是在内部进行现代化改造,方便居民生活,从外面看还是一派古风古貌。成都也应该借鉴这种方式现在大家都在关注水井坊的改造,据我所知,政府专门聘请专家对水井坊片区每一间房屋内的构造制作了复原图。希望改造后的水井坊,还能够保存它曾经的风貌记者:成都这座历史文化名城,有无可能让生动的街巷史成为一张新的文化名片?
袁庭栋:怎么不可能?伦敦、巴黎最吸引世界游客的不就是它们的老街老巷么?我们是一座拥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如果到成都来的游客,能在每一条街巷里触摸到历史,哪怕只是从新立的一块碑上了解,成都的吸引力也将因此大增。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234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13-8-3 10:13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好帖子,推荐加精华
发表于 2013-8-29 1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太了解这个的,觉得不错
发表于 2013-9-13 17:35 | 显示全部楼层
确实值得好好看看,顶先
发表于 2014-4-9 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楼主无私的分享,再接再厉!

发表于 2014-4-24 16:16 | 显示全部楼层
:victory:欣赏好帖!关注支持!问好楼主!祝福全家!欢迎阅读本人传奇小说《101金窟》(每日更新,敬请关注与支持),请点击http://bbs.mala.cn/thread-8472841-1-1.html
(分享来自: @麻辣社区):handshake

发表于 2017-11-16 10:53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