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5707|评论: 20

11月18日,去了一趟沐川炭库新开村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2-11-20 20: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从骑自行车以来,沐川的炭库和与炭库交界的铁炉去过,这两个地方离母亲曾经发配的地方——新开村仅一步之遥,几公里的路程,却没有去过,主要是考虑那里是深山,自行车上不去。一次路经炭库打听,知道新开村已经通了公路,从此产生了想去新开村走一趟的想法。在那里留下了些许不堪回首的记忆,也留下了儿时与小伙伴的乐趣。便决定了11月18日骑行新开村行程。
          考虑第二天要远行,早早躺在了床上却迟迟不能入眠。脑子里时不时翻滚着曾经在新开村的记忆,时而母亲站在被斗争的台上低着头“向贫下中农请罪”,时而晚上站在山口,望着母亲被斗争后的归途,时而看着母亲被剃了阴阳头在夏日炎炎的地里劳作 ……
        早上6点40分就出发了,天还是麻呼呼亮,起初的10多公里还借助了电筒。到了孝姑才9点钟,这个地方是当年去看母亲的必经之地,记忆太深,这么多年还是老样子,凉厅的街,吊水阁的房子。在过渡的时候,拍了几张人们下船的照片。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6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0:39 | 显示全部楼层
过了河,看见路牌,从孝姑到铁炉不到10公里,回想当年在这泥泞的路上来回,好像要走好远一样,交通方便了,感觉就大不一样了,从孝姑下船到铁炉半个小时就到了,穿过铁炉,本以为铁炉到炭库的路铺上了水泥,殊不知,走近一看,还是老样子。觉得不对着,9月份打电话到炭库乡政府打听炭库到铁炉的路,说是已经改造了,10月底通车。向当地村民了解,原来人家炭库乡回答没错,这段非常泥泞的路段,属炭库地界的确实铺了水泥,而铁炉地界的还是老样子。遗憾。


这个地方我两年前路过是这样的。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0:43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柳岸花明又一村,一条横幅让人心情豁然开朗,很明显,这是炭库乡修路时扯的。从横幅上看,这个路段通车时间是10月30日。很高兴,炭库乡为改善民生办了一件大好事。美中不足,当然,这种不足与炭库乡没有关系。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0:47 | 显示全部楼层
   踏上新铺的水泥路向前约2公里就是村民说的通炭库乡新开村的公路,4米多宽的水泥路,完全没有料到,在这深山还有这么宽的公路,与这外面的村公路相比,觉得沐川县或者炭库乡的领导为民办事确实要大气一些。
       一个人在山间行驶,虽然上坡又陡,感觉还不错。一路的气喘吁吁,终于到达了新开村——我的母亲曾经下放改造的地方。一切都是那么熟悉,又无不引起辛酸的记忆。这个地方,留下了我的母亲第一次家破人亡,第二次家破人散的经历。
       我的母亲曾经住过的牛圈房,共分两间,左边是粪坑,上面盖上木板当厨房和饭厅,右边是卧室,山上砍的几根木棒撑起当床。自从我母亲当年离开新开村后,被人改成田了,房子不在了。能记住这间牛棚房子和主人除了我以外或许不多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0:50 | 显示全部楼层
离我母亲牛棚房不远是邻居杨家,当年这个房子的小主人杨燕修是我童年的伙伴,他们一家是为数不多同情我的母亲并给她帮助的“贫下中农”之一。不巧他昨天到成都去了,他的爱人热情接待了我。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0:56 | 显示全部楼层
许多人都不在家,特别是年轻人。碰见了儿时的伙伴外号叫“曾八哥”的,当年的帅小伙,30多年过去,如今已是头发花白,满脸沧桑的老人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11-20 2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地方,是当年村民集会的地方,我母亲在这里的时候,可能为了我母亲而集会的时候占多数,因为,基本上是每周一次的斗争会,当然,还包括其他黑五类分子“文革时的黑五类分:地主、富农、反革命、坏分子,右派分子,后来又加上了牛鬼蛇神”。
     记得有一次,我来新开村看望母亲,当时不在家,我在门口等,只听见传来一阵阵口号声,随后,母亲被剃了阴阳头回来,我看见忍不住失声痛哭。


    去看望了几位母亲当年的邻居,有陈清凯的爱人黄伦英大姐,有杨华林他们,他们都很热情,也是他们当年给了母亲不少的宽容和帮助,才使母亲能从文革挣扎过来。从某种意义上说,要感谢他们,现在好了。有了好的时代。在与杨华林聊天中得知,改革开放后,这里与30多年前变化太大了,我的童年伙伴们靠自己的聪明才智致富,都盖上了新房,有的没有盖房的在县城或者乐山乃至成都买了房,他们的后代大都到外面发展并且有了成就,有的成了医生(彭荣前的儿子,新开村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中专生),陈清凯的儿子,改革开放后第一个考上乡干部,杨率修的儿子,是成都小有名气的书法家,还有许多,因为改革开放,新开村的村民才过上了现在的好日子。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20世纪80年代以前,新开村的村民有相当多的人每年至少缺两到三个月的粮。那个不堪回首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从杨华林、曾八哥他们交谈中,从他们的笑脸中,无不流露出对现在生活的满足与幸福。
     在杨华林家吃了午饭,顾不上他们的挽留,踏上返回的路程。

发表于 2012-11-24 10:51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啊,忆往昔狰荣岁月愁!在上世纪70-80年代,中国当时的状况确实如此!是值得回忆!

发表于 2013-1-5 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亲切很熟悉,我对炭库新开一带很熟悉,也是我母亲出生地方,同感哈,你说的有几个人我都认识

发表于 2013-1-5 17:21 | 显示全部楼层
杨率修和杨华林应该两兄弟吧?

发表于 2014-9-16 08:48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开乡有我的同学
发表于 2015-3-23 16:37 | 显示全部楼层
乡下的日子还是很不错的,空气新鲜,到处是水果蔬菜。很不错。

发表于 2015-5-22 20: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两年,从市上下派了一个第一书记,许金波,确实把新开换了个样子。。。。我去过几次。。。

发表于 2015-8-30 14:04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都会越变越好

发表于 2015-11-4 19:4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故事
好感人
谢谢您

发表于 2015-11-4 19:46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前版块2016年12月1日之前所发主题贴不支持回复!详情请点击此处>>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